替身技术在校园心理剧中的应用探索

2019-04-20 11:09李玉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心理剧

〔摘要〕本文在简述心理剧替身技术的基础上,详述了校园心理剧中一个替身和双重替身的应用探索,并提出校园心理剧替身技术应用的几点思考:替身代表主角内在的自我,表达的是主角行为背后的深层的情绪及想法;替身要模仿主角的语气与躯体姿态,惟妙惟肖地将主角那个内在的自我演绎出来;替身是一个助人自助者;可用音乐等艺术手段辅助替身的应用;尝试其他替身类型的思考。

〔关键词〕替身技术;校园心理剧;心理剧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9-0017-04

心理剧应用于中小学校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经典莫雷诺心理剧的应用形式,没有剧本,整部剧被主角、辅角和导演自发地即兴创作出来。另一种是事先排演后以相对稳定的表演剧呈现,常被称为校园心理剧,其应用更为广泛,常见于心理健康教育课、校园心理剧大赛、校园心理剧展演。校园心理剧须事先创作好剧本,并在不断排演中修改完善。创作与排演过程中,将经典心理剧技术巧妙地运用于剧情表演中,能够将某些难以处理的情境有效地转化为行动表达,更好地呈现人物内心的变化与感受,促进情绪释放、认知领悟、行为学习等心理剧内在作用机制的实现。替身技术主要用于表达主角的内在感受,是经典心理剧治疗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如何把握经典心理剧替身技术的内涵,巧妙地运用于连贯的校园心理剧表演中,本文试从这一方面阐述实践中的探索与做法。

一、替身技术

在经典心理剧中,替身被称为主角的另一自我(alter ego),代表主角内在、隐藏的思想和感受。替身技术包括辅角的运用,由一位辅角扮演主角内在自我这个特别的角色,帮助主角完整地描述心理经验,澄清和表达更深层的情绪及想法。当替身已经通过他们的行为与主角建立了信赖关系,主角就会相当开放地去考虑替身所说的话,就好像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在说话。

替身与主角同在舞台上,在主角背后约30度的角度面对主角。处于这个位置可以更好地观察与模仿主角,而又不会太让人分心。替身一般以第一人称发言,如“我想”“我觉得”,而不是“你想”“你觉得”。

替身有多种类型。在《心灵的演出:心理剧方法的实际应用》中,Adam Blatner列出以下几种常用类型。

1.替身是主角内在的自我。如果主角有强烈的感觉却没有表达出来,替身帮助主角说出来,宣泄所有被经验到的愤怒、爱等情绪。

2.将感觉戏剧化(dramatizing)。扩大主角行为举止中的情绪内容。例如,主角说:“我喜欢你。”替身可以说:“我需要你。”主角说:“我被激怒了。”替身说:“我恨你。”这种做法,只有当扩大表达是正确的,或是其有助于厘清主角的感觉时才使用。

3.将非语言信息言语化。替身对主角的自我系统(self-system)加入更多内容。如果主角很逢迎地笑,替身可以回应:“为什么我对他说话时一定要笑?”主角做出一个咬牙或握拳的动作,替身可以这样表达:“这让我很生气。”

4.将语言和姿势肢体化(Physicalizing words and gestures)。替身延伸自我去拥抱、缠住或推开与其互动中的其他辅角。替身也可以甩枕头,卑躬屈膝地蜷缩起来,或站到椅子上说话。

5.支持。替身可以强化主角有权利有这样的感觉。例如说出“为什么我要活在你的期待中”,或者“我才不要作假”“我是可以有这种感觉的”。

6.质疑自我。替身可以质疑主角的态度,当然必须很谨慎地运用。如“也许我在开自己的玩笑”,或者“那是我真实的感觉吗”。

7.面质主角的感觉。替身可以面质主角,但只有在替身想要引发主角更强烈的陈述时,或替身认为主角所陈述的与主角的自我系统相反的时候。“你知道,我真的一点都不这么觉得”“我并不恨你,我需要你”“我恨你,但也爱你”。

8.加强防卫。替身可以将主角习惯性的防卫主动地说出来。例如,否认——“这怎么可能发生”,隔离——“我不觉得怎样”,投射——“我对你的感觉永远不会像你对我的感觉一样”。

9.自我观察。替身注意到主角所处的情况,而借此引发对主角行为的一些评断。例如,“我似乎越来越紧张了。”“喔!我又解释了一遍。”

10.多重替身(Multiple doubles)。几个替身各是主角心灵的某一部分。这些替身之间可以互动,使主角覺察自己内心丰富的动力,辨识不同但并存的自我特质。例如,在一个父女关系的例子中,当事人(父亲)处理不好与女儿的关系。导演安排一个替身表现父亲想念女儿、想表达关爱的一面,另一个替身做“冷漠”的父亲,他真的不想和女儿有任何关系。这两个替身同时讲话,把当事人对女儿的矛盾情感在舞台上表现出来。当事人清楚地看出他心中的哪一面更强大,从而更清楚地了解自己。

二、校园心理剧中替身技术的应用

替身是主角的内在自我,代替主角表达其内在的想法和情绪。校园心理剧不同于小品表演、戏剧表演的本质就在于,它要在表演中呈现主角内心的声音,呈现主角内心深处发生了什么,他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从而引导学生从行为背后的认知与情感等心理层面去探索问题。替身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校园心理剧这一本质内涵。

1.双重替身的应用。在校园心理剧实践中,通常可见的情形是在问题转化与解决阶段两个替身的应用,一个代表主角的正面认知,一个代表主角的负面认知。有的剧中称为魔鬼与天使,有的剧中称为小黑与小白。随着主角心理问题的呈现、发展,主角处于越来越矛盾的状态之中,其内在充斥着正确与错误、正面与负面等多种认知,它们相互斗争,此消彼长。通过两个替身表达出主角内在相互对立的观点,以正确战胜错误,促使主角发生转化,推进剧情走向解决问题阶段。在场的包括观众在内的所有学生以个体的经验,从正反两方面的认知比较中,去感受是与非、对与错。这实质上是一个内在比较、认知辨析的过程。这比安排一位类似于教师的辅角以问题分析、道理讲解的方式出场更有效,而“说理教育”的处理方式也不符合心理剧“行动治疗”的取向。

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东居小学的校园心理剧《不聪明要不得》在场景四,运用了双重替身技术,表达了主角张悦两种内在的矛盾冲突。主角张悦作业没完成,谎称是因为病了一晚上;忘记带订阅《少年大世界》的钱,谎称肚子疼而不上间操,借此暂“偷”了同学李欣的钱垫上。耍小聪明的结果是:上课小考不会,要做好今天作业的同时,还得把昨天的作业补上,同学们开始怀疑与猜测她。张悦在心烦意乱中睡着了。

张悦:(喃喃自语,说梦话)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小黑小白出场)

小白:(恨自己,有些不知所措)我这一天满嘴的谎话,就知道耍小聪明。

小黑:(嬉皮笑脸)这不是没办法吗?不变通一下,自己就得遭罪。

小白:耍小聪明更遭罪,考试什么也不会,作业也根本逃不掉。

小黑:嗨,能蒙混一时算一时。

小白:同学都不理我了,我还高兴什么呢?

小黑:这是暂时的,一切会好的。

小白:不管怎么样也不能拿别人的钱。

小黑:又不是天天如此,偶尔一次,不要紧。多大个事呀!

小白:这事还不大呀?有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小黑:保证没有第二次了!

小白:遇到点事情就想耍小聪明,今天就干两次了!还敢保证以后?

小黑:明天把钱偷偷还给李欣不就行了吗?

小白:做人不能这样!不管怎么说,欺骗老师、同学不合适吧!

小黑:但是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了,会怎么看? 这不是自找批评吗?

小白:可是,不说出来,心里特别不舒服。现在想想还不如当时说实话。为了圆一个谎言,我得编出无数个谎言。

张悦:(喃喃自语)你们说得都有点道理。

小黑:听我的。

小白:听我的。

小黑:听我的。

小白:听我的。

张悦:(做出倾听状,不住地点头思索,越来越同意小白的说法,顺理成章推倒小黑,站了起来)我选择诚实!

2.一个替身的应用。一个替身的应用在实践中不多见。大连庄河市第十二中学在校园心理剧《不一样的我》中作了尝试。主角李维和张佳佳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上初中后,李维在成绩上被张佳佳超越,逐渐起了嫉妒之心。

李维妈妈:听说佳佳钢琴已经过了八级,你都没坚持下来……

李维:妈,行了!别再说了!到底谁才是你亲闺女呀?我有那么差吗?(面露不悦)她样样都好,让她做你的女儿吧!

李维替身:张佳佳﹗又是张佳佳,你有什么了不起,上次周测还没我考得好呢,英语还比我落后一大截。我讨厌你!

(大家都找张佳佳讲题)

李维:(看向张佳佳,不高兴地嘟囔着)真能显摆!有什么了不起,我的方法更简单,不找我讲题是你们的损失﹗

孟晓琪:(李维同桌)哎呀,有什么好生气的,你给我讲讲你的做法吧。

李维:好!你先看这个已知条件,然后我们需要先来设一个未知数……

李维替身:哼!我比你强多了!

(竞选班长,李维落败张佳佳)

李维:(内心独白)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班长这个位子明明是我的!张佳佳什么时候这么有人气了?!(眼泪在眼底打转,怒火在心底燃烧。)

李维替身:张佳佳,我恨死你了!

剧中用替身表达了不同场景中李维对张佳佳的愤怒与不满,既是一种释放,也让主角与观众学生看到了嫉妒背后消极的情绪与不合理的认知。替身身穿黑衣,或蹲在李维坐的沙发后,或蹲在李维的斜后侧,表演时立刻站起来,表演完后走下舞台。在连贯的剧情表演中,这种舞台效果的处理并不是很好。替身的表达用画外音处理可能会更好些,尽管形式上替身没出现,但实质上是替身技术的应用。

三、几点思考

1.在创作替身的台词时,要紧紧抓住替身的本质内涵——主角内在的自我,帮助主角澄清和表达更深层的情绪及潜意识想法。不管是天使、魔鬼,还是用以代表主角力量、自卑等某一特质的替身,其表达的都是主角内在这个“自我”行为背后的想法及情绪,而不是就某一问题的理性说教或空话。例如,代表主角力量的替身,其表达是“我可以……”“我要去做……”“我很自豪”,而不是“应该做一个有胆量的人”。下面是东居小学校园心理剧《小聪明要不得》第一稿剧本中小黑、小白的表达:

小白:你应该承认错误!

小黑:不行,老师和同学知道了会怎么看你?

小白:李欣是你的好朋友呀!对待朋友不应该真诚吗?

小黑:如果你说了,他还能和你做朋友吗?

小白:如果不说,你能心安理得吗?虚情假意还算朋友吗?

小黑:没事,明天你把钱悄悄还给李欣不就行了吗!

小白:把钱还了,不代表你没撒谎。

张悦:你们说得都有点道理。

小黑:听我的!

小白:听我的,你不要走歪路。

很明显,这里多是空洞的理性说辞,并没有把主角耍小聪明的不合理认知以及内在的思想矛盾斗争、转化的心路历程表达出来。很明显,对心理问题的深层面揭示,以及引发观众学生的触动和思考,都不如修改后的剧本效果好。很多校园心理剧中看似有替身,但只是借用了替身的形式,并没有真正实现替身的作用,原因就在于此。

2. 在表演上,替身要模仿主角的语气与躯体姿态,惟妙惟肖地将主角那个内在的自我演绎出来。让人感受到,那个替身就是主角内心的“小魔鬼”或“小天使”,他说的、做的,他的表情、肢体就是主角那个“自我”的真实状态。越符合主角的自我表达,越能够引发观众学生的共鸣。因为校园心理剧的本质是让学生探索心理行为问题背后的认知与情感,替身技术的运用恰恰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但如果演绎不到位,只是平淡地说出来,就难以打动或触动观众学生心底的情与知,其应用效果就流于形式了。所以,饰演替身的演员要仔细琢磨主角內在的那个“自我”的感受,将自己放空,成为主角。

3.替身是一个助人自助者。校园心理剧探索的是同龄学生共性、普遍性的问题,演绎的是学生典型、普遍性的故事。作为替身的演员,也或多或少会有类似的困扰与冲突。当替身在舞台上演绎主角内心的感受,代替主角将内心深层面的思想、感受表达出来时,实际上也是在表达自我。既让观众学生看到、听到、感受到主角内心发生了什么,引发观众学生深层次的认知感悟与情感共鸣,同时也让他看到了自己,这一过程是一种自我的释放、梳理与澄清。

4.用音乐等艺术手段辅助替身技术的应用。音乐是校园心理剧常用的艺术手段,对深化角色内心活动,促进角色情感表达,烘托现场气氛,渲染情绪,引发观众学生的内心触动具有强大的作用。在替身表演时配以适当的音乐,能增强心理剧的力量。例如,伴随魔鬼上场,响起阴郁、低沉的音乐;伴随天使上场,响起灵动、美妙的音乐,瞬间就能带领观众学生进入情境。当魔鬼与天使你一句我一句争论时,激烈的配乐更有助于表达主角内心的矛盾挣扎,增强观众学生的代入感,触发内在的思考。

5.其他替身类型的尝试。Adam Blatner列出了多种替身的常用类型,目前在中小学实践中,较多集中在双重替身和内在自我的尝试,今后可以对其他几类多作尝试,以增强校园心理剧的力量。例如,可以尝试在自卑主题的解决阶段,用替身表演主角的自卑自我,放置在舞台的某一角落。卸下自卑的主角以自信的行为方式面对生活与学习,进而带来自身的改变。这样的场景设置,既符合心理逻辑,也符合生活逻辑。

参考文献

[1]Adam Blatner著,心理剧导论:历史、理论与实务[M].张贵杰等译.新北:心理出版社,2004.

[2]Adam Blatner著,心灵的演出:心理剧方法的实际应用[M].胡嘉琪等译.台北:学富事业有限公司,2007.

[3]李玉荣.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实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黄艳.心理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D].烟台:鲁东大学,2006.

(作者单位:大连教育学院,大连,116021)

编辑/于 洪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校园心理剧心理剧
心理剧在小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浅析校园心理剧治疗对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影响
浅谈运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探析与实施模式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班级原创心理剧《爸爸,你在哪儿》的探索与思考
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高中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技术应用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