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內地推行医药改革,包括要求仿制药须通过与原研药的药性「一致性评价」,并在4+7城市推出带量采购政策,药物须大幅减价,才可获政府集中采购。市场忧虑带量采购政策会扩展至全国,令仿制药企盈利能力受压。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去年受带量采购政策影响,加上本身估值过高,股价自去年6月见顶后,今年1月最低跌至4.53元(港元.下同),较高位跌近七成才见底。早前公司公布佳绩,刺激股价回升,现价估值不算离谱,可留意买入机会。中生制药去年收入按年增长41%至208.89亿元人民币,纯利大升3.1倍至90.46亿元人民币,每股盈利0.7316元人民币,市盈率(P/E)降至9.4倍。
集团去年纯利大增,除了因为主业务表现出色外,还受惠去年完成对北京泰德的收购,控股权由33.6%增至57.6%所致。这宗收购带来66亿元人民币一次性收益,亦衍生若干特殊支出。撇除此数,中生制药去年实际盈利仅增长37%至28.4亿元人民币,实质P/E约31倍。
中生制药的产品涉及多种生物药和化学药,当中最重要的是肝病用药物,去年销售额达64.2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收入30.7%。心脑血管用药、肿瘤用药、镇痛药以及呼吸系统用药,都是集团的主打产品。集团去年投入20.88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占营收约一成,全国排名第四。中生制药目前已有的临床批件、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申报生产的在研产品共497件。
其中,心脑血管用药54件、肝病用药38件、抗肿瘤用药206件、呼吸系统用药25 件、糖尿病用药26件及其他类用药148件。这些产品日后推出市场,将为中生制药提供增长动力。中生制药去年有六项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旗下被列入第二批4+7带量采购名单的药品较第一批少,这些药品在名单执行前可完成「一致性评价」,第二批带量采购更有利集团中标及抢占市场份额。
据市场信息显示,中生制药未来五年预期每年有10至15种新产品上市,而首三年会主攻仿制药,到第四年才会开始推出创新药,因为临床测试过程颇长。市场估计,中生制药未来三至五年旗下有30个药物销售逾1亿元人民币,有十个药物销售逾10亿元人民币。目前4+7带量采购执行速度较预期慢,第二批名单原本预计在4月执行,但按目前进度,相信要到今年底才执行。
中生制药经过首季大幅回升后,股价开始超买,形态上去年11月开始营造头肩底,上周以大阳烛升破颈线,中线量度升幅目标可至10.5元。以今年实质增长三成计,到价相当于预测P/E约24倍,可候回吐至7.5元附近买入,跌破7.2元止蚀。
中生制药未来五年每年会有10 至15 个新产品上市,但首三年以推出仿制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