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4-20 02:23高佳陈书帆李思蒙李琛
科技视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师生合作问题意识课堂提问

高佳 陈书帆 李思蒙 李琛

【摘 要】课堂提问是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之一,应该具有研究性、开放性、针对性等特点。但目前高校课堂提问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从偏重对展示性问题的提问、提问内容缺乏开放性、忽视学生回答問题的内在思维、忽视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在思维四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以期促进高校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课堂提问;问题意识;师生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3-0071-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3.028

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思考进步和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关键环节。它具有丰富的实践智慧。尽管目前“互联网+”时代热潮的到来,但课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介,仍是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途径,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高校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对此,我们仍要对传统高校课堂提问给予高度重视。

1 高校课堂提问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当前“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学产生的优胜劣汰、教育成本和质量统一还停留在宏观层面,那么对于高校课堂教学范式的挑战便落实到具体层面了。[1]从课堂提问来说,新形式课堂实现了过去的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课堂教学的本质充分展现出来,在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中,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对传统高校课堂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支持、创造了条件。

1.1 提问角度体现研究性

高校的教学任务需要培养创造性人才,所以高校课堂的提问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提问必然是不同的。首先,高校课堂的提问不应只是对书本知识的获取,而是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校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应是局限于某一问题,更应当具有实践操作性与延展性。这要求问题自身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问题之间具有递进性。其次,教师的提问可以是关于某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关注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在高校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下,不一定单是教师提出问题,老师可以先抛出一个“引子”,学生自己思考或小组探讨后,进而向教师更深入地发问,既能够说明高效课堂的自由活跃性,也可以促进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

1.2 提问内容体现开放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提问的内容不应是单独的一个客观的知识点,而应结合书本以及其他来源的信息,将其综合,再呈现给学生,让问题更饱满,让大学生们可以从更多层次和角度进行思考;同时,教师提问的内容,可以不局限于学习中的某一门课程,可以联系与此课程有关系的其他课程,让学生有更多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思考习惯;第三,提问的内容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发生的事情,注意培养大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使高校生养成服务社会的能力。再次,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实际内容以一个具体的案例出发,高校生在情境中分析案例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掌握学习内容。提问内容的要求开放性是对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

1.3 提问结果处理要有针对性

在答案的设置上,要多给高校生留下思考空间,对于问题答案要尽量有多个层次和角度,使学生回答时可以不拘泥与答案。教师在得到学生答案后,对于大学生的评价,要指标多元化,对于学生回答要在了解答案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回答的状态,比如,一个不擅长发言的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应给与鼓励;要方式多样化,不仅采用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学生与学生互相评价的方式。

2 高校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没有思维碰撞,教育就无法完成。[2]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课堂提问是高校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3]高校课堂提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目前,高校课堂提问基本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进行,发挥着不可轻视的作用。课堂提问是实时的、高效的,这种形式有助于教师引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师生直接的交流以及思维的碰撞。

2.1 过于偏重对展示性问题的提问

在高校课堂中,教师提问也只是像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提问一样,大多数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学过的知识点,而非思想的启发与交流。另一方面,当前高校课堂中,教师提问更多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即提问仅仅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或是简单互动调动课堂气氛。而且教师对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估计不足,对问题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到位,使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问题可以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两大类。展示性问题的答案具有唯一性,回答大致相同或完全一致,这类问题在基础教育课堂上作用较大,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该类问题在高校课堂上作用不强,反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厌惧问题的回答。参考性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对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层理解,更能启发学生思考。但这类问题在高校课堂提问中出现较少,不足以满足提高学生能力素养的需求。

2.2 提问内容缺乏开放性

高校课堂教学中通常也会提出问题,但教师提出的问题方式不合理,或太浅、或太难、或可有可无,无层次感,缺乏对整体知识的系统设计,教师提问时,方式过于直接生硬,缺乏趣味性,基本上是从书本上引出的问题,更多的未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对问题本身没有兴趣。而且提问通常只是一个回合就结束了,缺乏延展性,未能把问题通过引导或讨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有来有往,老是靠你一方面讲话,你不变成了一个话匣子吗?你不但要忘记他是你的学生,并且要叫他忘记你是他的先生。”或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课堂提问中也只是照本宣科式的,未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地锤炼,问题缺乏逻辑性且学生兴趣没有巧妙地融会于问题之中。

2.3 忽视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在思维

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依据只是参考答案过于单一,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形成性评价。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后又自己回答,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少,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养成,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许智宏曾说过:“大学,就是为了探讨真理、追求真理、捍卫真理。”但是在高等教育中教师讲课方式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师的提问也只是为了简单的知识传授,而不注重问题的内容和逻辑,从而使提问过于形式化。一节课40分钟左右,教师讲课占据一大部分,精简课堂的同时,课堂提问又少之又少。即使有提问,学生的回答也像是在完成任务,更不要说是培养思维能力,锻炼思维发散了。

2.4 高校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大学的学习需要学生有更高的自主独立性,但部分大学生没有从在老师监督下的学习习惯中调整过来,没有很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基本上是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消极的录音记录,考试时去呈现复述,以至于学生没有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只等待现成答案的记录,在学习上只是机械性接受学习。学生认为课堂上回答问题并不重要,更在意的是表面知识的学习以及考试的合格。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时需要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才可以回答,但学生无法通过短时间的思考回答出来,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教师会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者提问别的学生。这促使学生认为思考是无用的,进一步降低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另外,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的冲击,使学生在课堂上自控力更差,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提问更少。

3 推进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形式下,慕课依据的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单向灌输方式,而是学习者以已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与教师和学习同伴开展协作和会话,完成意义建构的方式。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三点:其一,学习者是知识学习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二,学习需要协作和互动;其三,教师的职责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意义建构。[4]

3.1 启发诱导,关注高校学生思考的过程

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给现代高等课堂提问带来许多启发,以他提出的“启发式教学法”为例,对于启发式教学法,他只有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出了课堂提问的实质,启发学生思考。[5]依据孔子的教学方法,指出在课堂中高校教师或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大学生自己思考,等到他们处于“愤”的心理状态时,即只有当他努力想弄明白却由于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暂时受阻,无法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及时铺路架桥、进行指导,然后让他们继续认真思考;等到他们处于“悱”的心理状态时,即等到他想明白却因有些问题难度太大一时无法讲清时,教师要适时架梯子进行点拨,在终结性问题的前面,补充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从而使大学生们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最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3.2 培养高校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我国学者孔企平认为参与是行为、感情和认知的有机统一。[6]因此学生需要对有课堂投入、责任和贡献。学生应该在认知上有发展、情感上有悦纳,而且行为上有积极的表现。学生需要在行为上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情感上认可“这是我的课堂”,主动承担责任,认知上伴随着高层次思考,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实现整个群体互动的课堂。学生不仅要培养认知能力,还要注重知识背后的内容,注重从多个方面来思考问题,培养多元思维。

学生在学习时做好提问的准备。世界上任何知识的产生都是和问题分不开的,这就要求学生有问题意识且要做好提问的准备。首先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要自主学习,对于课堂所学内容,学生自己要根据内容有自己的见解,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只有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才有被回答的意义。其次,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公平、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也要提前要求学生,或者给学生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有更深入的准备,形成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准备。

3.3 确保学生参与回答最大化

提问的机会要做到公平分配。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确保班级所有学生都尽可能平等地被叫到,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从每一组中选择学生来进行作答,这样可以防止发言的少数人垄断整个问答時间段。

提问应充满自由与期待。[7]教师可设置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不用设置具体单一的答案,可以让学生灵活回答。在开放性问题中,还可以利用答案的多样性来鼓励那些最不情愿回答问题的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而不用担心回答错误。

把握等待的时间。在让学生回答之前,教师要稍作等待,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回答得更加系统完善,[8]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3.4 师生合作探究

从提问方式来看,提问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不仅要关注问题预期的效果以及问题实际带来的效果,探寻到问题表面背后的本质;还应从问题自身的特点来看:应当提出时效性问题,切合生活实际。设计目的性问题,把握提问方向。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习动力。创设及时性问题,把握提问时机。设计开放性问题,拓宽学生思维,设置层次性、整体性的问题,注重问题内在的逻辑结构。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灵感。

3.4.1 使“探讨”贯穿课堂提问

探讨式提问要保证两个主体充分参与。一方面,教师提出问题,可以分成两个角度,一是就是教师隐藏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站在同一地位上探索研讨问题,[9]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请不同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教师组织学生把不同学生按区域分成小组,各小组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之后各小组阐述讨论成果。这两种方式,最后需要教师作总结归纳,呈现讨论中大家认可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探讨。“探讨式提问”实际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更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3.4.2 让真实情境融入问题中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结合实际,融入生活。教师应当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抛锚式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教师提问时,应把生活实际和社会历史文化等具体的背景知识融入进问题,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这样的问题在检查我们的设计教师力量,也向我们的老师提出了请求,我们有能力![10]

4 结语

课堂提问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方式,要在保持自身优越性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将新型课堂教学形式的优势融入传统课堂提问,有利于实现高校课堂提问中师生合作与交流、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以及促进传统课堂提问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发挥。

【参考文献】

[1]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02):116-121.

[2]赵玉成,钟启泉:回到常识才能谈点基础教育[J].基础教育期刊2014(23):13-15.

[3]宋丽芳.改进课堂提问,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21.

[4]肖意贞.质疑与实证:慕课论坛价值探析——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教育评论2018(02)40-44.

[5]吴举宏.试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教育理論与实践2013(23):53-55.

[6]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7]王炎,程红艳.全员参与式课堂探究——让每位学生成为课堂的贡献者[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8):60-64.

[8]王国智.优化课堂提问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C].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专题资料汇编2018(1):30-31.

[9]胡云.课堂提问:让采访技巧“说话”[J].中学语文2014(33);91-92.

[10]张丽美.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及有效性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145-146.

猜你喜欢
师生合作问题意识课堂提问
创新创业融入本科课程教育的思考和实践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师生合作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