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娜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对于女性患者来讲,妊娠、分娩均可能引发盆底肌功能失常,损害身心健康。全子宫切除术是临床治疗宫颈癌的常用方法,因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极容易损害盆腔神经,患者术后易发生尿潴留等问题,因而需通过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恢复膀胱功能,保障手术质量[1]。本文以2018.3-2019.3我院收治64例宫颈癌患者为例,探究全子宫切除术后辅以优质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此次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共计患者32例,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36.5±1.2)岁。观察组共计患者32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年龄(36.6±1.1)岁。两组患者经统计软件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分析。本实验经伦理委员会许可,全体患者均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1)全体患者均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2)患者年龄范围在29岁-66岁之间。
排除标准:(1)排除手术禁忌患者;(2)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工作内容包括:观察患者尿量、尿液颜色等,清洁患者会阴等。
观察组辅以优质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干预,具体过程为:(1)优质护理。手术开始前需确定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临床症状、高危隐患、月经周期、阴道出血、腹部疼痛等数据,重点确认是否存在手术禁忌指证,并告知患者手术的具体流程。在手术完成后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仰卧位休养,在去枕的情况下头部偏向一侧,在术后6h内禁止摄入任何食物和饮水,同时持续性人工给氧6h。待6h后给予流质饮食,并观察创口处是否出现渗血情况,并加强引流管管理。(2)盆底肌肉锻炼。在手术开始前3d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每天监督并记录锻炼情况。手术后3d开展术后锻炼,根据患者手术后耐受情况对锻炼强度进行调整,每次练习前需将膀胱完全排空。锻炼开始时先缓慢收缩会阴部和肛门,每次收缩坚持3s到5s,然后放松至平常状态,需快慢交替锻炼,如此反复10次为1组动作,休息片刻后继续,每天进行至少4组锻炼,并根据病情恢复逐渐增加。
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膀胱颈移动距离、膀胱内尿液残留。自制量表评估患者盆底肌肌力,共分5个等级,0级,无肌肉收缩感;1级,轻微感觉肌肉收缩,但敏感性较差;2级,肌肉收缩感较强,且可持续2秒左右;3级,肌肉能够上下运动,收缩时间可持续3秒;4级,肌肉收缩能力可一定程度抵抗施压力,收缩持续时间可持续4秒;5级,肌肉收缩能力强,可持续收缩5秒以上。肌力正常率=3级率+4级率+5级率。
利用SPSS 19.0 专业统计软件对本次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利用卡方值检验肌力正常率这一计数资料,利用t值检验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利用P值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膀胱颈移动距离(16.31±1.02)mm、膀胱内尿液残留(12.24±4.03)ml均少于对照组(26.49±1.03)mm、(28.33±4.04)ml,比较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盆底肌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盆底肌肌力正常概率比较
子宫全切手术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类疾病的主要方式,对肿瘤细胞的清除具有极好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需配合淋巴清扫开展,不仅会造成膀胱组织损伤,还会导致该处交感神经损伤,影响膀胱功能。盆底肌肉锻炼是术后帮助患者恢复膀胱功能的有效方式,其主要针对盆底的内侧、中层以及外侧共三处肌肉群进行锻炼,增加膀胱的收缩力,并弥补手术造成的盆底肌肉薄弱问题,降低尿潴留的程度,有效预防尿失禁类并发症[2]。
总之,患者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同时辅以优质护理、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干预效果更佳,可减少尿液残留,提高患者盆底肌恢复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