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洲华 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
当前,国内在设计居住区时,常常采用中国传统园林理念。然而,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传统园林设计理念的弊端不断呈现,如小区内的道路蜿蜒曲折导致行车不变,社区公共设施如教育、卫生、养老、社区活动中心、公共绿化和道路交通常不能和谐相处。如何协调小区公共设施与居民生活的关系,降低小区交通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从而降低物业和社区的管理成本,这是新型居住区设计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国内常用的园林式居住区的布局理念与中国城市发展史、私家宅院文化和园林文化密切相关。在研究新型居住区的设计理念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传统园林式居住区设计理念做一定分析。
中国古代城市的设计分为城市、里坊和私家宅院三个级别。以唐代为例,城市设计分为城市和里坊二级。城市整体采用城墙围护,里坊则以里坊围墙围护。里坊制对维护社会治安、加强城市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巨大便利,其弊端是限制了城市个体工商业的发展。从宋朝开始,为适应工商业发展需要,城市设计时取消了里坊的围墙,代之以临街商铺。里坊不再封闭,消除了城市发展的内部限制。但是,出于安全需要,在设计私家宅院时,围墙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在大户人家的高墙大院内,有假山垂柳、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宋代以后,达官显贵们为了炫耀财富和地位,争相建设豪华的私家园林。历经千百年的历史积淀,私家园林及其设计理念逐步植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成为国内设计师们设计居住区时绕不开的文化情结。
目前,国内常见的园林式居住区设计基本沿袭了古代私家园林的设计理念。小区围墙将纷繁喧扰的都市隔绝于居住区之外。为了提高美观性和商业价值,居住区的内部设计常采用各种园林的布景,道路与景观河道蜿蜒曲折,营造一步一景、田园城市的居住区氛围。园林设计理念比较灵活,能适应不同的地形和地块形状,但由于其内部住宅楼交错布置,主干道路绕行期间,并不适合机动车通行。所以,园林式居住区的一个常见现象是,小区内行人与车辆争抢有限的道路空间,造成安全隐患。小区内的养老、幼儿园、社区活动空间等设施穿插在“园林”中,进一步影响了小区内本就紧张的公共设施使用状况。
学习古代的文化传统,不能生搬硬套。其实,中国先人们早已在城市设计中为当下的居住区设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蓝本,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巅峰——唐长安城的设计理念就隐含了解决当下园林理念居住区弊端的途径。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博大精深,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多在私家园林或宅院中布置。以唐长安城为代表的古代都城设计,多使用规整的棋盘形状(如图1)。园林理念追求的是天人合一与人文美学。唐长安城的设计主旨是城市内部和谐运作,通过城市空间设计,树立秩序和规范。目前,园林式小区设计理念遇到的问题,其实就是人文审美追求与小区管理、城市管理之间产生了龃龉。国内的现代居住区特别是大型居住区的人口密集,内部运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系统,相当于古代的一个城市。在借鉴古代设计理念时,当然要借鉴古代城市,而不是仅供一个大户人家使用的私家园林。
近代以来的城市设计专家们通过对中国古代城市遗址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圭臬:模数制。以唐长安城为例,整个城市的设计制定了一个最小的标准单位(标准模数),并将这个标准模数复制推广到整个城市。宫城、皇城、两市等大型建筑均是标准模数的整数倍。这样设计出来的城市形状整齐划一,城市整体呈棋盘式,路网笔直,四通八达,通行畅利[1]。
现代居住区的内部构成可以分为三个层级,最大的一级是居住区,小一级的称为小区组团,最小的一级称为住宅组团[2]。按照唐长安城的原理,现代居住区设计时可以将最小一级的住宅组团设定成一个标准模数,将这个模数复制推广,形成大一级的小区组团。再以小区组团作为大一级的模数,复制推广到整个大型居住区(如图2)。以这种理念设计成的居住区结构形似棋盘,道路笔直通畅。为居住区配套的社区活动中心、教育、卫生、养老、商业等公共建筑和公共绿地可以在居住区的路网之间依据住宅组团的标准面积或者其倍数来安排。针对未来私家车普及的趋势,在居住区的下方可以建设一体化的两层立体地下停车场,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居住区内道路人车混行的问题。
图1 唐长安城模数制设计
图2 模数制居住区设计理念示意图
本文提出的模数制居住区设计理念的主旨是使居住区设计形成一种标准化的规则形制,这样有利于居住区的公共管理,提高居住区公共生活和城市生活的质量。这一点与当下流行的园林理念有较大差别。后者追求美观、雅居和休闲,以提高居住区的商业价值为主旨。
模数制居住区设计理念是对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理念的提炼和应用。唐长安城的设计理念在中国古代城市设计上推行了千百年,有其必然规律。模数制设计有利于居住设施的集约化生产,能提高城市建筑的生产效率。标准化的里坊面积划分,也有利于形成高效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这是中国古人千百年城市设计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宏观空间设计理念[3]。
总之,唐长安城的经验可以拿来作为当下城市设计规范的蓝本,形成中国特色的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这一理念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相关规范和法规调整,需要一定的行政力量参与。在制定居住区标准模数时要考虑到不同时序项目之间的对接,因此,不能频繁地改动,推出前需要审慎的论证或者局部实验,将未来居住区的理想模式作为目标,同时考虑国家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路。对于居住区内部而言,以标准模数的设计来布局,其内部功能区域分布极易形成有序均衡的结构。标准化的居住单元划分,也有利于物业管理、居民自治管理以及居委会管理中的组织构架搭建和标准化人员配备,从而提高居住区管理和城市行政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