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新,程 艳,胡春梅,王国艳,戴红双
(1.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2;2.南区第一职工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2)
脑梗塞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因脑细胞缺血致神经组织坏死影响脑功能,而神经细胞又不可再生,这就致使其预后差,致残率高。近年临床研究表明在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可有效降低致残率[2]。但由于很多医院医疗资源、人力有限,不能提供正规的康复治疗,导致患者在发病早期不能有效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影响患者预后和功能恢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针对此类患者研制了一种康复训练护理车(已获国家专利),并应用于临床。现将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确诊的12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各61例。入选标准:为首次发病,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表(FMA)评分[3]在50分以上,意识清晰,并能配合治疗和护理者。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医生评估可起床活动时,在患者静脉点滴想运动或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坐位和站立训练、站位平衡训练、步行等训练需要支撑和辅助时,应用康复训练护理车。该车主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包括主杆、吊瓶架、手把杆、座板、孔、座架、轴杆、支架、圈形架、底架、脚轮座、脚轮和槽,底架呈三角形,脚轮为橡胶,设有制动装置,支撑平稳。病人康复训练时,可在护士的指导下,用手扶着手把杆,或者将两只手臂插入手把杆形成的圈中靠康复训练护理车辅助行走,脚轮可以向各方向转动,方便病人转弯,同时可制动,前段设有可折叠座板,患者疲劳时可供其休息,车上设有吊瓶架上,在输液同时可进行功能锻炼。
①发病1个月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具体为FMA评分和患者步行参数;②发病1月内常见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③患者出院满意率。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部位、基础疾病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病后1个月,观察组独立步行率(7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独立步行率(62.29%)观察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1个月肢体功能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发病1个月肢体功能情况比较(±s)
步行参数步频(步/分) 步行速度(m/S) 步长(cm) 跨步长(cm) 步宽(cm)观察组 92.17±10.78 87.12±8.13 0.98±0.23 52.35±4.62 99.85±18.31 60.39±7.37对照组 83.54±9.87 73.49±7.98 0.81±0.35 48.29±3.71 87.90±20.13 57.26±8.46 t值 4.61 9.34 3.17 5.35 3.43 2.18 P值 0.00 0.00 0.00 0.00 0.00 0.03 FMA评分(分)
病后1个月内,观察组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观察组住院满意率(98.36%)明显高于对照组(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发病1个月内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脑梗塞主要后遗症之一[4]。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因素除了急性期脑水肿和改善脑循环血供等因素外,疾病早期恰当的功能锻炼可通过不断塑造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和锻炼患者肌肉、关节等而改善患侧肢体功能,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康复训练护理车在患者恢复早期进行应用,在节省医院人力和护士体力的同时,更能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训练护理车在脑梗塞病后早期应用,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肢体功能障碍,在步行训练中效果尤其明显。另外,还可以减少脑梗塞患者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肢体痉挛、下肢血栓形成、肩部问题及跌倒等方面作用均十分突出。综上所述,康复训练护理车的应用能改善下肢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