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频
摘要:当前社会信用消费方式已普及,部分高职生开始信用消费。信用消费教育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畴,但是目前与理论课贴合度不高,与日常管理相脱节,因此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加强多方合力,提高课程实效,积极引导学生理性信用消费。
关键词: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信用消费理念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272-02
自“校园贷”极端恶劣事件以来,大学生借贷消费深受社会关注,更值得我们教育者思考。信用消费已成为高职生的可选择性消费方式,如何引导其理性信用消费,对培养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生信用消费现状
1.社会信用消费情况。信用消费主要是指消费者向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借款,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消费方式。信用消费的正面效应在于可以促进人们的消费水平,增加财政政策杠杆作用,负面效应在于易引起过度消费,特别是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前提下,增加银行坏账率,甚至造成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给国家带来了安全隐患。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用消费已成为国人消费的普及方式。
2.高职生信用消费情况。在“互联网+”、移动支付及网络购物的大环境下,信用消费已成为高职生可选择的消费方式。通过课题组问卷(江苏省806个高职生为调查对象)数据显示,16.5%的学生曾经使用过信用消费,13.4%的学生正在使用,22.08%的学生计划使用,48.01%的学生没有计划使用。这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是有信贷业务的用户或潜在用户,信用消费有一定比例未成为主流消费方式。高职生是一个心智发育未成熟的群体,信用消费理念仍需要进一步培养引导。
3.高职生非理性信用消费及原因。高职生非理性信用消费表现为借贷数超出自身甚至超出家庭还款能力,致使到还款日期没有能力还款。(1)高职生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如果自律性不够强,抵抗诱惑的定力不够强,易陷入非理性的信用消费。(2)现在高职生从小受西方文化影响多,消费主义观念深入内心,消费时有攀比、炫富、冲动的心理,一味追求自己喜好和“高、大、上”的产品,使得非理性信用消费主观性增强。高职生作为社会信用消费的一个群体,同时作为未来社会信用消费大军,是否能理性信用消费对社会信用消费发挥正面效应还是负责效应有直接作用。
二、高职生信用消费理念培养现状
1.高职生信用消费理念培养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信用消费是由信用和消费共同结合的产物,而消费观念和诚信教育都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畴。首先,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肩负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我们的接班人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诚信是伟大人格的素质,所谓“言不信者,行不果”,大学生诚信教育事关重大。其次,消费观是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如果拜金主义、攀比心理在大学校园里盛行,试想以后的社会环境会何等恶劣。因此,笔者认为高职生理性信用消费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
2.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贴合度不高。首先,学生的理性信用消费还未被作为一个整体教育概念来强调教育引导,虽然价值观和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某个章节的内容,但是总体来说与思想政治课程贴合度不高。其次,消费观和诚信教育是指定教材理论内容的一部分,每个教师的教学选择性不一样,有些会讲明背景理论、抛出案例、布置研讨,有些则可能觉得这是通识而一带而过,对价值观和诚信教育的把握不一。再次,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总体上理论性偏强,实践性不够,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喜的是思想政治课程也一直在探索教改,希望在教改中注重道德实践,注重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3.与学生日常管理琐碎内容相脱节。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脱节的现象,实质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也能渗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场合恰当、教育素材生动、教育者的用心,都能使学生在日常中学习和感悟到更多的情感。为什么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教育场所,实际上就是在说家长身教的重要性。同样,在学校,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身教”,更能提升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式相对本科院校比较严格,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更为琐碎,管理较细致,导致牵扯了很多工作人员的精力,但是也不能降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价值观和诚信教育看似在日常管理中完全不搭边,实际上与教师行为同是身教的第一场所。
三、高职生理性信用消费理念培养的对策
为了纠正高职生非理性作用的消费观,培养良好的信用消费观念,高职院校有必要通过努力,加强多方合力,积极引导学生。同时,要注意高职生的自律性、独立性、学习热情等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学生。
1.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精辟的文字概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愿景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理性信用消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是把这种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和诚实的态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中,能使教育更加生动化、形象化,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1)要把理性信用消费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中,明确教育引导高职生进行理性信用消费。(2)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不能仅局限于课程理论教学,在實效上要下功夫。(3)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不光在校园里进行学习,还可以在社会上进行实践体验,可以围绕理性信用消费主题设计实践活动,形成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抓得住、行得通。
2.以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为契机增强教育实效。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效果。结合价值观教育和诚信教育,把理性信用消费作为一个整体教育内容,加强课程教学效果。课堂上要在“抬头”与“入心”上下功夫,面对手机族的高职生,如何才能让他们抬起头、动起脑值得思考。首先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兴趣点,让他们“抬起头”,通过运用手机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增强学生与教师课堂的互动性,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推送好的教学内容进行线下教学。其次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学入心”,通过校外课程、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方式,把学习到的内容真正内化于心。我校开展的法庭旁听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能给学生真正的警示教育,理性信用消费教育也可以结合法庭旁听课堂,通过旁听失信者的真实案件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3.多方合力渗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有时抱怨课程上费尽心思讲解的内容开始被学生接受了,却由于其他教师的某个行为就把教育效果完全改变了。这印证了学校任何一个场所、任何一位教职工都是教育行为的主体。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多方合力,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并渗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树立以德为先的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为高职院校的任何一个工作者,唯有自身做到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才能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其次,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事事以学生着想的理念贯穿于教育管理,行政岗、教师岗、后勤岗结合为一体,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强化身教的意义。再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学生人文素养、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营造合理消费和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做到“言忠信、行笃敬”。
学校重视,多方合力,积极教育引导,培养高职生良好的信用观念和消费理念,养成高职生良好的信用消费习惯,共同构建诚信的信用消费体系。
参考文献:
[1]石庆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消费观探讨[J].教育探索,2014,(6):22-25.
[2]于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加强诚信教育的理性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227-228.
[3]李亚,黄宇.消费主义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7,(2):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