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权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城市工作机会增多,一大批农村农民为了提高经济收入选择进城务工,留守儿童因此增多。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开,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生活、心灵、学习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爱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的关注重点,班主任作为直接接触到这个群体的教育者,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因此,从合理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留守儿童互助活动、安排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程、定期做好留守儿童家访工作四个方面探讨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合理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留守儿童多出现在农村,目前,我国农村的教师资源还是处于比较匮乏的状态,农村暂未完全推行小班制教学。一个班主任需要兼几门课程,管理的学生也较多,单靠老师记忆很难完全的掌握到班级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有利于班主任对班级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全面掌握,也可以更好地跟留守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建立良性沟通。
留守儿童档案的建立应当包括儿童本人情况以及家庭情况两个部分,儿童本人情况不仅应当清晰记录儿童姓名、年龄、住址等基本情况,更应该将孩子平时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记录清晰,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给他们进行智力和心理测验,掌握他们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健康指数。家庭情况主要是父母双方工作地点、联系方式一些基本情况,特别注意的是要将父母回家的周期、与儿童联系的频率记录在册。班主任应当将档案做到尽量完整,并做好心中有数。认真分析这些留守儿童是否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与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双方共同展开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开展留守儿童互助活动
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课余时间缺乏陪伴导致的。陪伴他们度过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有效避免他们处于长期孤独的局面。小型并定期的互助活动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有效开拓视野。
(一)在学校设立“留守儿童兴趣之家”
在这里配备电视、书籍、羽毛球等基础娱乐设施和运动器材,提供他们免费使用。班主任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参与,并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兴趣圈”,指导有共同爱好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鼓励他们在游戏中交流体会、共同成长。
(二)每周“亲情日”,鼓励与父母视频电话和书信往来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对于亲情的感知较弱。为了能够让他们懂得亲情并理解到父母的“遥远的爱”。班主任应当积极搭建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桥梁,孩子是需要被正确引导的。班主任应当在班级订立一个“亲情日”,这一天,要求孩子们给自己的父母打一通电话、拍摄一段问候视频、或者写一封家书。不管孩子的水平如何,都应当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班主任对不同方式的亲情活动记录到档案中。打电话的孩子应当记录他们的通话时长和交流内容,愿意拍摄短视频的孩子班主任应当帮助他们拍摄并传送,对于写家书的孩子,班主任就应当充当信使的角色,帮他们寄信。不同形式的沟通方式都是为了让孩子们与父母保持沟通,让他们体会到不管距离相隔多远,父母都在身边关注的感觉。
(三)积极参与“研学旅行”,打开眼界
我们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相对于普通家庭,出去旅行的机会更少。这主要是因为留守儿童多由祖父母陪伴,鉴于安全考虑,都不会带孩子们出远门。导致很多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狭隘闭塞,一些短途旅行有利于孩子们更快地认识世界。班主任可以在网络上搜寻一下当地比较适合游玩的地方,带孩子们进行一些研学旅行,或者联系到当地的公益组织,一起组织一些带领他们看见世界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文艺演出等,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认识到更大的世界。
三、安排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课是一门传授心理知识、开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问题解决方案的具体课程,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学校既是知识的摇篮,更是自己的第二个“家”。学校教育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还承担了家庭教育的重责。班主任应当认识到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并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兼任这一门课程的教学。为此,班主任要通读心理健康知识,为每一堂心理知识课精心准备,通过讲故事、观看短片的趣味形式提高孩子们的关注度,课堂上多多聆听学生的想法,以朋友的角色融入他们的生活中,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定期做好留守儿童家访工作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教育能够引导一个人的良性发展。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如果缺少家庭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很有可能产生自卑、自闭、忧郁、偏激等多种负面性格特征。班主任定期做家访工作可以有效了解到他们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是否健康。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并不是长期在家,班主任可以采用每个学期选择几位留守儿童作为家访对象的形式,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要给家长传达健康的家庭教育理念,即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完全不管,要拿捏好度,主要是要告诉家长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首位,不要用命令、蛮横的方式教育孩子,积极正面的沟通才是正确的方式。若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也要和老师配合,寻找解决方法。
五、结语
綜上所述,留守儿童确实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但是正确的方式方法也能有效避免。班主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但也无需紧张,只要积极寻找到好的方法,并重视日常留守儿童的心理建设,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家庭孩子一样,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翠.浅谈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A].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7.
[2]刘佳.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新校园(中旬),2015(8).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868。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