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研究生就业现状及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9-04-19 12:07杨晓雯于专宗白鸽罗赟星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就业现状就业能力提升

杨晓雯 于专宗 白鸽 罗赟星

摘要:随着医学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持续加大,医科院校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能力受到普遍重视和关注。作为培养医科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其就业质量正在成为检验医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风向标,且直接影响着高校在招生环节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本文就上海某高校医学院基础科研型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015—2016年毕业的研究生群体进行了就业数据分析和调查问卷,旨在分析近年来医科基础科研型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和影响因素,同时结合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来探讨研究生的就业能力提升策略,提出包括专业能力培养和科研诚信教育,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和职能师资的配备,以及着眼于全局战略高度的就业引导等多项策略,以期指导基础科研型研究生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目标与国家医学类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关键词:基础科研型;研究生;就业现状;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038-05

随着人类医学的发展和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持续加大,医科院校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能力受到普遍重视和关注。不单单从医学的研究发展角度,更多地是从社会责任和个人福祉角度,医科研究生作为独立个体从进校之初就承载着寒窗三五载的个人目标和职业理想。作为培养医学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医科院校,其就业质量正在成为检验医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风向标,且直接影响着高校在招生环节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本文就上海某高校医学院基础科研型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015—2016年毕业的研究生群体进行了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旨在分析近年来医科基础科研型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和影响因素,同时结合研究生的培养来探讨研究生的就业能力提升策略,以期指导其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与国家医学类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第一部分:近年来上海某高校医科基础科研型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分析(2015—2016年)。

根据该校权威就业数据分析可知,上海某高校医科基础科研型研究生在2015年的毕业人数为297人(其中博士134人,硕士163人),总体就业率为97.64%(其中博士就业率为98.51%,硕士就业率为96.93%);在2016年的毕业人数为333人(其中博士154人,硕士179人),总体就业率为95.50%(其中博士就业率为93.51%,硕士97.21%),基础科研型硕博研究生总体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平均为96.51%,显示了医科研究生在人才市场上的旺盛需求,以及样本高校人才输送的整体形势良好(表1)。

通过上述三个表格的统计数据发现该校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医科基础科研型研究生在硕士和博士毕业人数上差距甚小(表1),显示了在人才培养上对高学历、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大且有稳步增长趋势。因此,提升就业能力是否可以在本硕博连读、直博生下功夫,争取让更多有志于医学事业的人才有机会继续深造,打通品学兼优基础类医学生的博士升学通道,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2)根据表2就业人数的性别分布描述,这两届毕业生中女硕士和女博士的人数均高于男性,特别是选择读完硕士阶段,即就业的女生人数(222人)几乎是男生人数(75人)的3倍。可以说在就业能力的提升研究中,大比例需要重视和考虑的是基础科研型女硕士生的特点和需求。(3)男、女生在总体就业率上相差不大,显示了基础科研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因性别所产生的差距并不明显,换言之女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与男生相比并不弱,就业困难程度偏低。(4)表3显示在选择就业的400人当中,其去向为医科相关行业和机构的人数为354人,所占比例为88.5%。其中,选择最多的是医疗事业单位,人数为178人,所占比例为44.5%;其次为医药类公司,人数是127人,所占比例为31.75%,排队第三位的为高校科研机构,人数49人,所占比例为12.25%。综上数据可见基础科研型硕博士的就业与学科背景高度相关。也就是说在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中,其医科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与岗位的契合度是我们策略研究的重中之重。

第二部分:针对这一人群进行就业能力提升和就业期待的问卷调研结果概述。

本次问卷调研的样本为该校2015届和2016届毕业的基础科研型硕博士研究生,主要涉及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脑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和护理学院等多个院系所。累计发放问卷31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共计298份(包括2015届毕业生153份,2016届毕业生145份)。

根据有效回收的问卷分析显示,参与问卷的毕业生以女生居多(74.16%);研究生所在专业多为当初报考专业(64.09%),本科高校多为外地高校(76.51%),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方面大多来自城镇(73.49%),家庭经济处于较富裕或中等水平(81.88%),父母学历高低不一,父亲的学历多为初高中学历及以上(92.54%),母亲的学历也多为初高中及以上(74.83%),父母多为农业劳动者(30.9%/33.6%)。

問卷的研究生阶段生活状态描述显示:这一群体的研究生生活相对单一,其研究生阶段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所在的课题组和实验室度过,接触的人群群体主要为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实验带教教师、辅导员、同学和室友,与社会的联系和进入社会实习实践的经验相对较少。这一群体的医学学科专业性强,因为医学学科专业细致的分科导致就业方向相对单一。研究生毕业时年龄普遍为25岁左右,面临较大的社会、婚恋和家庭压力。他们对社会和市场需求缺乏足够的客观的了解,多沉浸于自己的学术科研领域,就业理想有脱离社会需要和现状的可能,显示其缺乏系统完善的职业指导和培训等特点。

表5通过具体数据显示出:(1)目前医科类研究生大多数(61.5%)未接受过系统规范的生涯规划指导,而大多数人认为对未来发展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必要(31.9%)或很有必要(60.05%),大多数研究生(71.8%)认为应在入学时就开始生涯辅导。(2)而目前的现状是在学院和学校层面,虽然都针对学生提供了一些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的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生多在毕业学年真正面临就业问题时才会想起寻求帮助。

(3)研究生对自己就业的优势劣势认识不足,对自身性格特点、兴趣专长等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我们的调研发现,仅有少部分研究生(21.5%)在问卷中表示对自己就业的优劣势非常清楚,大部分研究生都表示认识不足,且对有效的规划指导和自我认知指导需求迫切。可以说,对自我认知的不足容易让毕业生做出不适合自己的短视的就业选择,直接导致医学人才资源的浪费。

表6则显示了研究生对有效的规划指导和自我认知指导的迫切需求,他们主要选择的途径有讲座、专业机构指导、导师和辅导员的指导等;在内容方面,医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再次体现,成功前辈的指导和座谈(41.6%),以及本专业的发展进展(31.5%)是他们最关心的内容,其次则是求职技能、心理准备、个人认知和发展等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前期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大多数研究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就业求职时可能存在的技能准备不足、缺乏面试的经验和心理准备,以及沟通技巧缺乏等具体操作问题。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丰富多样,可以说根本不缺招聘信息,但对于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以及今后的长期发展目标思考不多,导致就业时跟风现象较为严重,都往热门行业挤,不仅加剧了行业竞争,同时并不利于个人的长期发展。

第三部分:针对医科基础科研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根据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对“就业能力”的最新释义,是指“个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不仅包括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本文在对某高校医学院2015届和2016届基础科研型研究生进行较为充分的问卷调研和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以下三项可操作性策略。

1.专业能力是基础科研型医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从招生方面可以在本硕博连读、直博生下功夫,争取留住更多有志于医学事业的人才给他们创造机会继续深造,打通品学兼优基础类医学生的博士升学通道。学校、院系和导师都应加倍重视提升医科基础科研型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包括熟练掌握和运用医学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等专业能力的训练,因其就业与专业水准高度关联。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学校正在加强科研诚信的教育和监督,一方面是校院系所层面的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深入每位研究生,另一方面是开始推进覆盖全体研究生的“论文相似度检测”工作,对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警示作用。

2.应从学校层面重视医科基础科研型研究生的自我认知和职场认知的培养模块,具体体现在相关必修课程的设置,以及职业生涯辅导职能教师的配备和培养上。研究生阶段各具特点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感道德标准、准确的自认识与定位、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如何对接与适应,在各种社会环境中驾驭自我心理和生理的调节能力,这些都是医科研究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方法论。这些相关的课程更需要学校层面的推进,在一年级或二年级阶段列入必修课程,让学生重视职业规划和自我認知,对如何规划研究生生涯、寻找职业兴趣、训练求职礼仪等有基础性系统性地了解。其中,有些内容可通过课题组和朋辈教育展开,比如说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自身应具备哪些能力;有些内容需要辅导员和职业指导中心来推进,例如毕业学年的要求和任务,毕业流程和准备工作如何展开,求职简历的个性化辅导等。在个性化指导和推进层面,导师和辅导员是关键,确认学生的状态和主动性,提炼学生的优缺点,对其进行恰当的就业推荐。各阶段和校院系所各个层面的资源形成合力,推演情况如下表所示。

3.对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要求应着眼于全局和战略性高度,着力于医学人才的长远发展和建功立业的需要,从学校层面强调研究生的家国情怀和服务国家的战略意识。在课程设置和求职引导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加大对医科基础科研型研究生在选调生和赴西部、基层、重点单位就业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把就业看作是高校学科建设、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逐步建立完整的成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将此类课程纳入研究生的通识课程(必修课或选修课),避免学生直到毕业学年才开始关注相关课程和讲座的突击情况。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将社会实践能力视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鼓励以院系、课题组为单位进行实习实践、提前到用人单位实习考察等方式提升就业竞争力,由学校和院系所提供各类支持;在实际操作层面,由医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和身边出类拔萃的师兄师姐来组织科研诚信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座谈,通过聘请专业的礼仪课老师来教授学生职业礼仪素养,通过各类心理学知识和人格工具使学生满足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和追求个性等内在需求,进而挖掘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潜力。

综上所述,医科研究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是高校立德树人、全人培养、合力育人的关键一环,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不应局限于就业的需要和具体技能的提升,更应着眼于培养医学生的科研道德、学术规范和专业素养,以及服务国家和社会、为人类福祉奉献终生的责任担当。

注释:

(1)来源于该校就业指导中心2015届和2016届医科基础科研型毕业生汇总数据。

(2)研究生阶段生活状态描述被设计为本次调查问卷的一部分,在本论文中以文字描述方式呈现。

(3)来源于百度百科“就业能力”词条,2005年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再次明确就业力概念。

参考文献:

[1]王成林,马亮亮,等.医学硕士研究生职业成熟度及管理策略研究[J].护理研究,2016,4(30):1353-1355.

[2]杨颖超,戴亿绵,等.论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与就业力提升[J].西北医学教育,2016,2(24):109-111.

[3]王刚,刘媛,赵阳.新形势下医学研究生就业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学园,2015,(7):49-50.

[4]鲍琳辉,张健,张文娟.医学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2):144-146.

[5]陈锴.医学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7(12):683-686.

[6]张健,李一卿.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医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1):55-58.

[7]白鸽,蒋虹丽,黄葭燕.医科研究生专业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105-127.

猜你喜欢
就业现状就业能力提升
河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