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燕
内容摘要:语言运用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作文是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每个教师都有独特的性格、独特的阅历和独特的教学经验,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常常采用独特的个性化的方法。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了范例学习法、情境再现法、实地写生法、深度体验法,显示出了教师的教学个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 方法 个性化
一.范例学习法。范例学习法就是指教学中先为学生提供典范的例子,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视角切入,理解范例的写作内容与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借鉴模仿。如《一面》中这样描写鲁迅的外貌:“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隶体一字的胡须;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左手捏一枝黄色烟嘴,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穿着牙黄羽纱长衫。”这段描写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陈老师在教学时,就让学生观察他自己,然后和学生一起选择最贴切的词句进行描写,共同生成一段“全面描写”的文字:“老师的眼睛大大的,是双眼皮,眼珠子骨碌碌的转,像透明的黑水弹。老师的鼻子像座山,山下还有两个小水洞呢。嘴边上面的胡子虽然短,但硬得很,能把你的脸蛋扎出血。老师的脸上有皱纹,经常穿一身灰衣服,像打工的农民。”
二.情境再现法。作文教学要依赖课堂,是因为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运用情境教学思想,把现代媒体技术引入课堂,用逼真的画面、音响等为学生再现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的感悟中产生写作的欲望,并把形象化的情景用比较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或叙述出来。例如,路老师在施教“母亲”这一话题作文时,播放了一段母亲在灯下缝补衣服的情景资料,学生看后写道:“夜,已经很深了。我一觉醒来,母亲还在灰暗的灯下给我缝补衣裳。穿针——引线,穿针——引线。母亲的眼睛贴着衣服,她惟恐针线不够细密。突然,母亲的头一点,眉一皱,嘴一咧,手一颤。原来,细针刺破了母亲的手指。母亲放下针线,捏住被刺破的手指,一会儿又放开手看看,血止住了,母亲又穿针——引线,穿针——引线。”这段描写,既反映出学生观察之细微,又传达出学生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三.实地写生法。这种方法是借用美术学习方法的,即把学生带入大自然,带入田间地头,带入厂矿,让学生身临其境,对生活进行观察、描写、说明、叙述。李老师是个比较浪漫的人,他在作文进教学时,总是喜欢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去写生。例如,同样是写山路的崎岖,他的学生就体现出了不同的个性。一位同学写道:“这山路,正正宗宗一个‘之字,如同书法家遒劲有力的挥毫,刻在山的身上。”另一位同学写道:“这山路,犹如一条巨蛇缠绕着山体,吸尽了山的血,吃尽了山的肉,山因此显得枯骨嶙峋。”显然,第一位同学是站在正面观察的,第二位同学是站在侧面观察的,观察点不同,得到的形象就不一样。
四.深度体验法。“体验”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共16处,足见体验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何谓体验?从美学角度看,是指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熏陶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武老师教作文的诀窍是让学生对有感觉但不明确的事“用心”再体验,然后再进行作文。他的一位学生这样写《妈妈的手》:“妈妈的手是褐色的,那褐色是不是天生俱來的,而是被各种杂草浸染的。我家养着一对犁地的毛驴,春、夏、秋三季,妈妈都在山坡上为毛驴拔草,草色腐蚀着妈妈的皮肤,日子长了,那草色就洗不掉了,慢慢地变成褐色了。一位城里的亲戚来我家,她瞥见妈妈用那双褐色的手和面做饭,就紧皱眉头,恶心得呕吐,憨厚的妈妈还以为人家真的有什么病,就翻箱倒柜地找药,人家说“没事的”,就起身回去了。一次,有位省里领导来慰问我们这些红军的后代,妈妈看见那领导伸出了手,就赶紧伸手去接应,被领导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挡住了,那位工作人员的双眼直盯着妈妈的手,怕妈妈将自己手上的颜色染在领导的手上,或者是怕妈妈的手有什么传染疾病,幸亏省上领导给妈妈面子,还是和妈妈握了手。从此,每当我看见妈妈的手,有一种辛酸就涌上心头,有一种爱便翻江倒海。”妈妈那双褐色的手在平日里并没有引发小作者的好奇和感触,在经历了两件事的过程中,小作者心灵被触动,一下子将司空见惯的事写得感人肺腑。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8]GHB079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