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教育如何守正出新

2019-04-19 08:28郝卫民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遗传育人融合

郝卫民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辅助中心作为朝阳区校外教育机构,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建构以非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校外活动课程体系,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在此过程中,对非遗传承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非遗传承教育要积极发挥校外教育融合多元、创新发展的特色及优势。相較于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具有社会资源丰富、育人方式灵活、实践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在开展非遗传承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校外教育的特点,积极借助和依托优质社会资源,对各个项目加以融合,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使这些项目更符合学生、学校的需求,进而具备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

非遗传承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从学生和学校的需求出发,实现共同发展。在早期实践中,我们的项目选择标准门槛较低,引进了一些社会影响力大但不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不适合学生学习实践的项目,这些项目在引进之后,出现了“水土不服”“曲高和寡”的现象,学生渐渐不愿意学习这些项目。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敏锐地发现这一问题,积极做出了回应和调整——非遗活动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满足学校教育的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了活动项目内容,并与所有非遗项目教师进一步沟通,指导他们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重新设计和调整活动内容,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

非遗传承教育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挖掘,创新育人模式、育人方法、育人内容。在落实非遗传承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别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重点关注的。非遗项目的历史传承、技艺传承、文化传承中包含了许多育人点,“以文化人”应该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

非遗传承教育要努力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上发挥新的优势。开展非遗传承教育不能抱残守缺、画地为牢,而是要将传统技法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在敬畏历史、尊重传统的同时,将现代元素、现代理念,特别是学生和学校的需求紧密结合,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统筹安排,全面推进。非遗传承教育要在“传承”上做足文章,传承的核心就是与时俱进、融合发展、创新发展。

非遗传承教育的重点是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不是简单的技能的学习。在组织学生参与非遗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项目技法的学习和体验,而且注重充分挖掘项目背后的历史文化传承之脉。我们规定,每次体验活动的第一课都要讲授本项目的历史发展沿革、历史传承、文化背景及与项目相关的温暖故事等,非遗项目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技艺的精湛,更在于项目发展背后一代代传承人的艰辛守护与不懈努力,让学生们了解项目发展中的文化传承。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遗传育人融合
非遗传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