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做好专题系列报道的路径探析

2019-04-19 03:02李云淑
新闻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

李云淑

【关键词】系列报道;精心策划;深度挖掘;服务群众

在当今这个“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增强综合竞争力,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受到媒体的青睐,这些深度挖掘新闻、以讲故事的方式出现的报道形式,容易让群众喜闻乐见。系列报道在报道形式上,能够形成宣传强势,把群众关心的问题说深、说透,对拓展新闻的广度、深度、厚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带给群众更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的同时,还能为媒体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和知名度。那么,纸媒如何做好专题系列报道?笔者以《文山日报·七都晚刊》为例,探索纸媒做好系列报道的路径。

一、精心策划,深度挖掘

所谓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多个独立报道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不断有人走出文山,到沿海、到内地发达地区打工,寻求新的生活。进入21世纪后,文山州委、州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短时间内就向外输出劳动力近20万人,开辟了一条劳务致富、劳务活州的新路子。在这一主题下,为了探寻西畴县农民工在异乡奋斗的生活境况,在精心、全面的策划下,《文山日报·七都晚刊》编辑部组成采访组,历时20余天,行程5000多公里,从文山到广东东莞、深圳等地对在那里打工的文山农民工进行追踪采访。之后,采访组又赶往西畴,全方位采访了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实际负责组织实施劳务输出的县妇联和县劳务局,对劳务输出工作思路的形成、理念的丰富作了粗浅的探寻。接着又深入西畴县鸡街乡、法斗乡、柏林乡、江龙村等地,采访10多个打工家庭。在长篇系列报道《民工兄弟姐妹,你在他乡还好吗?》中,不仅真实记录下了打工经济给农村带来的实惠,也记录下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真实现状。这组长篇系列报道从当年6月16日刊发,到7月28日刊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08年4月29日,一则寻人寻车启事引起了《文山日报·七都晚刊》记者的关注:云南锌铟有限责任公司驾驶员吴某于4月23日凌晨驾驶一辆丰田车离开文山城阳光外滩后,人、车神秘失踪。家人及亲友全部出动,遍寻全州8县及周边县,吴某依然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是被人绑架?还是出了交通意外?凭着多年采写侦破报道常与公安部门联系的经验,《文山日报·七都晚刊》记者觉得这则寻人启事的后面肯定还有案情。随后,公安机关将此案侦破,果然,这起人车失踪背后隐藏着两起惊天大案!如何做好这一组报道?编辑部当即做了精心策划,记者及时、深入、详实地做了采访,通过深度挖掘后,撰写了2万多字的《车案谜踪》侦破通讯,以专题系列报道的方式刊发。该组报道从第一篇推出后,就因紧扣主题,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逐步呈现案情,让读者随着报道的深入了解真相,整个专题系列报道引人入胜,读者被深深吸引,一度掀起了读者的看报热情。直到法院对这起震惊文山的系列劫车杀人的几名犯罪嫌疑人作出一审判决,经最高法院核准后,对主犯执行死刑为止,记者及时对审判结果进行跟踪报道,为《车案谜踪》这组报道画上了圆满句号。

由此可见,专题系列报道应着眼于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多面性,以问题为线索,逐步深化、深度挖掘报道的内容。要做好一个系列報道,必不可少的就是全面、周到的策划。根据策划内容,进行细致、系统的采访报道。

二、对重大题材应以小见大,层层刻画主题

当前,媒体竞争不断加剧,专题系列报道在报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面对一些重大新闻时,由于事件内容庞杂,采用专题系列报道能从不同角度对新闻进行解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报道组合方式。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里,安葬着一位名叫周强的年轻战士,30年来没有亲人到陵园里为他扫过墓,一位网民将此事贴上网,由此引发出寻找烈士周强及其亲属的故事。2009年11月18日,“寻找烈士周强”系列报道经《文山日报·七都晚刊》策划、刊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浙江江山网、《遵义晚报》等为寻找烈士周强及其亲属联手进行爱心接力,终于让这次艰难的寻找活动在2009年12月初有了圆满结果。

农民工,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也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他们走出深山,告别土地,改变了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来到陌生的大城市,想通过自己的辛劳圆致富梦。进城后,他们为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通过多年辛苦打拼,很多农民工实现了最初的梦想,生活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实现梦想的同时,现实却是残酷的——随着大量的青壮年外出打工,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显现——不少村庄田地荒芜,成了空村。2015年,针对这一现象,《文山日报·七都晚刊》找准着眼点,深入调查采访,发现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符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主题,于是及时与砚山县委、县政府联系,针对其创建砚山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让农民工兄弟就近打工这一重大题材进行深入采访报道,采写了系列报道《砚山格调——不让农民工兄弟背井离乡去打工》。报道刊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砚山县这一做法在全州乃至全省都走在了前列,报道从一个个入园区就业的农民工、进驻园区发展的企业入手,以小事例透出大氛围,宣传了砚山工业园区的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起到示范作用,形成特有的“砚山格调”。

多年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但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2018年,和全国各地一样,文山掀起了一场持久的“环保风暴”,影响生活的臭味消除、80万吨砷渣治理、乱堆放的垃圾被清理、重视水环境质量保护、严控污水、废气排放……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川到湖泊,来自全州的各路讯息,都述说着保护文山美丽画卷的动人故事。抓住“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重大主题,笔者深入各地走访,听取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呼声,看到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系列报道《文山“环保风暴”》7个篇章,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该系列报道虽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大主题,但在稿件写作时,笔者从小处落笔,力求生动、形象,以讲故事的方式增加可读性;在每篇报道中,都争取呈现细节,把采访中深挖的细节穿插到文章中,并且都配以生动的图片刊发;在叙事上,以被采访者、群众的立场看待环保问题,追求客观效果。该专题系列报道刊发后,“老话题”成为了“新热点”,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再度成为当地群众议论的热点、焦点问题,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地新闻网站专门开设专题专栏转发,点击率一度居高不下。

系列报道最主要的特点是主题集中,要围绕同一主题来展开。特别是一些重大题材的报道,专题系列报道能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更好地凸显主题。同时,专题系列报道写作时要尽可能做到微观切入、宏观展开,着重于多层次报道某种现象,挖掘其共性,发现其普遍意义,以突出主题。

三、关注社会热点,让系列报道接地气

2011年春节,一个新话题悄然成为热议的焦点,这就是出现在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重要时段、栏目、首页上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时至今日,“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依旧在开展,并深受群众关注、好评。纵观“新春走基层”的相关报道,不难看出,这些报道之所以受群众喜欢,就在于“听民声、访民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反映了当下群众生活的真实状态,报道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真正为群众服务,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更好地肩负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使命,让新闻报道更贴近群众,富有感染力。

2013年,针对州内菜价上扬的情况,《文山日报·七都晚刊》派出记者采访市场、市民、菜贩、批发商、菜农、超市及相关主管部门,于5月17日,推出“记者出发·关注百姓菜篮子”系列报道9篇。采访中,菜农、运输商、菜市场摊贩都说生意难做、赚不到钱,菜农更是抱怨种菜成本提高收入却不见涨。究竟是谁加重了百姓菜篮子的负担?众多市民在采访时表达心声:期待政府通过建立蔬菜基地、“农超”对接、设置蔬菜直销点、划拨蔬菜调价基金平抑菜价等系列举措进一步做好“菜篮子”工程,让百姓菜篮子不再那么沉重。系列报道刊发后,引起广泛关注,相关部门纷纷发声支招解决问题。

2015年5月,获悉富宁归朝一家孩子生病无钱就医一事,笔者第一时间深入采访了解情况,家住富宁县归朝镇里呼行政村平基村小组的陆计忠正上小学四年级,因患有严重骨髓炎不能正常行走。其家庭极度贫困,父亲智障并残疾,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一家人无经济来源,仅靠低保生活。兄妹3人都在上学,大哥陆计贵在文山学院就读,姐姐在富宁上初中,陆计忠不但无力支付医疗费,而且住院期间的生活费也没着落,吃饭都成问题。怎样帮助这个无助的孩子?笔者首先想到把最真实的情况通过报纸反映出来,但要想从就医等问题解决他的困难,一篇消息或是通讯无法全部囊括。于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这个民生新闻,笔者决定做一组系列报道,首先从孩子的真实情况出发,写他最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然后通过新媒体、微信等多渠道轉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伸援手,再由此引发出之后一些相关报道。最初,以《“归朝兄弟”心连心不离弃》为题,报道了患骨髓炎住进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的贫困小患者陆计忠的病情,牵动了许多读者的心。随后报道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爱心支援;最后引起社会、医院等各方力量的救助,收到爱心款近20万元,陆计忠得以渡过难关,并且,他的哥哥陆计贵还纳入彩票公益助学资助对象。这一组系列报道就是抓住了社会热点、群众难点问题进行报道,文章接地气,更容易引发社会共鸣。

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推广,许多人都习惯通过朋友圈获取相关信息。2017年,一段关于“冯家面条有胶”的视频在朋友圈疯传。这段视频一出,文山人不淡定了,要知道“冯家面条”谁家没吃过?到底视频中女子揉出来的这种“胶”有没有毒?“冯家面条”还能不能吃?作为当地民生类报纸,《文山日报·七都晚刊》立即关注并积极向相关部门获取信息。此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将该信息报道出来,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报道起不到“以正视听”作用。为此,抓住这一读者关注的信息,要深挖背后的内容。只用一篇消息难以将整个事件报道完整,如果等事件发展的最终结果出来后才进行报道,随着时间推移,新闻性就会逐渐减弱。于是,编辑部决定作一个事件性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围绕“面条有胶”视频引发关注——市民质疑——食药监部门介入调查——面条送检结果——发布不实视频涉案人员被查获这一发展过程展开报道,不仅为读者解疑答惑,还将最终结果公之于众。该系列报道站在群众的角度,从群众关注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调动群众的关注积极性的同时,服务好群众的需求,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以上几个专题系列报道都是紧紧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入手,深入生活、基层、群众,不流于形式、浮在表面,让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反映群众的心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围绕这样的新闻事件入手,才能做出好的专题系列报道。

参考文献:

[1]高晓红.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新闻战线,2015(01).

[2]杨光.媒体变革期专题系列报道的应用及策划[J].影响力·云南传媒,2017(02).

[3]赵兴林.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新闻[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作者:文山日报社七都晚刊编辑部副主任)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
报纸系列报道的新闻策划研究
央广推出“一带一路”五周年系列报道 精雕细琢正当时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系列报道新探
用创新意识策划重大阶段性报道
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异同
《辽河晚报》:以活动策划为抓手搭建互动平台
《张家口日报》:弘扬“工匠精神”,把“小亮点”变成“巨能量”
浅谈企业报如何策划好系列报道
浅谈企业报如何策划好系列报道
对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