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五红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并写成文字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写作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林俊杰的《曹操》,以音乐导入。乱世出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今天让我们学习《短歌行》,走近曹操,了解一个男人的梦想.
二、初读全诗,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点评)
三、再读全诗 品味情感
问:全诗情感主线(诗眼)是什么?
明确:忧
诗人到底忧什么?每一层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确:作者用“朝露”来比喻人生短暂,杜康代酒。
讨论:忧人生短暂,时光易逝。作者为何有此忧?应该怎么读?
引出创作背景
这节要读的低沉,而又慷慨悲凉。
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一句,揭示曹操“忧”之内容,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迫切需要什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又要怎么读?
明确:用典。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把对情人思念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
问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看出人才的态度?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此处应读的平稳,欢愉。
为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历经坎坷,又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为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发出了人生短暂之叹,这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是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间干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问: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言下之意是说什么呢?是否得到賢才?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要读得深沉。
后四句表达什么情感?
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要读出开心与渴盼。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也在徘徊,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明确:“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问:绕树三匝,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没有贤主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比喻贤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寻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诗人唯恐贤士不来的焦急心情。
最后四句应该怎么读?又表达了什么情怀?(学生集体朗读)
明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要读的大气,读的霸气,读的磅礴。
四、教师小结:忧的根源
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一统天下的大梦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
《短歌行》这首诗就是一曲大男人的慷慨悲歌,尽管有忧,那也是站在国家高度上与英雄高度上的忧,忧得大气,是大忧思,大慷慨,大气魄。
学生带着感情集体朗读。
五、迁移评价
你眼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由学生自由发言
列举历史上对曹操的各种评价。然后展示出易中天对曹操的评价。
诗中的曹操又是怎样的人?
我们从诗中看到了曹操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男人,
体现了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
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
他有一统天下的宏大志愿;
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六、对对联
赞诸葛 颂诸葛 诸葛逝去敬诸葛(上联)
骂曹操 恨曹操 曹操死后想曹操(下联)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汪德羞.从《短歌行》看曹操的抱负[D].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