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也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大的关系。中学生思维活跃,常有思维光芒闪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帮助他们产生有价值的思维成果。下面,我结合中学语文教学,谈几点我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创造欲
创造力来自于对理想和未来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对事物或活动的入迷,来自于忘我的浓厚的兴趣。牛顿就是对苹果落地有着很强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可见好奇心和兴趣是创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和创造兴趣,点燃起他们创造的火花,有计划地在学生心灵中播下创造的种子,逐渐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如教学讲读课文《思公移山》时,学生会好奇地问,愚公带领全家人去移挡在自已屋前的两座大山,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方法一搬家呢?这时,学生都感到很新奇,疑问促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爱动脑筋,然后请同学们共同探讨原因,再予以点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又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如果一开始教师采取的是批评的态度,批评学生上课打岔,那么以后学生就不爱提问题了,自然也不会去思考更多的问题。这样,创造性思维便受到抑制。
二、培养质疑意识,发展求异思维
古人云:“学则须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发现是创新之源。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但是,我们还有许多学生不知怎样去提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教给学生一些质疑方法。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写到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但每个星期天都要衣冠整齐的到海边栈桥去散步,翘首企盼于勒回家的情景时提出“他们需要什么呢?”总之,教师只要抓住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和一些矛盾突出的地方“打破沙锅问到底”,并且长期坚持不懈,学生所提问题的含“金”量就会提高,创新意识也会不断增强。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的先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质疑,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展开争论,教会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三、利用课堂教学改良,引导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中的主要教育途径,除了老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与基本功,还需要对本领域实现持续的思考与改良,才能保证其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育大多是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的,其课程进度、课堂形式以及考核工作都设有相应的标准,加上长久的教学实践,这种课堂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然而,时代在变,学生及其培养目标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现在的学生大多个性张扬、头脑灵活,这实际上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先天的优势。
思想的解放,加上正确的引导,有关思维模式的塑造自然水到渠成,老师和学校需要做的便是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实现适度的改良与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常见的课堂讲授模式可以转变为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主动权,提出自己的需求与真实想法,以便学校和老师提供及时、准确的帮助。老师们还可以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减少一些限制因素,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保持他们想法的独创性,杜绝对学生的打击、嘲笑与否定。除此之外,下了课堂老师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学生在课上提出的想法或答案都是老师应该给予尊重和认可的,他们可以对这些最原始的想法进行收集整理,进行科学的专业加工,以便对学生形成反馈与引导。
四、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生活体验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上有许多涉及学生的生活体验题材的文章,我们要善于抓住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例如,我们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发散思维,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与鲁迅类似的经历,有没有与鲁迅类似的体验。也可大胆想象,如果你是当时的鲁迅,你会怎样做?再如,我们教学《孤独之旅》时,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体会小主人公失学放鸭的经历,大胆想象小主人公今后的人生会怎样。当然,对于其他文学名著,我们仍然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与大胆想象。如教学《孔乙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联想到当今大学生中的“孔乙己”,他们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现象。也可以大胆想象,孔乙己断腿之后会怎样。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让学生作假设性想象,如果遇到的是百万富翁的于勒,文章情节会怎样。通过这样的发散与想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就会培养起来。
老师和学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僅是为了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为了全面培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丰富的素材积累以及课堂内外的教学改良,老师们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关于创造的欲望与热情,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也将会事半功倍、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