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产业扶贫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04-19 03:12赵长勇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干椒贫困户攻坚

赵长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同时,总书记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在大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的问题。通辽市开鲁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后三年,着眼三年后,实现谋划扶贫产业与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有机统一,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积极调结构、促升级,推动扶贫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既带动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又切实解决了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为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育壮大“三色产业”,挑起脱贫攻坚大梁

壮大“金色产业”,打响传统产业高端化品牌。开鲁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年产玉米150万吨。我们积极做好“玉米”文章,把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作为立县强县主导产业,集聚华曙、玉王、开药、华药、精晶药业、圣雪大成等深加工企业20家,产品达160种,全部达产可实现年转化玉米50亿斤,全县玉米实现就地转化增值,产值达270亿元、利税50亿元,带动60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务工。今后,我县将突出招大引强、集群发展,加快推进辅仁制药、华北制药、圣雪大成、精晶药业等行业巨头投产达效,推进产业向酸、糖、醇、胶、药等高端方向发展,争创世界最大的土霉素系列产品生产研发基地,争夺产品的定价权和市场话语权。到“十三五”期末,使深加工产品达到200种以上,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使开鲁县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基地。

壮大“红色产业”,打响优势产业优质化品牌。我县享有“红干椒之都”的美誉,规模化种植达60万亩,占全国的15%,年产30亿斤,农民人均种植面积2亩,亩效益3000元;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是“老干妈”“康师傅”等知名企业的原料基地。我们把红干椒产业作为富民产业,坚持“种、加、销”三位一体发展,现有红辣椒种植销售合作社67个,集聚深加工企业15家,产品达30余种,年加工14万吨,销售收入20亿元。红干椒产业“栽、收、销、加”整个产业链条都有广泛的就业空间,每年在红干椒产业链条就业的群众达5万余人次。同时,依托红干椒、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优势,走农旅结合的新路子,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带动 2450户贫困户融入到产业链之中,与一般农牧户同步致富奔小康。今后,我县将以提升产业品质、打响产品品牌为导向,一手抓品种改良,一手抓精深加工。继续加强10万亩绿色标准化溯源示范基地建设,创建国家红干椒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着力推进晶山、蒙椒都、红源祥、人禾斋等企业新产品研发,加快引进“老干妈”等国内知名企业,促进产业从出售原料和初级产品向研发保健品、医药中间体等高端方向发展,让“红映开鲁、辣香天下”的红干椒品牌享誉全国。

壮大“绿色产业”,打响特色产业生态化品牌。发展特色养殖是农民致富的重要路径,但我县乡村规模大、人口密集、居住集中,没有足够的场地和设备,不适合在村在户分散发展养殖业。为此,我县通过把涉农资金集中起来,把牲畜集中起来的方式,走出了一条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新路子,有效解决了农村面源污染、人居环境、防疫改良以及农牧民零散养殖风险高收益低、扶贫资金无法管控等问题。依托伊赛2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项目优势,规划建设5个万头育肥牛基地和3个万头基础母牛基地,流转土地8万亩进行青贮,发展“牛联体”,叫响“西有伊利、东有伊赛”宣传语。计划到“十三五”期末,使全县基础母牛达到30万头、肉牛30万头,实现农牧民人均拥有2头牛、增收6500元。针对肉鸽产业投资少、见效快特点,着力发展肉鸽规模养殖产业,建设扶贫鸽养殖基地,实现肉鸽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带动贫困户605户、1385人,人均年增收4000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施200万亩高效节水工程,亩均节水100立方米、增收370元。发展林果加工产业,建设经济林基地70万亩,实现农牧民人均果林2亩、亩均增收6000元。大力发展能源经济,依托深能北方能源2.5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带动1065户贫困户年均分红3000元。加快推进1.2万千瓦村级光伏供暖项目,惠及全部嘎查村,每村年均增收1.5万元。

构建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搭起脱贫攻坚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企业在产业发展、产业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当地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好推动作用。”我们充分发挥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使企业和村集体、贫困户形成利益共同体,保障农牧业健康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实现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有产业、没有劳动能力的有收益,牢固嵌入产业链增收脱贫。在村企利益联结方面,利用扶贫产业项目资金5400万元,与通辽市洪泰农业集团合作发展养牛产业,使全县54个贫困村年均产业收入9万元以上。在农企利益联结方面,与牧原生猪、伊赛牛肉、晶山食品、田园蔬菜合作社等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带动贫困户构建产业联合体,形成了开鲁镇的蔬菜、麦新镇的肉鸽、小街基镇的药材、黑龙坝镇的葡萄、东风镇的红干椒、大榆树镇的育肥牛、辽河农场的养马等特色产业。通过推广“企业+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发放无息和贴息贷款10.7亿元,使每户都有1至2个产业支撑,5948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自主发展产业的方式实现了稳定脱贫,4366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股权收益、托管代养、资产收益等方式实现了稳定增收。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织密致富产业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工作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对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把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坚持产业项目实施由“镇村提议、县级统筹、收益到村到户到人”,构建起了县级、镇级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村村都有特色产业、有收入,户户都有增收项目、可持续,人人都能进入产业链、能致富。同时,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市场需求产业、金融支持产业,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划了辐射面大、带动力强、前景好、效益高的产业扶贫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790个,预计总投资23.6亿元,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和贫困户,确保全县群众与全国一道迈进小康。

猜你喜欢
干椒贫困户攻坚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红干椒之乡东风镇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镰刀菌引起的红干椒病害田间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