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在中晚期肺癌患者症状管理中的应用

2019-04-19 05:32朱佳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行针腕踝针癌症

朱佳迎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200237)

肺癌是因支气管黏膜表面产生恶性肿瘤而形成的,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肺癌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主要因肺癌发病隐匿,初期不易察觉,多在中晚期才得到确诊,故而肺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目前,临床常规治疗还以放化疗为主,但长期治疗会致使患者身体机能受到严重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生存体验,因此给予患者合理干预,以缓解疼痛,帮助患者减轻癌症治疗期间的病痛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中医在癌症疼痛及护理上的发展,腕踝针协助减轻癌症患者疼痛也被大多医护人员所接受,但目前关于腕踝针在中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报道甚少,为此,笔者采取对比实验的方式,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有关腕踝针应用的理论依据,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间我院接收的10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恶性肿瘤癌症疼痛诊断标准[2];②年龄29~79岁,预计生存期大于1个月;③入组前48h未使用过镇痛药;④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②非癌性疼痛,如手术切口痛等1.2方法;③有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或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27~68岁,平均(47.5±5.7)岁;病程2~7年,平均(3.9±1.8)年;病理类型:鳞癌13例,未分化癌18例,腺癌15例,肺泡细胞癌5例;干预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22~67岁,平均(45.8±7.6)岁;病程2~6年,平均(3.9±1.6)年;病理类型:鳞癌21例,未分化癌10例,腺癌13例,肺泡细胞癌7例,两组患者在病理类型、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行常规放化疗基础上加用常规护理干预,即健康教育、运动指导、加强营养和注意休息,并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科普。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腕踝针的中西医结合干预,即(1)针灸组: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在给予患者疼痛部位皮肤局部消毒后,以30°斜刺入皮下浅层组织,针体刺入32mm,且以医用胶布固定12h,每日行针一次。选穴:①踝部进针点,约于内外踝高点上9.9cm处,②腕部进针点,约在腕横纹上6.6cm处,以横膈为界做一横线,病症位于横线下部针踝部,位于上部针腕部;病症位于前后中线上时分别针下1或上1和下6或上6。若胁肋部疼痛,选右上3和上4行针,若肝疼痛则选右上1和上2行针,以带脉划分并根据疼痛范围选择上6和上5或下6和下5行针,若右肩疼痛则选右上2和上5。②药物组:参考WHO相关阵痛给药原则,给予患者适合的口服药物阵痛。

1.3 干预指标

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SQI可从7个维度共同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单个项目满分3分,总分21分,以7分为界,患者得分低于7分证明睡眠质量较好且得分越低说明睡眠质量越好,相反高于7分且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不好。②采用2015版美国《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的NRS数字评分表,满分10分,患者所选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行t检验。以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PSQI评分

干预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PSQ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维度 对照组(n=51)干预组(n=51)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睡眠质量2.01±0.582.06±6.31*2.12±0.351.21±0.31*# 入睡时间2.36±0.872.14±23.87*2.43±0.871.35±0.29*# 睡眠时间2.47±0.652.32±18.32*2.34±0.851.21±0.21*# 睡眠效率2.85±0.982.15±13.01*2.87±0.961.31±0.28*# 睡眠障碍2.76±0.562.32±17.85*2.86±0.631.12±0.25*# 安眠药物2.32±0.492.11±28.32*2.68±0.981.87±0.67*# 白天功能2.57±0.652.29±18.68*2.50±0.861.51±0.33*# 总分14.66±4.3113.67±4.86*14.96±4.237.97±2.38*#

2.2 比较两组NRS疼痛评分

干预前,两组NR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NRS疼痛评分(±s,分)

表2比较两组患者NRS疼痛评分(±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组(n=51)7.79±2.212.68±5.98对照组(n=51)7.03±2.676.67±4.68 x2 1.563.75 P 0.120.00

3 讨论

据WHO统计发现,在治疗的癌症患者中有近5成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近3成的癌症患者伴有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究其原因为,目前临床治疗癌症主要方法任以放化疗为主,长期的治疗必然会对患者身体机能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从而诱发多种并发症,其中有近7成的癌症患者认为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临床有研究表明[3],单纯给予患者药物镇痛效果并不理想,且若长期服用止痛药,患者的用药剂量会逐渐上升而止痛效果却会呈下降趋势。因此,有学者[4]提出在口服药的基础上引入中医腕踝针进行疼痛干预,协助患者减轻疼痛,提升用药疗效及减缓或推迟升级用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NR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行腕踝针进行干预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可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生命质量起到积极意义。笔者推测这可能与中医治疗特点有关,中晚期肺癌患者大多饱受疾病的折磨,对就医的积极性难免下降,而中医外治疗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等诸多优势,可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发挥其穴位敷贴、针灸和穴位按摩的缓解疼痛的效果。

在我国传统医学熏陶下,张心曙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创制并在临床推广,属微针疗法,针刺部位仅于四肢的腕和踝,较体针而言缓解疼痛效果更佳明显且还具有安全性强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张教授认为,皮下针刺可改善神经末梢的传导,致使病灶部位解痉,且有研究表明[5-6]腕踝针可抑制SP、促进血浆β-内啡肽释放和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从而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PSQI评分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腕踝针可通过缓解中晚期肺癌患者疼痛症状,间接帮助患者提升睡眠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证明腕踝针可帮助中晚期癌症患者改善疼痛症状的又一力证。

综上所述,腕踝针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绿色的中医外治方法,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行腕踝针进行干预,不仅可减少爆发性疼痛的发生概率,还能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从而提升治疗依从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行针腕踝针癌症
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量效和时效参数分析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邹医师讲针灸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