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
(西藏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由于骨科病患卧床时间相对较长,易并发功能障碍及各种合并症,骨科患者较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骨科是医院医疗纠纷率较高的科室。因此骨科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选取本院骨科自2017年7月-2018年11月就诊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21-72岁之间,平均年龄(45.7±2.6)岁,体重38-72kg,平均体重(57.22±3.16)kg。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3-74岁之间,平均年龄(46.3±2.7)岁,体重36-75kg,平均体重(55.62±3.64)Kg。两组患者均经过影影像学等检查符合骨科疾病的诊断标准。通过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发现差异较小,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对于观察组在常规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组织安全管理小组
将骨科科室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和护士组成安全管理小组。对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定期进行专科知识培训和护理技能考核,重点对小组成员的个人素质和沟通能力进行培养,以此强化安全管理小组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水平。其次,小组内共同讨论骨科护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第三,加强安全管理小组管理的规范性,科学制定有关药物或物品使用管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以及病房环境管理制度在内的相关内容,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施,充分保障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1.2.2 安全管理具体内容
由于医院人流量大,病症繁杂,因此,应加强病房的安全性管理。如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盒清洁,对床单和地板等进行消毒清洁处理。对病房内的物品进行有序摆放,床单元之间应留有适当缝隙,便于患者活动。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遵医嘱使用药物,并做好患者的皮肤清洁。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如心率、血压等。其次,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以防压疮的发生。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为患者的病床加固护栏,以防意外。根据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不同部位的减压护理以避免患者受压皮肤出现压疮等并发症。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房的巡视,观察患者的手术刀口处有无感染及愈合情况,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在患者后期康复训练阶段,护理人员应循序渐进地加强康复训练难度,保证康复训练力度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3 加强患者心理干预
骨科患者多由意外导致,身体承受疼痛的同时心理也会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很多患者更是由于不良情绪影响而不配合治疗。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量满足。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理及表情变化,发现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应耐心疏导,多给予患者行动和语言上的鼓励,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树立积极地态度,配合康复治疗和训练,从而有效提升骨科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由表1可见,给予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明显优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的62.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由表2可见,观察组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为(96.6±1.2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为(85.6±2.33)分。观察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是管理护理风险和病人安全的干预体系。通过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优化护理整体服务水平,从而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骨科作为较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的科室,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能够减弱病患矛盾,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护理技能,还应该具备人性化的服务意识和自身工作责任意识。护理安全管理要求护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为患者营造健康积极的病房环境。为患者提供优质化和细节化的护理服务。本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无论从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综合质量评分等指标上都优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践证明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在骨科护理管理中能够起到明显的护理效果,能够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安全管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