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芬, 韩 涌, 李靖翊
(沈阳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沈阳 110168)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Greenfield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提出的。在此基础上,1975年Browning和Singelman明确了生产性服务业范围,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包括金融、法律、保险、工商服务、经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并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1]。Gruble(1988)、Coffey(2000)等学者从服务功能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含义重新界定,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即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中间投入,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而非最终产出[2-3]。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生产性服务业这个领域,将研究重点放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理论基础、实证分析以及对其他行业的促进作用上。Francois(1990)利用数学模型推导得出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贸易反过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结论[4]。詹浩勇等(2014)、Hanssens(2013)、罗国旺等(2014)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特点,并对制造业生产效率及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5-6]。杨致远、朱伟(2016)基于VAR模型中的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两种方法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每个分行业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7],得出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结论。
此外,也有许多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尹源(2016)利用1995—2014年世界7个国家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影响[8]。邸玉娜(2013)基于产品密度的阶层线性分析,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出口贸易的省际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出口贸易具有显著作用[9]。赵靓、吴梅(2016)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10]。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和发展进程在各个国家是不一样的,在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也是存在差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越强劲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潜力越大,经济增长动力越足;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慢的地区,在生产上对外依赖性强,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具备现代经济的特征,形成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和技术研究与开发行业。这些行业从不同程度上对经济和贸易的对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分离出来的,经历了由内部提供到外部提供的过程,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特点,形成的专业化分工对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具备的中间投入品这一特殊属性,能够降低贸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政策壁垒成本、汇率成本及信息成本等。如发达的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使企业有能力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物流运输;先进的信息网络保证了物流和商流的同步,减少了库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完善的金融服务业务能够规避汇率风险,提高支付的快捷性和安全性,促进出口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反过来,贸易扩大又拉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企业在考虑生产效率和成本时,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生产运作,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专业化生产能够提高效率和企业竞争力,扩大出口商品贸易额,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会产生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实现劳动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从而获得更多的产品市场竞争优势。
推动出口贸易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完善外贸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出口模式向集约型转变。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起着决定性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品,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生产过程中,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水平,促进高技术商品的出口;反过来,出口贸易的增长又会促进高技术人员的国际流动,吸引更多外商投资,这些又均会相应地对出口贸易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改善投资环境主要是通过提高商务服务业质量和发展境外租赁业来实现的。通过拓展租赁领域,制定更加便捷的融资租赁制度,增加本地投资和带动消费增长,进而发展境外租赁业务,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商务服务业是符合现代服务业要求的人力资本密集行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可以有效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消耗的负面影响,对于提升投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贸易增长又为带动更好更多的外商进入创造了条件,长期较好的资本流入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夯实了基础。
据《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截止到2015年,辽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 902.7亿元,较2008年增加了15 114.9亿元;生产性服务业总额达到5 098.5亿元,较同期增加了3 169.54亿元;随着2016年经济的回温,仍保持着较高经济发展势头,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辽宁省2008—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辽宁省统计年鉴,http://www.ln.stats.gov.cn/tjsj/sjcx/ndsj/。
2010—2015年,在辽宁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的增速尤为明显;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增幅分别为42.5%和59.8%;而租赁业和技术研究开发行业则随着辽宁省创新改革的步伐逐步上升发展,在2010年和2015年占生产性服务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1%、6.9%和1.03%、5.6%,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也保持着增长的态势。
辽宁省的出口贸易经济发展较好,2007年贸易出口额达353.3亿美元;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全年出口贸易规模为334.4亿美元,同比下降20.5%;此后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出口贸易也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和2016年经济出现小幅波动,虽仍保持在较高的出口水平上,但同比分别下降了13.7%和15.1%。究其原因,是服务业的创新不足和相关支持产业关联和互动不够,各个地区之间增长差距较大,致使行业整体发展落后,具体如表2所示。
分别对2007—2016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出口贸易总额取对数,再使用Eviews8.0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出口贸易的趋势进行散点图分析(见图1)。
图1 生产性服务业和出口贸易趋势对比
数据来源:国研网,http://trade.drcnet.com.cn/web/login.aspx。
由图1可知,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和出口贸易的发展呈现相似的增长趋势,但是二者的增长速度不一致。在2009年之后二者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可见生产性服务业对出口贸易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被解释变量为出口额(用EX代表,下同),解释变量有生产性服务业(PS)、外商直接投资(FDI)、固定投资(FI)以及就业人口(EP)。
基于以上指标的选择,本文构建计量模型如下:
ln EXit=C+β1ln PSit+β2ln FDIit+β3ln FIit+
β4ln EPit+μit+εit
(i=1,2,…,N;t=1,2,…,T)
(1)
式中:i为横截面维度,代表辽宁省的主要出口城市;t为时间维度,代表2008—2015年8个年份;C为样本总截距;β1为待估系数;EXit为第t年第i个地区的出口量;PSit为行业第t年的第i个地区的增加值;FDIit为第t年第i个地区的的外商直接投资额;FIit为第i个地区在第t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EPit为第i个地区在第t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具体行业的从业人数。设模型的复合误差项vit=μit+εit,其中μit为容易被忽略的个体效应;εit为随时间和个体变化的剩余随机扰动。对各个变量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
依据“十一五”纲要中的行业分类和数据可获得性,涉及到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MS),金融业(FS),信息服务业(IS),租赁业(RS),商务服务业(BS),技术研究与开发业(TS),选取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中的增加值来衡量。选用辽宁省各市的数值进行面板数据分析,但由于辽宁的出口贸易80%以上集中在大连、沈阳、鞍山、丹东、营口五个城市,因此以其贸易数据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依据进行分析,数据来自《辽宁省统计年鉴》及对应城市的统计年鉴。
查找《辽宁省统计年鉴》和上述几个重要出口城市的统计公报,截面成员分别为沈阳(SY)、大连(DL)、鞍山(AS)、丹东(DD)、营口(YK),变量分别为出口贸易额(EX)、外商投资(FDI)、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PS)、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EP)、生产性服务业的固定投资(FI)。
面板数据在回归分析前需要进行数据平稳性检验。由于本文采用Pool模型,在模型中分别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数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考虑到主次原因,以下只对单位根的检验结果予以展示并且分析说明。对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MS),金融业(FS),信息服务业(IS),租赁业(RS),商务服务业(BS),技术研究与开发业(TS)进行平稳性检验,方法同上,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各行业检验结果
由表3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ADF检验的相伴概率P值均大于0.05,由此可知采用ADF检验Pool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即Pool序列对象的原序列是平稳的。
对各行业的增加值及其他控制变量采用LS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回归结果
注:被解释变量为ln EX;*为回归系数,通常情况下多元回归模型为Y=βX+μ。
从模型的模拟程度来看,方程的拟合度在0.5以上,其中金融行业和技术研究与开发行业的拟合度较高,均达到了0.7以上,并且D.W.值大部分均大于2,平均值约为2,处于一般理想的水平。
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和检验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省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步骤略)。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总增加值对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普遍较强,生产性服务业固定投资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也较大;就业人数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影响变量不那么明显,但是对出口贸易也有较高的贡献率,平均约0.5%。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每增加1%,出口贸易总值就增长约0.15%。这与辽宁省位于沿海地域有关,由于拥有优良的港湾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可以推动并满足大量的对外贸易需求。金融行业的推动作用则不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明显。金融服务增加值每增加1%,出口贸易总值增加0.11%。辽宁省金融多数以国有金融为主,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投向重点项目和重点行业,制造业投资率降低使得产业增长较慢,离岸金融发展较慢,因此对出口贸易推动作用不是很大。信息服务业、租赁服务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行业与辽宁省的出口贸易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但推动作用不大。这主要是由于辽宁省信息服务行业发展规模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每年的增加值较少,整体的发展水平不高,对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不是特别明显。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相比其他行业对出口推动作用稍大一些。商务服务业的增加值每增加1%,出口贸易总值增加0.14%。这表明在辽宁省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相关政策的支持。鉴于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势头,辽宁省应采取健全法律法规、重视品牌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等相关措施促进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辽宁省的制造业实力雄厚,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于制造业,导致经济结构转型较慢,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及东部沿海地区。因此,政府在规划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时,应加大对信息服务业、租赁服务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行业的支持,建立辽宁交易中心、数据中心和物流中心,打造高效网络营销平台,全面提升互联网影响力。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和建设,实施政策倾斜,不断提高其辐射力和竞争力,进一步通过建立良好的引入政策和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吸引境内外知名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金融机构和国内知名现代服务业大集团入驻辽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领域,加强对辽宁省的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从而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使技术出口具备竞争力,对出口贸易产生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