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陈艳敏
(河北省邯郸市中煤一公司岭北职工医院防保科,河北邯郸056003)
计划免疫为我国疾病预防措施,能够预防疾病的发展。儿童为计划免疫主要对象,在出生之后就开始进行预防接种,使儿童的机体免疫力得到提高,还能够对某种传染病具备抵抗力,降低传染病流行。但是儿童心理成长并不成熟,预防接种会疼痛,对儿童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体验,从而使儿童出现恐惧心理,在接种的时候不配合、哭闹,影响了预防接种工作[1]。为了使预防接种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降低儿童对于预防接种的恐惧心理,就对儿童进行心理护理,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种疫苗的100例儿童观察,将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30例男性儿童,20例女性儿童;儿童年龄为1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4.2±0.4)岁;观察组26例男性儿童,24例女性儿童;儿童年龄为1个月-6岁岁,平均年龄为(4.0±0.5)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为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护理,告知儿童家长体位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及禁忌症等。
观察组儿童进行相应心理护理之后再接种,分别为:(1)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在陌生环境中,儿童会表现出紧张感、恐惧感,或者还会具有畏惧、排斥等情况。三岁以下婴儿会哭闹,表现出焦虑和寻找亲人的特点。3-5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及感知能力在不断发展,对于环境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能够将自己的情绪进行表达,看到医护人员就会表现出逃避、哭闹、抗拒及焦虑的心理;5岁以上儿童的智力发展比较快,对于接种知识已经懵懂,但是认知及心理并没有成熟发育,接种的时候会具有恐惧、紧张感[2]。(2)心理干预。对三岁以下的儿童在接种之前要使婴儿的精神能够放松,并且放松肌肉,分散婴儿注意力,迅速进行接种,在接种和接种完成的时候安抚幼儿。对3-5岁的儿童,使儿童在接种的时候要积极主动的配合。鼓励儿童,使儿童主动配合。(3)心理护理。创建满足儿童心理环境,准备儿童喜欢的图书、玩具、音频、视频等设备,播放儿童喜欢的歌曲、动画片。为了避免儿童之间的情绪相互影响,所以候诊区和接种区要隔离开,对家长实现交流、宣教、创建信任关系,使家长能够配合接种。另外,虽然儿童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会害怕,但是医护人员还要和儿童进行简单沟通交流,在沟通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表情和语气柔和,并且耐心回答儿童所提出的问题。医护人员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要时刻和儿童保持交流,并且要求护士操作技术能够快、准、稳,从而降低儿童的疼痛,最后顺利完成疫苗接种工作。对比两组儿童育苗接种的配合率[3]。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利用表示,通过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检验通过x2进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对照组儿童的接种配合率为38(76%),观察组儿童的接种配合率为49(98%),观察组儿童的接种配合率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儿童的接种配合率n/%
预防接种指的是使人工配置的某种生物制品种在人体中,使人体能够对某种疾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以此使机体抵抗力得到提高。儿童为预防接种主要人群,在新生儿出生之后免疫力会降低,容易感染多种疾病,对新生儿适当预防接种能够保证儿童的健康。一般,因为儿童的年龄比较小,并且具有较强的反抗性,还活泼好动,医护人员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要分析掌握儿童的心理,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使用不同的方法,使儿童疫苗接种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幼儿的自控能力、认知能力水平比较低,并且心理活动、行为也比较差,高兴的时候就笑,不高兴的时候就哭[4]。在预防接种时会愤怒、不安等,主要表现为抵抗、哭闹、扭动等。那么,就要通过对儿童启发、劝导的方式使幼儿对接种问题具有一定的认知,对幼儿的心境进行改善,通过对幼儿进行心理护理,从而消除儿童的顾虑、紧张及恐惧的心理,使幼儿对于疼痛敏感性得到降低。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并且好奇心较强,他们会容易学习表面生动举动,因为好奇心,别人怎么做,他也会怎么做。所以,要隔离接种区和候诊区,避免在接种区哭闹的儿童影响到候诊区的儿童。掌握正确的儿童心理问题并且机械能给你解决,才能够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使儿童能够配合[5]。通过本文研究分析表示,对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使儿童心理能够平静,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良性循环,还能够使儿童在接种过程中因为不良情绪导致的消化道问题得到降低。
综上所述,对儿童预防接种的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能够对儿童害怕、紧张的情绪进行缓解,使患儿能够积极的配合疫苗接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