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友善观研究

2019-04-18 07:44姜楠武玉玲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姜楠 武玉玲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友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其他范畴的研究相比,我们对友善和大学生友善观的研究相对不足。文章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践行友善观的现实境遇,浅议了引导大学生树立友善观的多维路径,促进大学生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友善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友善观的概念界定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友善的认识

“友善”是一个组合词,可拆为“友”和“善”两个字,“友”字其一含义为友好,亲善。友从二又(右手),甲骨文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相交友也。“善”字本意是像羊一样说话。羊是一种温顺的动物象征着合作。早在《孟子·公孙丑上》就提到过:“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墨家的“兼爱,非攻”,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具有仁爱之心,亦是友善的一种体现。

(二)友善观的界定

友善观作为一种主体意识的价值观被提出,是人们对友善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观念,是指导人们在友善方面的思想和行为的根本价值意识。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友善观不仅是指人们对友善的认识和观点,也是其对友善的根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友善观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一种价值追求,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在新时代,就必须明确友善观的科学内涵,增強友善观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友善观成为当代大学生主流的价值观和基本价值共识。

(三)马克思主义的友善观

马克思、恩格斯对友善的问题比较重视,他们关于友善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贯穿或体现在对其世界观、历史观、道德观的阐述之中,他们更多的是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所宣扬的“博爱”、“友善”等概念的虚伪性和局限性来论述自己的友善思想的。概括地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友善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三点:其一,友善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里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友善。其二,友善既具有原则性也具有包容性,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其三,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友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反映了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其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实际上是对我国公民的道德要求,属于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观的范畴。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友善,不仅是对个体的道德要求,还是公民的一种道德情怀。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当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观,在合作互惠的交往原则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友善观的现实意义

收集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评价词,我们会发现有褒有贬,在负面词语中会出现冷漠、张扬个性、精致的利己主义这样的字眼,这些词语也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多年前就曾出现过大学生被舍友捅死、投毒身亡的惨痛案例。今年又出现了大学生拒绝系安全带打伤大巴司机,女大学生踢踹民警后笑称“最多拒15天”等令民众气愤的案例。这些不友善的行为无不警示着我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友善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有句俗语讲:“无德无才是蠢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德有才是人才。”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对社会危害最大之人不是无德无才、有德无才之人,而是无德有才之人。才能一旦被没有德的人所掌握,其危害将难以估计。因此,当前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把德放在首要位置。

三、大学生践行友善观的现实境遇

(一)大学生践行友善观积极的表现

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来,对其普及的热潮持续高涨。校园文化建设的日益完善,各大高校强有力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友善观”也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和消化,大学校园中、社会生活中的友善文明现象也遍地开花。在校园中,同辛勤工作的食堂工作人员道一声感谢;礼让排长队等候的同学;为贫困地区的儿童募捐;志愿支教等等友善小举动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在社会生活中,人民日报曾报道大学生用义卖所得买棉线织500条围巾送环卫工;大学生下井救人获2万元全部捐给贫困同学;00后女大学生跳水救六旬老人等等大学生发扬友善观的故事。这一系列的善意举动,都说明了“友善”观念已经深入到绝大多数大学生群体中。

(二)大学生践行友善观消极的表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落实虽然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我们还要注意看到急需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集中在校园内,因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多发生在大学校园里。从学习层面来讲,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友善、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上课“占座”现象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各种荣誉、奖学金评定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毁坏了同学间的和气。这些不和谐算是琐碎的小事,更恶劣的当属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向同寝舍友黄洋投剧毒化学品致其死亡的例子。就生活层面而言,大学生们大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存在生活习惯和家乡习俗的不同,加之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的参差不齐,使一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会出现摩擦,甚至出现矛盾激化、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2004年震惊社会的马加爵案、2009年郭力维校内杀人案、5.8中南大学杀人案就是这类事件的代表。虽然以上是特殊案例,但不少大学生群体的确存在助人为乐观念淡漠的这种“不友善”。在校园之外,大学生的“友善”意识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比如:缺少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缺少对他人奉献的意识等。

(三)大学生践行友善观消极表现成因分析

从古到今,从外到中,都十分注重友善教育。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友爱“就是某种德性,或者是赋有德性的事物;或者说是对生活所必需的东西,即一种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跟“友善”最接近的是儒家的“仁”。儒家认为,“仁”乃人的根本,爱人乃人之为人的根本道德义务。优秀传统道德伦理的潜移默化、加上现阶段全国上下、校园内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群体整体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表现出积极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对“友善”教育注入的力度还不够,这也是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路上的明显障碍。高校中的德育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奉献、诚信”这三个准则强调比较多,而作为为人处事必不可少的“友善”准则,却在一定程度上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群体中很容易出现攀比心理,一些条件普通的同学容易对条件好的同学表现出不友善、甚至导致拉帮结派,更有甚者会打架斗殴,造成十分不好的影响和较为惨痛的后果。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友善观的多维路径

(一)将友善观的树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1.把中华民族优秀友善观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之中

传播中华民族友善观的本质内涵,既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友善观的精髓,又要凸显当代社会友善观的新的时代要求,始终把友善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全部过程,使大学生在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友善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接纳友善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2.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进行友善价值观的教育必须创新教学方法。第一,要积极采用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围绕核心的问题,进行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使大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友善价值观特征、内容和意义的理解与认识。第二,要积极采用比较分析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通过对中华民族友善思想与國外友善思想的对比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友善观的要求与大学生友善道德现状的比较分析,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友善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二)将友善观的树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如此,高校必须在校园内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大学生友善观树立的氛围。

1.建构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宣传平台传播友善价值观的正面作用,利用校园报纸、广播、展板、网络及各种新媒体,把友善观的内容和友善规范的要求具体化、形象化,广泛传播友善正能量,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友善价值观基本内容、精神实质的认知和接纳。

2.定期举办友善道德论坛

高校要发挥专业学科优势,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向大学生讲授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历史渊源、基本特点和基本精神,讲清友善价值观的发展历程、核心内容、鲜明特色和时代作用,讲明传统美德与友善价值观传承的关系,推动友善价值观的传播。

3.组织开展评选和表彰友善模范的活动

身边的榜样相较大人物具有更鲜活、更真切的特点,因而也更有效仿和示范意义。通过树立友善践行者榜样,宣传其先进事迹,让律己修身、向善崇德、宽容礼让的友善风尚在校园形成。

(三)将大学生友善观的树立融入社会实践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培育大学生友善观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以社会实践为主阵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友善价值观,比如,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周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大学生前往这些地点参观和学习,让大学生更深刻、更真切地体会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辛,借此激发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学习革命前辈忠于祖国、团结友善、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能够发现诸多平凡之人的善举,能够切实感受到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这些平凡的身边人、感人的身边事中汲取力量,使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反省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自我。此外,也可以通过专题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形式,极大地丰富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领悟友善价值观,从而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把友善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马汝伟.友善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美德[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7).

[2]杨美.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篇,百度文库,2017.

[4]黄显中.论友善[J].伦理学研究,2004(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