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菲
【摘 要】北宋熙宁九年,王安石二次罢相,其诗歌风格在此后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诗歌创作亦从注重社会现实的政治诗转向了赋情山水的写景咏物诗。故而其晚年诗歌以绝句为主,重炼意与修辞,多描绘山水自然,意境优美含蓄,精深华妙。而文章将以王安石晚年隐居生活及此期间创作的山水咏物诗为研究基础,分别从诗歌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感情这三个方面分析王安石退居江宁时期其山水诗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王安石;山水诗;晚年诗风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二次罢相,退居江宁。退隐闲适的生活与渐趋平淡的心境,使他的诗歌从早年的关注社会现实、以诗论政转向了赋情山水的寫景咏物诗。其晚年诗歌以绝句为主,重炼意与修辞,多描绘山水自然,意境优美含蓄,精深华妙。
一、诗歌语言:
王安石晚年极为注重对诗歌艺术的研究,以王安石晚年五言律诗《即事》一诗为例:“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诗歌描写了诗人闲游一处山村,足踩暖径,目览山花,耳闻鸡鸣犬吠,仿佛置身于在世外桃源之中,从而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这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流畅,全诗气势连贯,张弛有道,平缓有度,进退有法,作者似乎在不经意地吟咏,细处看却是淡静有味,虽诗名《即事》,但决不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诗人在景物的摄取、题材的剪裁上早已胸有成竹,虽以平易语言写来,却可见到遣字造句、构思谋篇的精心安排。
同时,王安石晚年诗歌的另一大特点——诗歌炼字、炼句之举突出,仍以《即事》诗为例,其颔联以开始以“纵横”与“高下”两词为对,“纵”与“横”、“高”与“下”,形成工整的对仗形式,而颈联两句更是通过语言的特殊建构,以区区十字之数道尽丰富的内容。
二、表达技巧:
王安石的山水诗基本上即是写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怀、或情景交融,赋闲的生活使得他寄情于山水,自然界的美景也就成为了他诗作的常客。“荆公晚年绝句的一个重要特色是“闲澹”,“闲澹”体现在意境的空灵,诗画一体和情感的淡定。” [1]此处又与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境颇有相通之处。以其诗作《江上》为例,诗说:“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诗人紧紧扣住“秋天”这一特定的时令特点,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对江上景物的进行了生动地描绘,给读者留下了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浩浩荡荡的江水衬着江畔鲜艳的红花,属于秋的西风吹皱起江面波浪,终于,江花也渐次落幕,水上的小舟突然传来了悠悠的横笛声,勾起了诗人的思绪,秋风吹过,离愁万里。江水、西风、红花、横笛,这些极富秋日季节性特征的特定景物,被诗人描绘成了一幅色彩明艳、静物灵动的“秋日江上图”,使其更加直观而富有韵味。
因王安石晚年常熔铸佛家典语入诗,故而其山水诗即以平淡的诗句来表达深奥难解的佛理。“‘往来城府住山林,诸法翛然但一音。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北山·觉海方丈》)诗人参禅悟道的收获与过程时时刻刻体现在诗句之中。” [2]以他的《题半山寺壁二首》组诗为例,其一中写:“寒时暖处坐,热时凉处行。众生不异佛,佛即是众生。”大致是写诗人对佛的看法,认为佛不过能掌握和顺应客观规律罢了,诗人通过诗歌对众人阐释着众生皆有佛性的道理。此外另一首诗“我行天即雨,我止雨还住。雨岂为我行,邂逅与相遇。”则向读者讲述了佛门缘分,传达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哲理。
同时,王安石在山水诗描写景色时也擅长使用强烈的色彩词,如《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前句的“绿”字,后句的“青”字,都使得本该静态状的山山水水变得生动和有气息起来。
三、思想感情:
在诗歌的思想内容上,由于王安石晚年被迫归隐,脱离了现实斗争,转而赋闲山林,这使其诗歌由早年的以诗论事议政,咏史抒情,怀古砭今,转变为晚年的以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伤今为主。因其心情的平复,故而其此时的山水诗多为淡泊的短章,诗歌清丽明快、悠闲恬静。
王安石赋闲金陵以后,其好佛、道的思想感情有增无减,读经、研习佛道义理成为他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因而其对禅意的感触在其晚年的山水诗作里也多有反映。王安石晚年不仅在佛学里找到了精神的慰藉,而且在老庄哲学里也同样找到慰藉,尤其是道教主张避世的思想,对于当时政治上失意的王安石似乎是势所必至的。
当然,“王安石晚年的山水也并没有一昧的只有闲适,其于政治角逐中退场的悲观失意和委屈寂寞在其山水诗作中也亦有体现” [3],如王安石的《两山间》一诗中有:“临路爱山好,出山愁路难。”、“我欲抛山去,山仍劝我还。”其矛盾复杂的心态尽显。
故而,晚年退居江宁的王安石放下政治劳心的包袱,于江南山水中恣意纵情,于诗里话外阐着众生佛理,为山水诗的创作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鲲. 论王安石的绝句[D].西北师范大学,2003.
[2]“禅意山水”——王安石晚期诗歌之我见[D].2013.
[3]聂风云.论王安石晚年的心境、诗境与诗风[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4):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