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群 孙贤礼 杨龙
摘 要:通过在安徽省产区开展5个秋葵新品种的多点试验,研究不同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及经济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秋2、中秋1、中葵6分别比对照增产14.29%、5.37%和5.08%,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适合在安徽产区种植。
关键词:秋葵;新品种;适应性;蒴果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5-0060-04
秋葵是锦葵科(Malvaceae)秋葵属(Abelmoschus)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营养丰富,含有氨基酸、蛋白质、果胶、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1],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类保健蔬菜,具有助消化、抗肿瘤、健胃及增强人体耐力等多种功效,素有“绿色人参”美称,备受人们的亲睐[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对秋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一些科研机构相继选育出了一批在产量和品质上表现优良的秋葵新品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本研究旨在鉴定秋葵新品种在安徽产区种植的适应性、丰产性及经济性状,以期筛选出适合于安徽种植的秋葵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6个,分别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经秋1和经秋2,南方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秋1、中葵6和中葵7,对照品种为漳州秋葵。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6个品种,共1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5m2,墒宽2m,长7.5m,按4行条点播,行距60cm,株距30~33cm,密度6万株/hm2。小区间沟50cm,重复间沟、边沟及中沟宽均为60cm。试验区四周设置1.5~2m保护区。
1.3 田间管理 试验地为空闲田,砂质壤土。播前施入含N、P、K45%的司尔特复合肥600kg/hm2作底肥后旋耕,整平耙细整墒,按照试验要求的60cm行距进行开沟,沟深3cm左右,再将种子均匀播种在沟内后覆土1cm左右。各品种在5月27日播种,6月4日左右出苗期,6月15日间定苗后进行1次人工除草,并进行1次中期追肥,追施含N量46%的尿素120kg/hm2。7月4—9日各品种先后进入开花期,7月13日进行第1次收获,以后每隔3~6d收获1次,9月29日最后1次收获,共收获20次。采摘期间每月进行1次追肥,施入含N量46%的尿素75kg/hm2,称测每次收获蒴果的产量。
1.4 田间记载 根据试验田间调查项目的要求,记录试验各品种的播种期、出苗期、定苗期、初花期、第1次收获期、最后1次收获期、茎色、蒴果色等,称测每次收获的蒴果产量,累计算出各品种的产量。另取20株测试其株高、第1节高度、节数、结果数、蒴果茎粗、长度等农艺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六安点试验结果
2.1.1 主要生育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出苗期稍有差异,中秋1号、经秋2号比对照早2d,经秋1、中葵6、中葵7比对照早1d。初开花期中葵6比对照早2d,经秋2、中葵7则比对照迟1~3d,中秋1、经秋1则与对照同天。初花期株高以中葵7最高为到36cm,比对照高3cm,最后1次收获高度最高也是中葵7,达到了191cm,比对照高出59cm,其他各品种分别比对照高出30~38cm。第1次收获为7月13日,距出苗37~39d,最后1次收获是9月29日,蒴果收获期78d。各参试品种茎色均为绿色,中秋1、经秋1和ck的果色为深绿色,经秋2、中葵6、中葵7为浅绿色,中秋1、经秋1和经秋2叶型为深裂窄叶,中葵6叶型为浅裂窄叶,中葵7为浅裂宽叶,CK为深裂宽叶。
2.1.2 蒴果产量 从表2、3、4中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蒴果产量之间和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且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其中,以经秋2蒴果产量最高,达到32923.05kg/hm2,比对照增产22.18%,中秋1、中葵6分别比对照增产9.31%和5.47%,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经秋1比对照品种仅增产0.87%,差异不显著。中葵7蒴果产量最低为11545.8kg/hm2,比对照减产57.15%。
2.1.3 蒴果产量动态 从表5和图1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除中葵7外,动态产量走势基本一致,在8月15日、9月3日、9月18—25日,有3个产量高峰。中葵7前期产量较低,从9月14日后,产量激增,达到各品种的平均水平。
2.1.4 农艺性状 从表6中可以看出,各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中葵7株高最高,第1次收获和最后1次收获时株高比对照高出5cm和59cm,达到了191cm,其他各品种最后株高也比对照高33~38cm。中葵7的节数最少,节间距也最大为6.32cm;蒴果单重以中葵6最大为37.00g,平均长度为171.40mm,蒴果茎粗以经秋2最大为25.41mm,蒴果粗短。
2.2 合肥丰宝公司试验点结果
2.2.1 主要生育性状 综合2点试验数据来看:合肥试验点虽然播种较六安点迟20d,开花期也相应延迟48~62d,第1次采摘期延后47~64d,蒴果采摘期缩短21~29d,平均采摘间隔期6~8d,比六安点间隔期相对延长3d,采摘的蒴果较大较老,所以各品种小区的蒴果产量则超过六安试验点22.58%。尤其是中葵7品种,延迟播种期、采摘期,反而增加了蒴果产量,比六安点增产170.364%。2点的平均产量还是以经秋2号、中秋1号、中葵6号为佳,比对照品种增产5.08%~14.29%。
3 结论与讨论
(1)通过对2个试验点的田间试验及蒴果产量分析,各新品种均适合在安徽省种植,尤其以经秋2、中秋1、中葵6的经济性状最好。①经秋2:绿茎深裂叶,出苗较早,比对照早2d,苗期长势好,且苗整齐。初花期比对照迟1d,初花植株高度为31cm,比对照矮2cm。蒴果浅绿色,有棱,最后1次收获蒴果时,植株高度为170cm,比对照高38cm。小区蒴果产量位居本次试验第1位,达50.63kg,比对照增产14.29%,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②中秋1:绿茎深裂叶,出苗较早,比对照早2d,苗期长势好,且苗整齐。初花期与对照相同,初花植株高度为33cm,与对照相同。蒴果深绿色,有棱,最后1次收获蒴果时,植株高度为167cm,比对照高35cm。小区蒴果产量位居本次试验第2位,达46.68kg,比对照增产5.37%,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③中葵6:绿茎深裂叶,出苗较早,比对照早1d,苗期长势好,且苗整齐。初花期比对照早2d,初花植株高度为35cm,比对照高2cm。蒴果浅绿色,有棱,最后1次收获蒴果时,植株高度为162cm,比对照高30cm。小区蒴果产量位居本次试验第3位,达46.66kg,比对照增产5.08%,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④经秋1:绿茎深裂叶,出苗较早,比对照早1d,苗期长势好,且苗整齐。初花期与对照同一天,初花植株高度为35cm,碧对照高出2cm。蒴果深绿色,有棱,最后1次收获蒴果时,植株高度为165cm,比对照高33cm。小区蒴果產量位居本次试验第4位,达44.28kg,比对照减产0.06%,差异不显著。⑤中葵7:绿茎深裂宽叶,出苗较对照早1d,苗期长势好,且苗整齐。初花期比对照迟3d,初花植株高度为36cm,比对照高3cm。蒴果浅绿色,有棱,最后1次收获蒴果时,植株高度为191cm,比对照高59cm。前期蒴果产量较低,后期有所增加,小区蒴果产量位居本次试验末位,仅32.06kg,比对照减产27.64%,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3]。
(2)应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尽可能适时早播,以延长蒴果的采摘期,增加蒴果产量。安徽江淮地区最佳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
(3)根据六安市2018年的市场价格,3d以内果长10cm以下的嫩果价12~16元/kg,7d以上果长20cm以下的蒴果价6~8元/kg,最佳采摘间隔期应在5d左右,产值15万元/hm2以上,值得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裴文菡,张冬月.药食同用植物黄秋葵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J].中国医药科学,2016(21).
[2]洪建基,余文权,郑开斌.黄秋葵栽培育种与保鲜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3]胡万群,杨龙,沈健,等.红麻新品种在安徽麻区的适应性分析[J].中国麻业科学,2011(5).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