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孟伟 黄丽筠 袁晓慧
摘要:发展是解决西藏问题的关键,发展西藏始终是中央治藏方略的核心内容和价值追求。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西藏地方的客观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西藏的指导思想。这些指导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但始终以推进西藏现代化发展为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关键词:改革开放;发展西藏;指导思想;历史演进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3-0063-03
发展是解决西藏问题的关键,发展西藏始终是中央治藏方略的核心内容和价值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西藏地方的客观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西藏的战略指导思想。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些战略指导思想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但始终以推进西藏现代化发展为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時俱进。全面梳理和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发展西藏的指导思想,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西藏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千方百计地把经济搞上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中央积极调整西藏工作战略,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
1.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西藏的改革开放经历了拨乱反正、政策调整、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为了帮助西藏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创西藏工作的新局面,1980年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提出西藏工作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1]中央关于发展西藏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中心”。
在西藏经济社会逐步恢复发展的基础上,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深刻分析了西藏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民族特点、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殊性,提出了“一定要按照西藏的特殊条件,千方百计地把经济搞上去”[1]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并确立了对外实行开放、对内加强交流的政策。这促使西藏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但过于强调西藏的特殊性致使西藏工作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
2.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央仍将发展置于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坚持帮助西藏发展的方针。1987年6月邓小平同志指出,衡量西藏工作的标准“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向前列”。[2]同年10月他接见外宾时再次强调,“我们对西藏采取扶持的方针,要内地帮助西藏发展。关键是要使西藏人民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1]这就明确了以发展生产力为判断民族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奠定了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基础。
3.加快西藏经济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西藏实际,明确了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1989年江泽民同志指出:西藏工作要紧紧抓住稳定局势和发展经济这两件大事。[3]1990年他在视察西藏时肯定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稳定局势和发展经济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的长治久安,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确保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1]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加快西藏发展,最根本的是加快西藏经济发展”,提出了“决不能让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也决不能让西藏长期处于落后状态”[1]的著名论断,从而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把加快西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新世纪:“集中力量推动跨越式发展”
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西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中央适时制定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1.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新世纪初,中央认为西藏发展不能循规蹈矩,要抓住机遇,集中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2001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集中力量解决事关西藏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促进西藏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并分析了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困难和有利条件,认为西藏“可以而且应该采取这样的战略”,[1]同时还将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重大政治问题加以强调,这样“跨越式发展”就成为了新世纪中央关于发展西藏的指导思想。
2.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六大”后,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多次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西藏的各项工作。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思考发展问题,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加快发展与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结合西藏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1]2006年他又提出了“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跨越式发展”。
3.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党的“十七大”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针对西藏发展问题,中央提出了西藏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2009年3月胡锦涛同志指出,确保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深刻分析了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强调必须推动西藏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并指出“没有跨越式发展,西藏就不可能跟上全国发展的步伐;没有科学发展,西藏跨越式发展就难以持久”。[4]因而,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成为中央指导西藏工作的基本思路,也成为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新时代:“建设美丽西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央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治藏方略,西藏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1.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的稳定发展,将发展西藏纳入“治国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之中。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仍然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西藏要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大支持西藏发展力度的历史机遇,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5]这是对中央治藏兴藏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西藏的长足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总钥匙,并提出要依靠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这两把钥匙推动民族工作的发展。
2.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2015年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治藏方略,从治国理政的高度为西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他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他还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让西藏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实现了中央经略西藏、发展西藏的新理论,奏响了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新号角。
3.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把“绿色”作为新的发展理念之一,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指导西藏工作时,他指出要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努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2015年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贺匾。2017年他在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的贺信中指出:“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做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的更加幸福安康。”[6]这彰显了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发展西藏的重要战略位置。
四、新征程:“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7]西藏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既“不能少”,也“不能掉队”。
1.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西藏特点的关系。中央关于发展西藏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全国大局、立足西藏实际为根据的。在这里,如何认识和把握西藏的实际呢?关键在于处理好中国特色和西藏特点的关系。只有把西藏特点放到中国特色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才能有完整而清醒的认识。因为中国特色是前提,离开中国特色就把不准西藏特点;西藏特点是根据,离开西藏特点也就抓不住中国特色。因此,忽视普遍性就会导致西藏迷失发展的方向,无视特殊性就会使西藏丧失前进的活力。
西藏最大的特点在于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这是由西藏的自然条件、历史发展、国内外复杂局势等因素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制定了帮扶西藏发展的方针,不断深化和拓展对口援藏政策,积极推进西藏从稳定发展到加快发展,从跨越式发展到长足发展,其目的在于使西藏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2.正确认识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发展西藏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稳”的基础上要“快”,而“快”也是这一时期西藏发展的主要特征。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历史等原因,西藏仍然相对落后,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中央要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思想。可见,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央关于发展西藏的指导思想仍然是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强调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辩证统一,即在“快”的基础上要“好”。新世纪以来,中央关于发展西藏的指导思想就是在“稳”、“快”的基础上要“好”。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就无法实现赶超目标,没有较好的发展质量就无法实现共同富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如果把世界屋脊的西藏污染了,多搞几百亿的生产总值又有什么意义呢?
3.正确认识发展与稳定、生态的关系。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证明,发展与稳定是相辅相成的,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西藏问题的关键,没有发展,西藏就难以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稳定是硬任务,是推进西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稳定,西藏就谈不上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长期建藏”时指出,“要坚持慎重稳进方针,一切工作从长计议,一切措施具有可持续性。”[8]这说明中央始终把“稳”作为发展西藏的定海神针。
生态是硬要求,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不可能建成美丽西藏。2017年西藏自治区党委首次将“生态”纳入西藏工作的三件大事之中。这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西藏”重要指示精神的全面贯彻和生动实践。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快速发展是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西藏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当前,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藏作为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治藏方略,顺势而为地实现西藏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在新的实践中开辟西藏发展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06,362,399,416,
460,551-552,618,637.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7.
[3]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员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西藏历史大事记:第二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551.
[4]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12.
[5]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3-03-10(1).
[6]习近平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7-08-20(1).
[7]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N].人民日报,2017-10-26(2).
[8]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N].人民日报,2015-08-26(1).
The Evolution of Central Government's Guiding Ideology on Development of Tibe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GUO Meng-wei1,HUANG Li-jun2,YUAN Xiao-hui1
(1.Basic Department,Tibetan Traditional Medical College,Lhasa,Tibet 850000,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Tibet University,Lhasa,Tibet 850000,China)
Abstract: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Tibet,and developing Tibet has always been the core content and value pursui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strategy of governing Tibet.In historical revolution of 40 years'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guiding ideolog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 in ligh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ituations and the objective realities of the region.These guiding ideologies have been enriched and improved constantly in practice,but they have always been aimed at promoting Tibet's modernized development.Meanwhile,they are both in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ones and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Key words:reform and opening up;developing Tibet;guiding ideology;historical 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