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的小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9-04-18 00:53阙喜元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信息意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阙喜元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在信息意识方面,要求学生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和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小学生信息意识的现状,并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做了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意识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对小学生而言,激发并保持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这都属于信息意识。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新课改对信息技术课提出的要求,通过巧设需求、创设情境、交流评价、联系生活等方式,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学习资源,尝试独立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一、小学生信息意识现状分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开设比较晚,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人们意识到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必备技能。然而,小学信息技术并没有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许多学校存在非专业教师任课的现象,这些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限,很难驾驭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的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由于知识积累少,认知能力普遍较弱,对信息的概念很难做到深刻理解,对信息的特征以及属性比较模糊。小学生在主动获取信息资源、收集与整理、辨别与筛选的过程中,意识淡薄,多数學生只能简单地从教材和课堂上获取信息,对身边无时无刻涌现的信息缺乏敏感度,不会合理地应用;多数学生在获取网络资源的过程中难以辨别信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大多局限于网络聊天、观看视频、玩网络游戏等简单的应用。总体来讲,信息意识与教育期望差距较大。

二、培养信息意识要立足课堂教学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但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建构学生信息意识发展的环境,让学生在感悟中逐渐培养。

1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自主学习提供强劲的动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或生活经验出发,通过FLASH动画演示、实物展示、语言描绘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热情,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外部条件。例如,在教学“WPS演示文稿中插入音频、视频、动画”这一知识点时,先告知学生这和在“WPS文字”里的用法是一样的,可以在菜单栏中找相关程序,接着提出问题:如何在WPS演示文稿中插入指定文件夹中的音频、视频及FLASH动画?如何在网上下载音频并插入到幻灯片中?如何在幻灯片中调整视频窗口的大小?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书本与网络,或是自主探究,或是小组协作。像这样通过旧知带动新知,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又培养了信息意识。

2.在需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课堂上要多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理念,通过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需求,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的便利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脑海里形成向互联网寻求答案的观念。教师要向学生强调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网络资源的海量与新颖。如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材中,有一主题活动是“制作电子小报”,当时恰逢第八届中国苏州美食节举办,教师以此为契机,设计了“品美食,话家乡”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制作电子小报的方式宣传家乡,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10名成员,按“地理环境”“家乡美食”“相城旅游”“传统文艺”每组负责一个版块。学生们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为了让作品的内容更丰富,纷纷用起了互联网,通过学习过的信息技术,认真筛选素材,保证内容的正确性,让自己的作品更出色……作品完成后,把优秀的作品打印出来,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内,形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培养信息意识的过程之中,可以唤起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看到比课本更广阔、更丰富的大干世界,体会人类智慧的伟大。

3.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具有发展迅猛、更新快的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被教材所束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此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体会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机器人》一课时,将家庭普及率较高的“地宝”带入课堂,通过展示其工作过程,让学生结合书本对机器人的定义,讨论“地宝”是否属于机器人范畴。随后,让学生运用互联网寻找生活中的机器人并向全班同学介绍。学生们兴趣浓厚,不仅从互联网上了解到工厂的机械臂,街头的取款机,学校的复印机,甚至是交通信号灯这些天天见面的物件都是机器人,还了解到机器人可根据是否具有类似人类或生物感知能力的传感器,分为智能和非智能机器人,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信息。

三、培养信息意识要学会信息甄别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中明确了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规范、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并注意维护与保养;形成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笔者对苏州市相城区御窑小学三年级学生做过一个调查,90%以上的家庭已开通互联网或家长手机能上网,100%的学生有过上网经历,大部分学生拥有自己的QQ号和电子邮箱,也会通过网络聊天工具与他人沟通。由此可见,小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早已不只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他们能够主动地利用互联网去寻求帮助。然而,小学生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面对网络上的“五彩缤纷”,很容易“迷航”。因此,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刻不容缓。

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学生就要从小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好习惯。每堂信息技术课笔者都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讨论主题,如不良网站的分辨、网络诈骗的形式、电脑病毒的危害、网络购物的陷阱等。占用课堂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换意见,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对于其中一些糟粕要学会剔除。只有提高自己的信息甄别能力,才能让互联网更好地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

在这个信息爆棚的时代,想要争得主动权,就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整理,使之条理化。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知识,识别信息需求,能够检索信息资源、分析评价信息、有效利用信息和遵守信息道德规范,这不仅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内容,也是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信息意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于小学生信息意识培育问题的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如何有效培养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信息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