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雯文,冯志强,黎锦沅,余赛红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180;2.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4;3.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3)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位于全球恶性肿瘤第3位,在我国结直肠癌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死亡率第5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2]。研究表明,持续的结直肠癌筛查策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并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3]。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肠镜检查依从性相对较低,而居民对结直肠癌及筛查的相关认识程度与肠镜筛查的参与率紧密相关。本研究通过分析社区居民结直肠癌认知情况及肠镜筛查意愿,以期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为今后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提供参考。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塘尾社区18~75岁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排除精神异常、行动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者。
设计《大肠病变肠镜筛查依从性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4个部分:(1)基线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情况等。(2)风险评估,包括慢性腹泻史、粘液和(或)血便史、慢性便秘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肠息肉史、癌症史、一级亲属肠癌史、经历过对精神造成较大创伤或痛苦的事件(近20年来)。(3)结直肠癌筛查认知及意愿,包括结直肠癌的报警症状、筛查方式等知晓情况。(4)肠镜筛查意愿及影响因素。其中,参考《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指南》将腹痛、血便、消瘦、腹泻、腹部肿块、排便习惯改变列为结直肠癌的6种报警症状。
问卷风险评估阳性判断标准:(1)本人有肠道息肉病史;(2)本人有癌症病史;(3)一级亲属有肠癌史;(4)同时具有以下≥2项者:慢性腹泻、粘液和(或)血便、慢性便秘、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的事件;符合(1)~(4)中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判定为阳性。
对调查表进行整理,删除重复数据。调查内容中有缺项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允许患者可以缺项的除外。数据资料由双人独立录入并进行一致性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本次调查社区居民共653例,其中男性317例(48.5%)、女性336例(51.5%),年龄分布以24~45岁人群居多,婚姻状态以已婚居多,文化程度以中专、中学为多,职业以国营及民营企业居多,医保方式主要是劳务工医保。见表1。
问卷风险评估初筛阳性人数共111例,阳性率17.0%(111/653);其中男53例,阳性率16.7%(53/317);女性58例,阳性率17.3%(58/336)。
调查对象对结直肠癌报警症状的知晓情况显示,知晓全部6种报警症状仅有10例(1.5%),完全不知晓结直肠癌报警症状的有252例(38.6%)。居民认为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的前3位症状依次为血便(39.2%)、腹部肿块(24.8%)、腹痛(17.9%)。见表2,表3。
本次调查中有372人(57.0%)愿意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居民优先考虑的结直肠癌筛查方式主要是结肠镜(26.9%)、粪便DNA(12.6%)、粪便隐血(10.3%)。见表4。愿意接受肠镜检查者中排在前3位的原因分别是医生建议72例(40.9%)、担心自己得大肠癌35例(19.9%)、有消化道不适症状32例(18.2%)。见表5。拒绝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怕痛137例(28.7%)、认为没必要123例(25.8%),太忙没时间60例(12.6%)。见表6。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653)
表2 结直肠癌筛查认知调查结果
表3 结直肠癌报警症状知晓情况
表4 结直肠癌筛查方式的意愿分析(n=653)
表5 愿意接受肠镜筛查的影响因素分析(n=176)
表6 拒绝接受肠镜筛查的影响因素分析(n=477)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长,由2011年23.03/10万上升至2015年28.20/10万[2-3]。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公布的一组肿瘤监测资料显示,深圳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已分别上升到男性第三位和女性第四位,且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而2004年至2013年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5],这主要归因于其将肠镜筛查比例从2000年的21%提高至2015年的60%。根据2014年《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推荐,建议综合患者年龄、粪便隐血试验(FOBT)结果、结直肠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有目的的行结肠镜筛查[6]。从2012年起,我国在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其中浙江海宁的问卷筛查顺应性较高(88.96%),而杭州(49.9%)、上海徐汇区(34.3%)、天津(39.7%)、广州越秀(19.71%)等地均较低[7-12]。与国外相比,我国肠镜筛查依从性(30%~36%)仍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13-14]。本研究显示,仅有26.9%(176例)愿意接受肠镜筛查,说明肠镜检查的顺应性仍处于偏低水平。
在居民认知方面,知晓全部6种报警症状仅有10例(1.5%),有252例(38.6%)不清楚结直肠癌的报警症状,而居民对结肠癌及其筛查的认知情况进而影响其筛查意愿[15]。2000年至2012年Crookes等[16]在纽约市社区针对黑人和拉丁裔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使相对较低的结肠镜检查率大幅提高到纽约市的平均水平。丁璐等[17]对北京市两个社区600名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知信行情况调查,只有半数左右的居民听说过大肠癌筛查,仅有10%的居民对大肠癌筛查知识比较了解。因此,有必要在社区广泛开展结直肠癌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通过加强结直肠癌和筛查的认知教育,积极引导居民增强筛查意识,从而提高结直肠癌筛查的依从性。
综上述,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顺应性不高,怕痛、认为没必要、太忙没时间是拒绝肠镜检查的主要因素。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结直肠癌宣教及筛查普及工作,积极推广无痛内镜及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提高居民对结直肠癌的认知和筛查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