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社区居民中药煎煮知识及代煎需求调查与分析

2019-04-18 03:46李华生蒋爱民邓云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煎药汤剂中医药

李华生,骆 航,蒋爱民,邓云霞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42510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仍在为人类的健康服务。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生物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使得公众重新审视土生土长的中医药,国内外推崇中医药养生保健的人越来越多。中药汤剂因其便于随证加减、灵活适应病情变化需要,一直以来都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首选剂型。但中药汤剂的煎煮对于煎药的器皿、用水量、火候、煎煮方法等[1]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患者而言,要吃上一副中药,等候取药、回家煎药的时间加起来往往超过3 h,既繁琐又费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百姓对中医药的接受度,尤其是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不少工作繁忙的中青年人被迫放弃中医药转而选择西医药。

本调查旨在了解永州市社区居民对中药煎煮知识的掌握情况、居民对中药代煎的需求,分析产生这些需求的主要原因,提出改善社区居民中药煎煮知识匮乏的对策和建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针对永州市城区26个社区的居民,采用随机的方式,抽取2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调查。人员选择标准:无认知障碍;知情同意,自愿填写。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 268份,回收有效问卷1225份,回收率为96.6%。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中药煎煮管理规范》[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中药煎煮知识及代煎需求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中药汤剂服用频率、中药汤剂煎煮知识来源等;②中药汤剂煎煮知识,包括中药煎煮知识来源、煎药用水、浸泡时间、煎药火候、煎干处理、煎药次数与服药方法等;③中药代煎的相关内容。考虑到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对专业术语的理解能力,我们统一培训调查员,使每一个调查员掌握调查问卷的内涵和问询技巧,以保证所收集资料的质量。通过入户对社区居民发放调查表,说明调查目的和填写方法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并及时收回调查问卷。

1.2.2 访谈法 本次调查的访谈对象为接受问卷调查的社区居民,通过面对面的访谈了解社区居民对中药煎煮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中药代煎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2.3 文献调查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中药手工煎煮(自煎)与机煎(代煎)之间的优劣性。

1.3 资料整理分析

调查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煎药规范标准引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国中医药发[2009]3号),其中对中药煎煮的煎药用水、浸泡时间、煎药火候、煎干处理、煎药次数、服药方法等均有严格规定。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的特征分析

2.1.1 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分布特征 被调查者女性868例,占70.90%,明显高于男性,符合女主内的家庭特征。年龄分布上,30~60岁年龄段占80%左右,与中国目前家庭生活状况基本相符。

2.1.2 样本受教育程度分布特征 被调查对象的教育程度如表1所示。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主要集中在60岁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因为这个时期我国经济落后,社会还不够稳定。因此,这个年龄段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甚至还有一部分文盲。被调查者中具有高中(中专)、大专学历的占比最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较低。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男性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且学历层次越高,性别的差异越大。

表1 样本受教育程度分布特征

2.1.3 样本月收入分布特征 被调查对象中,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居民最少,占4.7%,主要是一些高龄老人和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并失去部分劳动力的居民,其收入来源于子女或是低保户。月收入在5 000元以上的占比较高,主要是一些高学历人员和自由职业者。

2.1.4 样本中药汤剂服用频率分布特征 被调查对象中,从未服用中药汤剂的有6人,占0.49%,均为30岁以下的居民;偶尔服用过中药的有1 068人,占87.2%;经常服用(2次以上/年)的有151人,占12.3%。

2.2 永州市社区居民中药及中药煎煮知识调查

2.2.1 社区居民中药知晓情况 主要从中西药区别、中药知识及作用和中药保管方法[3]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每一项设置15个问题,熟悉指答对10个以上的问题,了解指答对5个以上的问题,不清楚指答对2个以下的问题,结果见表2。总体来说,居民对于中药的知晓情况比较理想。中药知识及作用专业性较强,熟悉者只有529人,占43.20%,了解者占55.70%。

表2 社区居民中药知晓情况(%)

2.2.2 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的选择情况 社区居民患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是否会选择中医药?调查数据表明,488名(39.8%)居民的回答是不会选择,726名(59.2%)选择想过,但难以遇到合适的中医或嫌煎药麻烦,另有1.0%左右居民的回答是随意。

1225名调查对象中,不选择中医药的居民认为西药服用方便、见效快,而且西医院比中医院多得多,看病方便,选择余地大。59.2%的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有想法,认为中医辨证治疗,尤其适合于身体调养。但遗憾的是,目前高水平的中医师太少,担心花了钱却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中药煎煮繁琐,平时抽不出那么多的时间。因此,培养合格高水平的中医师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意义重大。发展中药代煎,提高和完善中药代煎服务体系,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市民选择中医药。

2.2.3 社区居民中药煎煮知识来源 社区居民中药煎煮知识主要来源于医务人员、家人、朋友或邻居,从其他途径获取此类知识相对较少。在互联网非常普及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中药煎煮知识的却比较少,可能是网络搜索虽然便捷,但存在可信度较差的现象。

2.2.4 社区居民中药煎煮知识掌握情况 社区居民对中药煎煮的器具、用水量掌握情况较好,答对数分别为864名(70.5%)和923名(75.3%);对浸泡时间、煎干处理和服药食忌掌握情况非常不理想,答对数分别为357名(29.1%)、279名(22.8%)和366名(29.9%)。详情见表3。

表3 中药煎煮知识掌握情况 [n(%)]

1 225名调查对象中,37名(3.0%)采用开水煎药,以节省煎药时间。用开水浸泡药材或煎煮药材,会使药材中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中药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因为中药经过干燥处理,其组织趋于致密,浸泡可以使植物细胞膨胀,使药材表面湿润、变软,促进药物有效成分溶出。浸泡时间过短不利于药材变湿变软,不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时间过长会造成药物有效成分产生酶溶解现象,并导致药材腐败[4]。样本中89人(7.3%)没有煎药前浸泡药材的意识,779名(63.6%)存在浸泡时间过短或过长的问题。一般煎药先用大火煮至沸腾,沸后改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减慢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598名(48.8%)调查对象知晓要先大火后小火,但仍有221名(18.0%)熬药是一直小火慢煎,17名(1.4%)熬药是大火快煎;其余人认为可根据用水量多少调整火候大小。

汤剂如果煎干则毒性很大,必须舍弃[5]。946名调查对象(77.2%)表示会继续加水将药重新熬制喝掉或滤出剩余的药汁喝掉。煎药时,药物的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至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有效成分不再析出,只有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每剂药最好煎煮2~3次,滋补药煎煮3~4次,一般来说头煎会煎出30%~40%有效成分,头煎和二煎一共可以煎出70%~80%有效成分[6]。在汤剂煎好后,要将几次煎出的药液混匀后再喝,以保证每次服药的药物浓度均衡、持久、稳定。样本中,91名(7.4%)仅煎1次药,893名(72.9%)是煎煮1次喝1次,煎煮第2次再喝1次。366名(29.9%)调查对象清楚中药服药食忌。服药食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古今中医皆重视药食之间的服用避忌,其目的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和疗效降低,导致病情恶化,影响患者康复[7]。542名(44.2%)调查对象清楚先煎、后下、包煎、熔化、冲服等特殊入药方法,某些药物因其性质、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在煎煮时应清楚入药方法。

2.2.5 影响社区居民中药煎煮知识掌握率的相关因素

对中药煎煮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共设计7个题目,若答对5个题目,则可认为基本掌握。样本中,497名(40.6%)基本掌握中药煎煮知识。不同性别、服药频率的社区居民中药煎煮知识基本掌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社区居民中药煎煮知识基本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1225名社区居民中,497名(40.6%)基本掌握中药煎煮知识,说明社区居民中药煎煮知识掌握情况一般,有待提高。经过分析发现女性(49.8%)比男性(18.2%)基本掌握中药煎煮知识的比例要高得多,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可能与女性心思缜密、留心细节、较多寻求中药煎煮知识有关。服药频率越高,中药煎煮知识基本掌握率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煎煮次数越多、越注重煎煮方法有关。

表4 不同特征社区居民中药煎煮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基本掌握中药煎煮知识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中基本掌握中药汤剂煎煮知识的比例并不更高,这提醒医务人员不能以为年龄大、文化程度高的社区居民会对中药煎煮知识掌握好而疏于嘱咐。

2.3 中药代煎需求分析

2.3.1 中药手工煎煮(自煎)与机煎(代煎)比较 代煎药液与自煎药液的质量是否存在差别在患者、医生、药师以及研究人员中均存在争议。也有大量实验研究[8]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但由于中药汤剂成分复杂,不同的方剂评价指标差异较大,且不同研究中自煎药液与代煎药液均在煎煮条件、煎药器具、操作人员、药材质量、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

有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3个年龄段共304人选择煎药方式的情况。结果显示,调查人群中有52.7%的人使用砂锅煎煮中药,40.1%的人选择煎药机代煎。在排除客观因素,两种煎药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调查人群中只有20.4%的人愿意继续采用煎药机煎煮中药,而71.4%的人愿意选择砂锅煎药,说明部分患者对中药代煎的质量仍然存在疑虑,只是因自煎中药费时费力而选择中药代煎。范蕾等[9]通过对所在市十几家代煎机构所使用的器具、煎煮方法、成品浸出物、指标性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煎药机所得药液质量相对稳定,但有效成分的含量较传统煎药方式低;传统煎药方式有利于中药成分的煎出,但耗时耗力且药液中各成分含量相差甚大,极不稳定。

2.3.2 永州市社区居民中药代煎需求分析 本研究从7个方面进行中药代煎需求方面的调查,详情见图1。样本中,954名(77.9%)社区居民因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不愿意自己煎药,而选择代煎,但对代煎又心存顾虑;603人(49.2%)欲采用中药对身体进行调理,但因诸多原因未能实现,如有代煎配送服务,表示可以尝试。居民对于中药代煎的顾虑主要集中在卫生状况、信誉口碑和服务态度3个方面,而对距离远近和收费标准不是特别在意。此外,960名(78.4%)社区居民提及到服务透明和快捷2个方面。对于代煎中药的服药方法和保质期,525名(42.9%)社区居民选择不清楚,希望代煎机构能提供详细指导和说明。

中药代煎完成后,更多的社区居民希望能送货上门,对于配送费,约一半的居民期望在3~5元,也有350名(28.6%)居民认为可以根据距离远近设定配送价目表。在代煎费用上,半数左右的社区居民认为在11~15元比较合适;而1074人(87.7%)认为,10~30元/副(代配、代煎、配送)的收费价格可以接受,如果服务质量和态度好,价格方面还可以再高一点。居民主要观点为中药治疗或调理相较住院治疗来说花费要少得多,且可节约大量时间。在支付方式上,选择微信支付和货到付款者占85.5%。

图1 社区居民中药代煎需求分析

3 建议

3.1 加强中药煎煮服务指导

社区居民中药煎煮知识掌握一般,有待提高,其中药煎煮知识主要来源于医务人员、说明书和身边熟悉的人。因此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中药煎煮相关知识,并在开方、拿药后主动交代患者中药煎煮的相关事宜,尤应注意嘱咐浸泡时间、煎药次数和服用方法这3项,以避免出现名方无效的资源浪费现象和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同时医疗机构和相关院校应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药学服务,对中药煎煮知识进行宣传,包括公益进社区、播放煎药视频教程、设置大型展板、举办公益讲座等,从而指导社区居民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中药。

3.2 完善并推广代煎

随着中药煎煮机的不断改进、煎药室流程制度的不断完善,代煎药的质量越来越高,同时密封式的袋装汤药既便于携带,又便于服用。在很多患者不能正确掌握煎药方法和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代煎势在必行[10-11]。目前存在于医院和药店的中药代煎,其煎煮条件相对缺乏,煎煮方法零监控,这势必对代煎剂的安全性造成隐患。因此,中药代煎以第三方行为独立出来,一者有利于降低门诊药房服务压力,提升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整体满意度,缩短患者在医院的取药轮候时间,解决患者煎药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的满意度;二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中间环节与其他资源,从而吸引更多患者选择代煎。

猜你喜欢
煎药汤剂中医药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
中医院中药煎药室医院感染源的识别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