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杉
美声是一门艺术科学,用人声代替器乐,通过人声向听众传达情感,而气息在美声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分析美声演唱中气息的运用
(一)气息的概述
呼吸在歌唱中处于支柱地位,支持声带发声。最初级的练习者在训练的时候需要明确知道歌唱时应当如何吸气和呼气,气息在歌唱过程中应当如何运用。意大利美声学派在研究呼吸时是这样说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动力,谁懂得了呼吸就懂得了歌唱”,而我国古代音乐家们对于气和歌唱也有自己的见解,如“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发声”,这些理论都充分说明了气息对于歌唱的重要性。因此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合理掌握并运用气息,在歌唱中可以使聲音变得更加华丽,歌唱者自身也会节省很多力气。歌唱者在练习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麻烦,追根究底都有可能是气息的原因,歌唱者要学会自己观察自身的气息并且加以调整。
声乐演唱艺术家吉利说:“气息,简言之为呼吸:歌唱艺术即呼吸艺术,歌唱的基础是呼吸。”所谓美声演唱中的气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气息有所差别,它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吸气,一方面是呼气。吸气时由于胸腔扩大,空气经过呼吸道挤压流入肺部。呼气则相反,腹肌收缩使得胸腔内的空气被压缩后通过气管从鼻咽腔向外排除。中国古人云:“天伏地,地伏天,天地贯通,气经丹田,息从中而出”,意思是说声乐演唱的过程是人身体的头、口、鼻、胸等机能协调运作,使气息从上到下一贯到底。因此,气息是声音的源头,是美声演唱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
(二)气息的运用与保持
1.气息的运用
(1)气息的深浅程度。我们经常听到美声歌唱家会要求自己在处理某一首作品的时候要深吸气或者浅吸气,但其实歌唱家口中对于气息的深浅是带有个人主观意识的。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气息最好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浅,气息太深往往会导致声音干瘪僵硬,气滞而不通。如若气息太浅则会造成声音虚浮无力,甚至无法带动声带发声的现象。
(2)气息的粗细程度。中国古人形容气息时有“气若游丝”、“气喘如牛”等形容,这些比喻将气息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具象化,这也就说明,在声乐演唱中气息的呈现需要具象化,根据不同的作品和情感的表达,遇强则强,遇弱则弱,若演唱慷慨激昂的作品时,应当气如洪钟,粗壮而饱满,特别是作品的高潮部分,更应该气息硬朗粗壮,健硕有力,才能将作品中的情感通过声音释放出来。若演唱轻柔舒缓或者哀怨忧伤的作品,气息就应该调整为细丝形状,温婉舒缓的演唱。
(3)气息的连贯程度。声音有连贯和顿挫,所谓“一气呵成”便是声音的连贯,作品中情感连绵不断,一口气不停顿,以表达情感的悠长深远,随意换气就会打断作品原有的节奏和情感表达。不仅仅是西方声乐专家对于气息的停顿有所研究,早在中国元代时期,音乐家燕南之庵在《唱论》中就对此有过研究,“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歌者毕存一口气。”这句话中的“歇气”指的是乐曲歌唱者在演唱时气息的停顿,而“就气”则是指演唱时字句之间顺畅的衔接。气息的顿挫则多出现在乐曲的特殊情感部分,通过气息的停顿来表达感叹、疑问等情感。
2.气息的保持
有很多练习者在美声练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气息不稳定的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气息应该如何保持稳定。在歌唱中把气息控制平稳后再缓慢吐出,这就是所谓的“气息的对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感受到气息的对抗,如跑步运动时或者进行体力劳动时,屏住气冲刺或者一口气搬起重物,都能明显的感受到气息的对抗。在美声练习中,很多人会专门体验这种搬重物的感觉,并且对这种感觉加以记忆,这是因为在美声演唱时也会用到这种呼吸对抗的方式来维持气息的稳定。演唱中,在呼吸的同时,应当使身体表现出放松自然地状态,而横膈膜和两肋是保持紧张的,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持能够使声音充满活力和弹性,最大限度的让身体呈现出松弛的状态。
二、美声演唱中影响气息的因素
(一)气息与音色的相互关系
不了解声乐、特别是不了解美声的人总是会认为,美声唱法就是声音浑厚洪亮,简单来说就是“声音大,嗓门亮”,所以美声在中国流传开来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人们对于美声的追求就在于洪亮的声音和足够的音量。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专家和歌唱家不断地向西方学习发现,美声唱法中洪亮有力的嗓音是由于充足的气息支撑,使声带完全关闭从而形成共鸣发出的声音。只有经过科学系统的发声练习和完善的理论指导才能逐渐形成这样的声音。如果片面追求很大的音量,演唱时用撑大喉咙或者强气息冲撞声带,就会导致声带受损,与此同时发出的声音虽然音量很大但是却僵硬缺乏弹性,是演唱中的错误行为。换言之,声音的好坏取决于气息,对于不会运用气息的人来说,依靠喉咙发出的高音尖锐干涩,并不能带给听众审美体验。
(二)气息与演唱情感的相互关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完美诠释,经过艺术处理的情感大多数较为夸张,因而能快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美声作品中丰富的情感隐藏在乐曲中,通过演唱者的声音传递给听众,因此歌唱者在演唱时的气息、咬字、共鸣等环节至关重要,歌唱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美声作品中,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内涵融为一体,这就是美声演唱的最高境界。气息在整个演唱过程中起到中间的作用,演唱者需要用气息控制情感的强与弱,并巧妙地将情感与声音融会贯通,潜移默化的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在美声演唱中,作品内涵是轻松欢快的,那么演唱者就可以利用气息将声音的力度保持稳定,同时腰部要有充分的弹性,演唱时呼吸肌肉跳跃活泼,演唱出的声音就会活灵活现。当作品的内在情感是哀怨忧伤时,气息需要充足并且吐字清晰,做到声断气不断。由此可见,声乐演唱是一个需要方方面面共同配合的整体活动,不能片面追求技术而忽略情感表达,不能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单纯表达情感而忽略技术的训练也不能使情感很好的抒发。因此,情感、技术和气息需要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演唱。
(三)气息与发声器官的相互关系
美声演唱时,声音的发出需要经过身体的多个器官协调作用才能实现,我们把这些器官和它们的功能进行分类,就有了动力区、声源区和调音区。动力区包括:肺部、横膈膜和气管。肺部的呼吸的主要器官,是气流的风扇,也是气息主要的“生产地”,肺部呼出的气息通过支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鼻Ⅱ因腔和口腔。声源区包括:声带。声带位于喉头中间,是两片十分具有弹性的带状薄膜,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就是我们所说的声门。当肌肉的收缩,杓状软骨活动起来可使声带放松或收紧,使声门打开或关闭,从肺中出来的气息通过声门使声音振动发出声音,控制声带松紧的变化可以發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最后就是调音区,包括口腔、鼻腔和Ⅱ因腔。口腔后面是咽腔,咽头上通口腔、鼻腔,下接喉头,软腭和小舌头把口腔和鼻腔分隔开来,软腭和小舌头抬起时,鼻腔关闭,口腔完全畅通,这是出现声音在口腔中的共鸣,当软腭和小舌头垂下,口腔关闭,气息从鼻腔中通过,发出的声音在鼻腔中产生共鸣。由此可见,气息经过不同的器官作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所以演唱者更应该在练习时通过训练气息的沉淀,学会调整气息的流通方式,将最好的声音传递给观众,带来最好的视听体验。
三、美声演唱中气息的把握方法
(一)美声演唱中气息的练习方法
1.快呼快吸气法:演唱者运用这样的呼吸方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呼气吸气的循环,是气息在腔体内快速流动。进行快呼快吸气是肋骨快速扩张,同时下腹部马上收紧、胸肌向两侧扩张,此时保持气息平稳,这样的练习需要腹肌的快速运动才能够充分的完成。我们经常看到运动过后的狗吐着舌头快速的喘气,这一过程与美声练习中的快呼快吸气法类似,所以当练习者对于这种方法感到不理解时,便可以观察狗喘气时的样子,并加以模仿,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快呼快吸气法叫做狗喘气式练习法。
2.慢呼慢吸气法:这种呼吸方法与快呼快吸气相反,演唱者需要缓慢呼气和缓慢吸气,这也就是说,练习的时候演唱者需要使身体缓慢放松,在舒适自然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练习时肋骨缓缓张开,腹部缓慢收紧,胸腔充分打开,身心尽可能的放松,使呼吸缓慢平稳的进行。如果练习不得当,吸入的气体过多会导致发出的声音非常低沉暗淡,身体状态僵硬而不自然,影响整首作品的表达。因此,这样的练习方法常常被用来练习情感丰富、节奏舒缓的乐曲。这种练习方式可以在站立的情况下进行,双肩放松丹田微微收起,如同闻到花香一般,轻轻吸气,之后缓慢均匀的吐出。在站立的姿势中练习慢呼慢吸气也被称作是站姿气息练习法。
3.快吸慢呼气法:这种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气息快速有力的完全吸入身体内之后,保持几秒钟的停顿时间,之后再将气息舒缓平稳的慢慢吐出。吸气时两侧肋骨和胸腔快速扩张,横膈肌肉迅速下降,这种快呼慢吸气的方法很像人受到惊吓时的反应。当人体收到外界事物或他人的惊吓时,人体机能会快速做出反应,此时小腹收紧、肌肉紧绷、快速吸气之后再缓慢将气息呼出,因此快呼慢吸气的练习方法又可以被称作是惊吓式呼吸练习。
4_1曼吸快呼气法:运用这种方法时演唱者可以先进行缓慢的吸气,此时两肋和胸腔慢慢扩充,待气息在体内慢慢充盈时,快速将气息呼出体外。这种呼吸的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见到,比如我们在困倦的时候打哈欠,随着口腔慢慢张大,气息进入身体内,最后哈欠结束的时候我们会快速闭合口腔,此时气体随之快速呼出。在美声训练中很多人会重点体验打哈欠的感觉,感受打哈欠时气流的流动感,并在演唱时加以运用。
(二)如何处理美声演唱中气息与声音的平衡
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知道,气息对于美声演唱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有的歌唱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会用提重物的方式感受气息,有的则会注重将气息提到腰腹部的位置,虽然方法不同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达到声音与气息的平衡。在演唱中如果呼吸方法不恰当,就会使演唱者感到吃力,在这种情况下演唱者会陷入紧张焦虑的状态中,进而导致声音变得紧张僵硬,依次下去就进入了恶性循环。那么究竟歌唱者需要如何才能获得气息与声音的平衡呢?这是值得思考和推敲的重要问题。
在美声演唱中,正确处理声音与气息的平衡关系是每一个演唱者都要面对的问题,气息与声音之间密不可分,紧密相连,没有气息支撑的声音干瘪僵硬,缺乏弹性,听起来会非常单薄,不仅达不到抒发乐曲情感的作用还会使整首作品垮掉。只有充足的气息支撑,但声音的质量很低,诠释出的作品也会差强人意。因此,演唱者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自己声音和气息的变化,将自己的声音录音、录像之后反复聆听,并从中找到不满意的地方加以改进,之后再次重复录音、录像,这样反复多次之后,可以将每个阶段的音频或视频进行对比,以此来找到最合乎自身条件的平衡点。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多年的演唱练习,感受到气息对于美声演唱的重要作用,对其做了一个初步的探索和研究。美声演唱艺术以人的声音为“乐器”,却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而气息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在演唱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每一个演唱者在掌握气息的同时,还需要用科学系统的方式,按照自身的条件,有规律的一步一步慢慢练习,不可急于求成,不可急功近利,扎稳基本功,形成肌肉记忆,在以后的演唱中可以节省力气。想要掌握科学的演唱发声方法,必须要时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稳扎稳打,坚持不懈的练习,希望这些探索和研究能够对演唱练习中迷茫的学习者产生帮助,能坚定你的信心,并且鼓励你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拥有最美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