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 周红一
大庆油田、中国饭碗、国之重器……
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重要粮仓、机械装备之都,也是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发源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曾指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黑龙江有不少有利的条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弘扬新风正气。
迎着新年的灿烂阳光,我们随着全国地方党刊“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新东北”联合采访组来到这片黑土地,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四个精神”正在激励龙江儿女谱写干事创业新篇章!
回望历史,大庆油田曾以原油5000万吨高产稳产27年、4000万吨持续稳产12年的辉煌业绩书写奇迹,以3次问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备受瞩目……
大庆闻名遐迩,不仅仅是因为它献出了一笔笔宝贵的物质宝藏,更是在于它那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
在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指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庆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1995年,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按照世界石油开采惯例,已经开发了近40年的大庆油田完全可以“功成身退”。但当时国内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大庆油田不容止步、退缩。
然而,经过自喷式采油、水驱、聚驱之后,大庆油田虽然还有50%至60%的原油留在地下,但资源条件大不如从前。用石油老专家的话说,就是“好吃的都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困难面前,大庆石油人沉下心,铆足劲,继续发扬铁人精神,攻克难题提升技术“含金量”。
在大庆,我们听到了第二代、第三代“铁人”的故事。
1960年,就读于北京石油学院的王启民,主动赴盐碱地荒芜成片的大庆。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上世纪90年代,大庆油田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综合地球物理测井等工程技术,形成了“稳油控水”结构调整技术。这项技术让大庆油田拿下199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王启民也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党组授予“新时期铁人”称号。
创新路上,总是充满荆棘。
如今,大庆到了“砸开骨头吸骨髓”的艰难阶段。对此,大庆人继续发扬铁人精神,不畏艰难,攻克难关。运用聚合物驱油技术和三元复合驱技术,使油田在含水率达98%的极限开采条件下,采油率分别再提高10~20个百分点。
把井打到国外去,是铁人王进喜毕生的愿望。
李新民,是王进喜带过的1205钻井队第18任队长。从2006年开始,他带队走出国门,先后奔赴苏丹、伊拉克等地打井。
从甘做“人体搅拌机”的“第一代铁人”王进喜,到勇跳“高科技泥浆池”的“第二代铁人”王启民,如今大庆油田的旗帜,被“第三代铁人”李新民及队友插到了海外400余口油井上.....
三代“铁人”,挺起大庆油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脊梁。
从单一业务闯市场,到油田开发、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石油装备等四大业务“走出去”;從4万名石油大会战职工,到如今320万常住人口,铁人精神润物无声,一脉相承的拼搏精神、奋斗精神、创业精神,铸就了大庆再创辉煌的精神基底。
进入新世纪,大庆再创新业绩,着力打造化工、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板块,积极争当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
2017年,大庆引进的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业绩骄人,实现整车产量12.2万辆。
铁人精神,让大庆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芒!
2018年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走进大田,观看秋收,并感慨道,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北大荒发生了沧桑巨变。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当地出产的米油豆奶各类农产品摆满展台。习近平总书记走近前去,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为了祖国建设,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在茫茫沼泽荒原上建起了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垦区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精神财富。
采访中,我们来到北大荒博物馆,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捧过的白瓷饭碗和稻穗。
展馆真实再现几代北大荒人用汗水、泪水、血水创造的历史,让人仿佛置身于当年北大荒人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人拉肩扛,搭马架、睡地铺、战天斗地的感人场面。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新时期北大荒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北大荒人发扬战争年代和初创时期的革命精神,以兴办家庭农场为突破口,打破传统计划经济的管理、投资体制,建立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垦区的农业改革在经历了阵痛、徘徊之后,寻找到一条适合垦情的农业改革之路。接着,北大荒人用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群体精神,积极推行多个相对集中统一、集约化经营模式,自上而下破旧立新。
2015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
已过“花甲”的北大荒开始了“二次创业”。
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农垦考察调研后的两个多月,经过3年科学谋划、精心筹备与大力推进的黑龙江农垦改革实现了新突破——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成立。
2018年9月9日,随着首批20名优秀干部先后入京,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北京办公区正式启用。9月19日,驻雄安办事处正式揭牌。
它们的设立,标志着北大荒集团张开了资本和科技两只矫健的翅膀,构建起“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由一家以传统种植为重点的企业向“打造农业领域航母”的目标迈进,其品牌价值增幅达20.18%。
“中国饭碗”,盛满北大荒人的新希望!
装备制造业是综合国力的标志。
我国发电设备技术研制起步较西方晚了近百年。作为最早组建的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舰船动力装置、电力驱动设備研究制造基地和成套设备出口基地,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哈电集团)担负起了共和国装备制造业“长子”的责任。
60多年来,它创新发展,演绎着发电装备业一个又一个传奇;它不断突破,铸大国重器、树民族品牌、立世界标杆。
然而,要做到“中国最好、世界一流”并非易事。
它需要一支立足岗位、奋力拼搏、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共同为打造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动力航母无私奉献。
在哈电汽轮机公司重装分厂,优秀共产党员、工厂“十大工匠”、央企劳模马桂君告诉我们,汽轮机关键核心部位及整体装配是个精细活,精度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失误。为攻克难关,一线工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探索改进装夹工装操作法,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成品率……
它需要一套严格管控的操作流程,将“精细过程、精品结果”的质量观根植于每一名建设者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叶片生产车间,我们看到一个个工人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现代化数控机床、一台台数十米高的高精尖设备轰鸣声响、一排排生产工具摆放有序、操作规程张贴上墙,地面上是醒目的绿色行道线。这种“事、实、快、细、新”的工作态度让我们不禁想起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倡导的“三老四严”和“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
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其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火电市场面临断崖式下滑的严峻形势。
对此,哈电汽轮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军掷地有声地表示:当年东北抗联英雄们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斗争中,英勇顽强、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拼死抗争,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战胜困难、创新驱动、爬坡过坎、重回一流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勉励的那样,“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远,走下去,定能到达”。
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哈电人开拓进取、勇创一流,把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引向深入。
为跟上国家能源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哈电汽轮机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不断创新,为中国核电装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2018年5月19日,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自动化水平、安全性均有大幅提升和改进的VVER-1000核电汽轮机——田湾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完成了性能考核试验,各项指标全部优秀,运行平稳。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哈电汽轮机公司逐渐赶上国际先进同行,步入汽轮机技术研发领域的“无人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国际市场融入“一带一路”,在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孟加拉、菲律宾等国家取得了一系列合作项目,自主研发完全国产化核电技术、百万等级超临界技术都已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大国重器,见证了哈电集团的新担当!
原载《政策》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