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2019-04-17 09:00黎玉银
赢未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传统美德中学生

黎玉银

摘 要: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诚信”二字,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诚信作为一种人格情操,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文化传统。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品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要求,是一个民族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也是立国、立业、立人的基本准则。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诚信、企业诚信、政府诚信都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都表现着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一种新型关系,因此在中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中学生;传统美德;诚信教育

一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抄袭应付;考试时不诚信作答,而是采用种种作弊手段。

2涂改成绩单,以虚假的成绩蒙骗家长;冒充家长,在各种汇报单或家长信回执单上签署家长大名,欺骗师长。

3讲假话,以交纳书本费为由,骗取家庭钱款,捏造事实,骗取老师批假,逃学玩乐。

4违纪犯错时,不敢面对现实,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谎言,拒不承认错误……

二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据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干扰的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就很难坚守自己的许诺,做到真正的诚信。

2青少年不良的个性倾向性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趋向与选择。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性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正是在这些强烈、畸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青少年变得缺乏诚信,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小社会”。父母对子女的教化也是最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训能影响子女的一生,有的甚至世代相传。调查与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中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家长本身就是缺乏责任感的人,而且在举止言行方面缺乏诚信,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孩子。

根据我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制定目标有的放矢、立足课堂随时渗透、开展活动形成观念、指导实践树立榜样等方法开展了诚信教育,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1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诚信,教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逐步引导学生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教师要处处讲究“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做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对待学生,教师要理解他们的苦衷,同情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过失,保护他们的天性,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在与家长交流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把微笑留给家长、用真诚对待家长、用爱心打动家长,明礼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家长,真正做到师生家长携手,共筑诚信长城。

2制定目标,有的放矢

根据我们班情况和初中学生特点,我拟定了下列初中生诚信教育的目标:

(1)教育学生以诚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人对事要做到表里如一,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对作业和考试要做到如实反映情况,不抄袭、不作弊。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要尽量办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誤,能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在开展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教育,开展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3立足课堂,随时渗透

要把课堂建设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地方,就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

教师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把德育工作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如“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周幽王为了博取爱妃一笑欺骗诸侯,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才导致了最终自取其辱,身死国亡的可悲下场。教师要结合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完成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传统美德中学生
身边的传统美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