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BIM技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云

2019-04-17 12:58史晓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工程造价互联网

史晓燕

摘要:本文基于“互联网+BIM技术”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将BIM技术嵌入到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构建工程造价BIM技术的教学思路,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几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措施,培養出具有BIM工程造价软件操作能力以及工程造价BIM管理应用能力的“互联网+BIM技术”工程造价专业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BIM;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6-0265-03

一、研究背景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目前土建专业技术的最前沿技术,可以将建筑物所有组成构件的参数信息以及使用特性表达出来,也可以为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的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工作报告中,正式制定了“互联网+”计划,这也充分体现出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进入到了一个崭新阶段。住建部于同年六月份,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在该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和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在2020年末实现BIM和企业管理系统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2016年4月,住建部在发布的有关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BIM要与工程造价相结合的发展方案,指出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要以BIM技术作为其基础,同时辅以企业数据库,进行互联网+协同发展,改革从业人员的计价方式[1]。

建筑工程领域引入互联网技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进而建立以BIM应用作为载体的项目管理模式,使得项目的生产效率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并使得工程的成本能够有效降低,且确保工程质量提升与工期缩短,促进建筑行业新的发展[2]。因此本文将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具有BIM工程造价软件操作能力以及工程造价BIM管理应用能力的“互联网+BIM技术”工程造价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互联网+BIM技术”下工程造价专业应用人才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互联网+BIM技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技能包括在“互联网+”背景下工程专业技能和BIM技能。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包括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全寿命周期、全过程控制管理等能力。BIM技能即BIM软件操作技能、模型应用技能、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技能,应用BIM技术和方法协同工作,实现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具有一定BIM发展的战略视野能力[3]。

1.产业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建筑业正经历转型升级,建筑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已成为先进建筑业发展的特征,产业技术更新不断加快,知识更替周期大大缩短,传统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专业知识更新需要。具备“互联网+BIM技术”的工程造价毕业生已成为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内的紧缺人才。因此高校要培养学生能全面掌握BIM信息平台可视化、可模拟、信息集成等协同工作的能力,使其成为符合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不断出现,基于资源的学习能力越显重要,同时频繁的知识更替使学生在传统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逐渐不能满足专业所需,学生课后拓展学习的内在需要更加强烈,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逐渐向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当下很多学校已经具备利用云技术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研究性学习、游戏化学习、一对一学习的能力,通过翻转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个性化学习环境。

3.教学形态改变的需要。随着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介入传统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使教学的发展能够有机融合信息技术,推动教学的专业化,并实现其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形象化、与互动化,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一体化教育模式逐渐兴起,再加上大量现代化设施的运用,为教育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利依托。

4.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嵌入式BIM技术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过程中将传统专业知识与BIM实践案例进行结合,在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咨询、项目运营管理等各阶段运用,培养学生BIM软件实操能力,实现BIM人才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培养掌握扎实专业知识且具备BIM操作技能的“互联网+BIM技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在促进工程造价的发展方面,不但要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而且还要进行实训资源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整合各项资源,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发展。

三、“互联网+BIM技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措施

1.关注“互联网+BIM技术”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一核心,且注重在人才培养机制上的创新,以高职教育质量提高和促进其内涵发展作为着力点,大力开展个性化教学,并使其能够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构建应用型人才、创新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4]。工程造价专业建设中,教师队伍主动进行“互联网+BIM技术”的学习与交流,而且能够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应用发展上进行研讨会的主动参加,积极参与相关的参观交流活动、学习班等,进而在思想层面上对“互联网+BIM技术”有着充分的认知,有助于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改革。另外,在不断参加调研访谈的过程中,能够对当前形势下的工程造价行业人才需求规格进行重新界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进而从源头上推动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促进“互联网+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

2.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和调整专业体系。在“互联网+BIM”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有效结合当下互联网发展实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对于每个专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构建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共建的模式。以行业发展为导向,汇聚高校丰富教学资源以及行业、企业最新实践资源,优势互补,与时俱进,重视协同育人实效,创造良好的协同育人平台、环境与资源。可以通过聘任行业资深人士或者BIM技术工程师的方式来不断优化学校教师结构,提高实用型人才在教师中的比例,将岗位实际工作内容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另外,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学生培养方案以及实践教学等方案的制定都可以邀请行业资深人士或BIM技术工程师来参与指导,这样培养出的人才综合素质会较强。此外,教师可安排到实际岗位实践,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还可以提升教师团队整体专业水平。最后还可以通过鼓励教师进行“互联网+BIM”的相关课题研究,促使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从而推进行业新的发展[5]。

3.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在互联网背景下,为达到工程造价专业BIM技术培养目标,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对人才所需技能和能力进行分析,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将BIM技术贯穿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一套合理、系统的数字化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基于BIM技术且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教学体系。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增加一些如AutoCAD、3Dmax软件操作课程和网络课程,让互联网、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工程造价基础课程相结合,这样后期BIM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难度就会大幅降低。同时,学校可在慕课、网络在线课程线上网络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企业最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案例和BIM工程应用案例,以工程造价全寿命周期、全过程控制管理为典型任务制作成视频、图片、动态演示等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启用BIM5D全过程造价管理平台、BIM系列虚拟建造平台、三维仿真平台,完成虚拟课程资源建设,开设实训项目,让学生能够较为直观的地了解造价管理全过程,以及造价管理所涉及的施工工艺和工序。

依托校企合作“数字化建造技术中心”,适应建筑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BIM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建设以BIM技术为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培养学生掌握BIM算量软件、广联达BIM5D等建模软件,并在实际项目中加以实践。结合BIM案例在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咨询、项目运营管理等各阶段的运用,培养学生BIM软件实操能力,实现BIM人才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培养掌握扎实专业知识且具备BIM操作技能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4.“互联网+BIM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在“互联网+BIM技术”背景下,在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作用,在线答疑解惑,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教师在线发布任务,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接收任务,以及向教师询问问题。此外,学生还可以在线提交作业、在线答题、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利用移动端掌握学生吸收知识的程度,充分利用在线测试、问卷调查、点名的手段,以此改善课堂氛围,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结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原课程教学中嵌入BIM内容。以BIM工程应用案例,通过一模多用的方式,减少了学生反复建模所占用的时间。运用BIM建模软件、BIM5D项目管理软件,对整个工程的结构构件绘制建模以及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分析,整个工程案例成为一个包含着从施工模拟到资金成本、利润多种信息参数的数据库,不仅可以将全过程造价控制的BIM应用有效串联起来,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模型的应用能力,培养出具有工程造价背景的BIM专业应用人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还实现了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变化教学策略和方式,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5.以赛促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应依托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全面提升学生的BIM技能。目前,广联达、斯维尔、鲁班等BIM系列软件,凭借其较为成熟的三维建模技术,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目前,相关BIM技术应用大赛有“斯维尔杯”、“广联达杯”以及“创新杯”等,而且部分省市以及高校也有自行组织的相关比赛。以比赛为契机,高职院校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比赛为平台,对专业教师进行BIM师资培训,BIM应用技能得以不断增强,对于推进“互联网+BIM技术”教学大有裨益[6]。

加强“互联网+BIM”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学校应以课程资源整合为基础构建出“平台+模块”的教育方式,通过专用、通用技能训练中心以及拓展技能训練中心等的建设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由高职院校与一线企业、BIM技术咨询公司和BIM技术软件公司等共建BIM研发中心,多方联合进行技术开发,打造新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互联网+BIM”在国内应用不断广泛,获得的关注也持续增多。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将BIM技术嵌入到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思路与模式,深化教学体系、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的改革,建立良好的互联网平台,培养出具有BIM工程造价软件操作能力以及工程造价BIM管理应用能力的“互联网+BIM技术”工程造价专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艳,印宝权.BIM技术应用于“互联网+”的发展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7,(13).

[2]刘艳利.基于“互联网+BIM”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工程经济,2018,(1).

[3]孙丽.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培养BIM应用人才的策略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6,(5).

[4]余靖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5).

[5]赵爽,梁广东,郭海滨.BIM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初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10).

[6]张金玉.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BIM人才培养模式[J].项目管理技术,2015,(7).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工程造价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工程造价之旅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