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教育有趣 让学生爱上音乐

2019-04-17 08:11李莎莎
教师·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新

李莎莎

摘 要:学生们接触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多,可谓“见多识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音乐教育理念上、内容上、形式上积极借鉴,勇于创新,学会做个有趣的音乐教师,让学生们的音乐课堂有趣起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们从接触音乐开始就体会到音乐的美好,慢慢爱上音乐,慢慢学会欣赏美。

关键词:创新;音乐教育;爱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7-0078-02

一、引言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格言,也是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奉为座右铭的警句。无论哪个领域、哪个阶段的教育,其目标都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思考。换言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育内容、方式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对于音乐教育更是如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抓住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等特点,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开始,让他们刚接触音乐时,就体会到音乐的美好,慢慢爱上音乐,慢慢学会欣赏美。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类儿童类节目、选秀舞台让学生们接触音乐、表现自我的机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学会创新,学会做个有趣的音乐教师,做一个自带“磁场”的音乐教师,让学生们的音乐课堂有趣起来、快乐起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们从感受音乐到辨识音乐,从纷繁复杂的市场中真正了解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美。

二、在音乐教育理念上创新,让学生感兴趣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总是被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们都是处于被动受教的地位,这就会导致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受到极大抑制,甚至无法体会到音乐之美。新时期的教师要有新理念,让音乐课堂焕发属于学生们的活力,这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当思考的和努力去做到的。

课前,学经验。在教育理念上,不仅国外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近些年来,国内的很多优秀学者、教师,也在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我看过很多教学随笔,发现教学中的真实案例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比如,针对学生“好玩”的特点,增强趣味性教学;针对学生“好动”的特点,注重律动性教学;针对学生“好奇”的特点,提倡探索性教学;针对学生“变声”的特点,引进竖笛吹奏教学;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考虑进去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有音乐灵性的,就看我们如何激发,如何去引导。以识谱、唱谱这一实例教学来说,很多教师反映是教师教得难,学生学得难,究其原因,就是传统的识谱教学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很少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培养目标。有的教师就创造出图形谱,让学生们通过可爱的图形来识谱,一下子就把高难度动作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事半功倍。我们完全可以在借鉴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创新运用。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征逐步设计适合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趣味教学模式。如教唱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闪烁的小星》一课,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媒介,创设高低起伏的星星排列,引导学生观察星星所在的位置,将高音知识可视化,这样学生学唱起来就有趣多了。

课上,重互动。音乐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它应当不拘泥于安静的纪律,更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增强课堂活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很多形式的学习方式,比如说、唱、舞蹈、伴奏及情景设计等,让学生们参与其中,满足他们“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及时地作出评价,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即使学生的回答理论上不是那么正确,也一定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音乐,让学生们在最初的兴趣培养上,感受到的是音乐的魅力,而不是条条框框。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跳到我这里来》一课为例,笔者将整堂课设计为参加一场化装舞会,让学生通过不同目标要求的聆听,去层层递进地感受化妆舞会中舞者、歌手、乐手、观众等角色,学生通过跳舞、演唱、演奏、观看等多种形式去感知音乐,在化装舞会的情境中去学习、探索,在玩、唱、跳、奏、动等活动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后,善总结。教师要养成记教学随笔的习惯,把每一次小发现、小进步,或者是教学中的小遗憾、小挫折都记下来,对之前的工作總结、之后的工作形成参考意见,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提高;只有不断思考,才能找到让学生们爱上音乐的方法。只有快乐、精彩的音乐课堂,才会让更多的学生爱上音乐,才会无愧于这种自由艺术的发扬。

三、在音乐教育内容上创新,让学生充实

加入“流行元素”。“共鸣”,在课堂上的最主要表现是共同话题。现在,儿童节目的形式越来越丰富,甚至有的选秀节目也已经低龄化,学生们的话题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前沿。我发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说起学生们熟悉的电视节目,或者有时聊起明星,立即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把时下最流行的评比方式带入课堂。例如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们综合自评、互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既能当演员,也能当评委,又能当观众。在互相评价、其乐融融的气氛中,他们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展示了特长,增强了兴趣;体验了成功,促进了个性发挥,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

加入“体验实践”。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种体验实践,同样可以用在音乐教育中。例如,在学雷锋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到敬老院,帮老人们打扫、表演节目、聊天等。教师可以提前组织学生们编排节目,合理分配任务,把音乐教学和公益活动有机结合,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认识到助人为乐和坚持不懈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念。通过不同形式的体验,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能在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加入“情感教育”。新课标要求:“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原本就属于表达情感的方式,它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能让人产生自由和广阔的想象。一首歌曲或乐曲,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带给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但这种美妙的熏陶却是相似的,每个人都从中听出了自己的心情。例如学习《义勇军进行曲》,小学生可能熟悉的只是旋律,往往不会去在意背后的故事,这样对歌曲的理解也会出现误差,感受也不会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讲故事,让大家了解这首歌,激发学生们听音乐的热情。这首歌的情感就是不屈不挠、不卑不亢,就是充满力量。知道了这首歌是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写出,学生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歌曲是有生命的,而它的生命就是“情感”,教师的使命就是用情感的魅力感染学生,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引导学生们学会欣赏真正的音乐之美。

四、在音乐教育形式上创新,让学生快乐

让音乐可“看”。《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儿歌已经传唱了几十年,成为我们几辈人童年儿歌的最深记忆。我想,这首歌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感动了几辈人。所以,音乐的“可看性”,也能够成为教育中的一大特色。我们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找到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的出处,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自己为音乐设计“可看之点”。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巧妙地将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跳、演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繁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让音乐可“玩”。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而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新课程标准中倡导,音乐教育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因此,成功的音乐教育,就是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有趣的音乐教师,学会和学生们玩。比如,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们不必像以前那样规矩地坐着,他们可以坐在台阶上,可以坐在地上,还可以站着听。再比如教律动时,教师要摒弃以前的机械式模仿,释放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让他们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音乐原来是这么美妙、动听。

让音乐可“演”。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表演,在日常的音乐教育中,教师也可以把可“演”的东西挖掘出来。比如我看到一位教师在教学随笔中记录的《小动物走路》教学,很受启发。他运用了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来教这首歌,他为学生们设计了很多动作,让他们一边唱,一边跳,一边演。比如有一个小朋友在模仿小鸭走路时,双手放在嘴边“嘎嘎嘎”叫,屁股还左右扭动,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大笑。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学生們个个猫着腰,迈着小步子轻轻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教师在这时候恰到好处地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小声说话、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的礼貌,做一名文明的传播者。这位教师还常常把学生们带出教室,让学生们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学生们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对白,设计了动作造型。在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与生活息息相关,教育的意义在这里凸显了出来。

五、结语

音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常常思考,如何才能让音乐教育更加有趣。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对音乐感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充实和快乐,逐渐地爱上音乐,学会传承美好。

参考文献:

[1]王耀华,王安国,吴 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锐淼.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创新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