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

2019-04-17 08:11张雪茸
教师·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探讨道德与法治

张雪茸

摘 要:道德与法治中的内容本身就源于生活,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是改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用教材中的理论解释身边的事例,用身边的事例印证所学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理论与生活;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7-0068-02

低年级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他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根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生活,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培养学生讲文明、讲规矩、讲正气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四有”新人。生活是道德与法治理论的源泉,教师要将知识融于生活中,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1]。

本文将借鉴一些专业理论研究,有效结合笔者这几年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课堂实践,对如何将生活融于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课,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展开探究,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讲文明,让文明成为学生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从娃娃抓起。”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爱心、有求知欲、有探究精神的人。讲文明是习惯教育的关键,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决定了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只有不断提升文明素养,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始终站在世界的巅峰,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文明是一种道德修养

低年级正是与幼儿园衔接的重要时段,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活。讲文明、讲礼貌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课程,也是小学乃至以后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重视礼仪教育才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成长。

如在教学《我是小学生了》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礼仪礼节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学生。教师可以从最基本的“你好”开始,让学生相互之间问好,以让学生建立感情,并让学生感受到相互尊重的重要性。接下来教师可以突出强调课堂文明,如学生要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需要举手。当其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认真聆听,并随时做好补充的准备。直接打断别人的发言或在别人说话时窃窃私语都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教师从一年级刚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也能够让学生通过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历练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行。

(二)文明是一粒爱的种子

文明最重要的体现是“爱”,播下一颗爱的种子,就可以生长出爱的大树,将爱传递才能使世界充满爱。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亲情、师生情及同学情对自己成长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也学会将爱传递。

如在教学《我爱我家》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滲透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爱”是最大的文明。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辛苦。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家庭中的小故事,与大家共同分享,从中感受爸爸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点小小的要求,让学生在家中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这样就能减少父母的一些负担,从而使家庭更加和谐。如学生在家可以自己收拾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洗洗自己的袜子等,这可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由此及彼,学生会由对父母的爱延伸到对教师、同学的爱,实现爱的传播与扩散,从而共同构建爱的大家庭。

二、讲规矩,让规矩成为学生的准则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树立规矩意识,就是要让小学生将道德中的认同与规则中的强制联系在一起,实现道德与法治的统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遵循法律法规做的铺垫。试想一个在校屡屡违反校规的学生会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吗?强化规矩意识,让学生从小就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可以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下良好的基础[2]。

(一)“规范与守则”是规矩的约束

《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生的行为准则,需落实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按规范与守则做事,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将规范与守则渗透并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并根据学校特点制定出具体的细则。

如在教学《班级生活有规则》时,教师将规则定位为“十要十不要”,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认真落实。规则起到了保障所有人权益的作用,让权利与义务贯穿到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中,以规矩约束行为,才能让学生建立规矩意识。小学班级数较多,为了防止楼道拥堵,学校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好十要十不要中的“要靠右行走,不要拥挤打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楼道踩踏事件的视频,让学生从案例中吸取相关的教训,同时感受到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因不遵守规则被学校检查员发了黄牌的学生,则由其义务值周一次,负责检查本班学生制度执行情况。这样将规则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可以让学生养成时时处处按规则做事的习惯。

(二)“法律和法规”是制度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渗透法制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法规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依法治国是国家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讲规矩的根本是懂法、守法,学校只有从小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才能让学生善于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也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在小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并不是要系统地教学法律知识,而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渗透法律观念,让学生意识到“法”就在我们身边。

如在教学《绿色小卫士》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前做一个小调查,问问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小时候环境的情况,并与自己现在的环境作对比。爷爷说:“我小的时候,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小鱼在水中自由游,林间有各种小鸟。”爸爸说:“我小的时候,各种工厂中排出了大量废气、废水,天也不蓝了,水也不清了。”而现在虽然工厂也很多,但好像又回到了爷爷所说的那种环境,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整治环境污染的决心及环保法的执行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对环保重要性的最完美诠释。学生通过学习就可以发现,我们每天少扔一个垃圾袋、少撕一张作业纸都是很好地遵守了环保法,也是为绿水蓝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讲正气,让正气成为学生的底线

弘扬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小学生抓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并坚持自己的正义作为,这既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小学生年龄尚小,正是塑造良好品质的最好时机。教师将榜样思想灌输于学生心中,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并以先进人物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正气、正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以榜样为力量,将正气融入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做事有榜样,做人有标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行,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就是要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知行合一。榜样其实体现了一种正气,是一个集体精神的象征。当每一名学生都有好的榜样,并在行动中以榜样为标杆,那么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就会得到大的提升。

如在教学《我是班级值日生》时,教师需渗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师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某一天值日的录像,让学生有劳动的自豪感。在劳动中,组员按照值日组长安排的整理桌椅、打扫地面、收拾讲台等任务,各自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项目,然后先完成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从而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可以由一周视频的情况精选出优秀学生的表现,把优秀学生当成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让爱劳动成为一种时尚。榜样不能只找“劳动”一个方面,找出各方面的榜样才能使学生全面成长。

(二)弘扬正能量,将正气用于行

社会的发展需要弘扬正能量,把小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才能使社会有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需要以生活中的事例为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以此影响到家长,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正能量的传播,并收到最大的实效[3]。

如在教学《坚持才会有收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认知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成功源于坚持,“龟兔赛跑”人人皆知,造成兔子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除了驕傲外,还有就是不能坚持。坚持是一种正能量,只有不放弃才能获得成功,对于学习来说也是这样,很多学生只想获得好的成绩而不付出努力,结果只能甘于平庸。正能量源于努力奋斗,源于拼搏与坚持。教师让低年级的学生将坚持运用到行动中,诸如练习等,就可以使学生以更大的毅力开创学习的新局面。

四、结语

总之,教师将道德与法治融于生活,可以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用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用理论引领生活又能使教学更加理性化。培养学生讲文明、讲规矩、讲正气的良好品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张玉芳.将课程“生活化”,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J].福建教育,2017(6):26-28.

[2]郑清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8(3):76-78.

[3]王丽娟.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8(5):83-85.

猜你喜欢
教学探讨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