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军 吕铭 王振光
摘要:“双导师制”师资队伍建设,是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关键要素,也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从建立双导师师资制度体系、组建校企“双导师”团队、提升“双导师”素质等方面阐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导师;互聘共用;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6-0016-02
一、前言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014)9号)强调,“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1]。双导师是由试点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和合作企业技术骨干、企业师傅共同组成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团队,双导师制度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校企共建“双导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双导师队伍是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但目前,现代学徒制相关制度尚不健全,机制体制有待完备,企业的育人效益与经济利益时有分裂,校企共建“双导师”师资队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校企合作中“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校企共建师资队伍的机制动力不足;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诉求各异,有效性和持续性难以保证;共建成效评估片面等。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自2016年启动与山东钢铁集团合作试点黑色冶金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以来,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均积极进行探索,特别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开创了基于名师工作室平台的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导师的主要职责
1.双导师的共同职责。校企双导师共同负责制订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工作,负责实习指导等工作。通过校企双方制度框架的系统设计,将制度约束和机制激励相结合,保障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企业导师的主要职责。企业师傅拥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承担职业院校学生实践指导教学的主要任务[2]。但是企业师傅缺乏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因此,我们在制定企业导师职责时要考虑以下几项内容:(1)协同学校导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完成学徒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等工作;负责学徒的岗位技能课程教学和拓展课程教学工作。(2)负责学徒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养成教育,向学徒传授岗位实战经验,传承企业文化。(3)完成对学徒在企业学徒期间的岗位课程考试、技术技能考核和成绩评定工作,及时反馈学徒课程完成效果、工作状况。(4)负责收集和整理学徒岗位培养期间的教学及日常管理过程性材料,协同学校导师填写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上报现代学徒制信息管理平台。
3.学校导师的主要职责。职业院校教师拥有较好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课程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企业实践经历,自身操作能力一般比较薄弱。因此,我们在制定学校导师职责时有以下几方面考虑:(1)负责实施学徒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日常教学管理中开展职业道德、职业习惯、文明礼仪等核心素养的教育,督促和管理学徒遵守校企规章制度。(2)开发现代学徒制教学课程,实施“课证融通、证岗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适合岗位职业理论和技术标准的课程。(3)负责学徒的日常考核与成绩评定,定期进行阶段性岗位考核,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4)协同企业导师开展科研、技术研发、产品攻坚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相关课题研究,梳理经验,总结成果。(5)负责收集和整理学徒岗位培养期间的教学及日常管理过程性材料,包括工作评价手册和论文成果等,及时听取、收集学徒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双向交流。
四、双导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建立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师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学徒导师的培养,提升适应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校企共同研讨、制定《学院企业师傅选拔和培养标准》等系列文件,明确“双导师”技能要求和选拔标准。同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明确校企双导师的职责和待遇,从合作企业选拔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将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参与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2.对接学徒学业需求,组建校企导师团队。合作企业根据学徒制专业要求,在企业内部选拔责任心强、热情、有亲和力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技能专家和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的骨干员工,建立“师傅团队”;学校根据学徒制专业要求,选拔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具有一定职业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建立“教师团队”。校企双方共建“校企导师”人才资源库,动态调整,保障专业建设有效推进。针对合作企业不同训练岗位、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需求,“双导师”分工合作,各展所长,通过理论教学、技能指导、问题解答、示范操作和生产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逐渐清晰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明晰未来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牢固掌握不同专业典型岗位(群)工种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素质,主动提升职业能力水平。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对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加强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和职业风范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个性发展。
3.多措并举提升“双导师”综合素质,打造“教练型”队伍。通过企业研修、教师培训、访学等途径,提升“校企导师”学徒指导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技术技能水平、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坚持校企联盟联合培养的原则,继续优化团队结构。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进修、顶岗实践,结合现代学徒制实施,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不断完善企业师傅的培养、管理机制,给予学院兼职教师待遇等;课程教学实施“一课双师”制。通过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挂职锻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转换,学历进修、国内外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双导师的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和創新能力,不断优化教学团队职称、学历、学缘及专兼结构,建立和完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与骨干导师培养、选拔、引进和奖励机制,打造“教练型”队伍。通过引进、培养和提高等操作,逐步实现专任教师师傅化,企业师傅教师化,实现产教融合、科研合作,促进产学研水平的提高,完善和提升“双导师”带徒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心怡,杨志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7,(28).
[2]李传伟,董先,姜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双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2015,16(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