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元
摘 要:在学校管理中,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注重精细化管理,从细节提升办学品质。以“铸师魂、树师德、强师能,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为有力抓手,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秉承“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工作”的办学思想,躬身践行“办幸福教育、做福慧教师、育惜福学生、创福韵课程 ”的办学主张,最終实现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建一流品牌、创一流业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愿景。
关键词:教育管理;精细化;品质;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7-0033-01
一、师德引航,为人师表
对于基层涌现出的师德模范,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广泛运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开展“微故事”“微寄语”“微视频”等新的宣传教育,宣传方式更生动、宣传面更广、参与人数更多,让师德引领伴随科技的发展而焕发活力。如王礼梅老师、张映玲老师的典型事迹,不仅快速提高了学校微信平台关注度,也成为学校教师朋友圈中正能量的汇集点。魅力九月是我校的“师德教育月”,学校进行师德师风系列主题教育月活动,活动分为法律法规教育篇、师德楷模宣传篇、最美教师征文篇、最美教师评选篇、最美教师宣传篇五大板块。此活动已经开展三年,每年从“班级管理最美、积极协作最美、教学效果最美、科研创新最美、文化创意最美”等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家长、教师参与评选,评选出每项工作中的突出典型,进行宣传,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全体教师立师德、铸师魂。
二、育人引路,攻坚克难
学校教师“育人引路”,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德为先,争当育人的楷模。具体要求是:对学困生、留守生、残疾生,教师带头开展结对帮教活动,在转化后进生中探索新经验、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实效性;带头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真正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新时代新教育,教师敢于突破思想桎梏,大胆创新育人模式,不断推进学校“3368(三福、三书、六礼、八个主题月)”德育工程体系,建立家长志愿者参与的家校联合新模式,打造富有特色的“福韵课程”等。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工作时,在班本课程、级本课程、校本课程教师团队中,教师克服种种困难,带头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编写课程纲要、实施新课程、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默默奉献出自己的时间与智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铺路助力。
三、专业引领,勇挑重担
一是凸显四大工程。将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品牌创建联系在一起,与教师成长体系结合,以四大工程建设为导向,实施青蓝工程——党员教师“一带一”,新秀工程——党员教师“一帮一”,骨干工程——党员教师“一促一”,名师工程——党员教师“一引一”。“导师带徒”活动,即骨干教师每人每年带一名青年教师,将其视作徒弟,在教学工作方面进行“ 知、能、操、行”的传、帮、带。 每次指导必须有记录、有评析、有反馈,针对发现的问题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达到“师徒相长”的效果。通过导师开课、徒弟竞赛、专家点评,提升了徒弟的业务水平,他们很快胜任了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在全区举办的教师优质课活动中,教师率先上公开课,大胆推进新课程,以尽快成为教育教学骨干。二是落实教育教学核心。2017年,全国“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中,我校部级优课获奖率高达82%,全面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氛围,激发了教师勇挑重担的意识。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成立课题组,专题研究“433”教学模式,助力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三是倡导“业务引领”。学校号召教师“业务引领”,争当各级各类教学能手、带头人、导师。具体要求是在党员教师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内容为:上好一节示范课;带头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或牵头一个教科研课题;联系一位教师结对,青年党员教师要主动向老教师学习,尽快成为教育教学骨干;开展一次讲堂活动。
综上所述,在学校管理中,开展阳光愉心工程,教师小合唱、趣味活动、礼仪培训、心理健康培训等专题活动,让教师们激情工作、诗意生活、优雅绽放。
参考文献:
[1]李雯业.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学管理改革研究——以杜郎口中学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马 霞.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性化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