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致
摘 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强化传统美德教育,特别是孝文化的渗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青少年孝文化培育面临不容忽视的困境,在社会发展、家庭生活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渗透。学校在强化德育工作和开展孝文化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空间等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孝的美德。重点应当抓住五个方面:一是设置孝文化研究课题,统筹推进孝文化教育工作;二是打造孝文化宣传阵地,致力营造孝文化浓厚氛围;三是推动孝文化进入课堂,全力推动孝文化入脑入心;四是组织孝文化丰富活动,课外渲染孝文化优良传统;五是实施孝文化系列评选,努力培树孝文化先进楷模。
关键词:学校德育;孝文化;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7-0022-02
百善孝为先,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不仅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也净化了社会风气,让每一个社会的个体得到了陶冶和提升。孝文化在当前应当得到格外的重视,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因此要将孝文化充分融入学校德育之中,使這一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当前青少年孝文化培育现状分析
一是社会发展中孝文化熏陶有所弱化。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快餐文化的社会,各种拿来即读的流行文学、鸡汤文字得到了快速的普及与推广,中华民族深厚的底蕴,特别是一些传统的美德却占据很少的份额。纵观整个社会生活,有关弘扬孝文化等传统美德的氛围相对淡薄,影视作品、宣传阵地、主题活动等均是如此,只有在文明创建等关键节点才能有所体现,导致整个社会孝文化的氛围不够浓厚。
二是家庭生活中孝文化没有充分宣扬。当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两代三个家庭围着一个孩子转,父母长辈给予他们的是无微不至的关爱,是倾其所有的给予,是两代六口人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照料,且没有对他们作出更多的要求,要求他们反哺甚至感恩的意识也不够强烈。孝文化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眼中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他们更多的是单向给予孩子关爱,导致在家庭生活中缺乏弘扬孝文化的强烈氛围。一些孩子不懂得感恩,和父母有代沟,对父母的关爱有逆反情绪等,都是孝文化欠缺带来的后果。
三是学校教育中孝文化缺少发掘渗透。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教育工作都应当高度重视孝文化的发掘,除了现行思想品德等教材中蕴含的孝文化之外,更多的时候需要学校和教师去发掘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学校工作实际、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的格言、词语和方式方法。许多学校在这一方面缺少研究,整个校园孝文化宣扬相对薄弱,且没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孝文化的理解,导致整个孝文化在校园里没有得到充分的普及与推广。
二、学校德育重视孝文化教育的意义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战场,将孝文化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具有三个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学校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从学科教学到课外活动,从现行教材到校本课程,从校内活动到校外基地,孝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发掘得当,就完全可以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其次,学校拥有优秀的德育师资力量。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是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将孝文化融入其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让他们受到全方位的深刻教育,这也是学校开展孝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
最后,学校拥有孝文化教育广泛空间。从思想品德等课程的教学到课外组织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和班级举行的一系列与孝文化相关的活动等,学生可以在其中接受孝文化教育熏陶。从班级到校园、从校园到校外敬老院等各种场所,丰富的资源、广泛的空间让孝文化教育能够如鱼得水。
三、立足青少年身心特点,在学校德育中大力弘扬孝文化
在学校开展孝文化德育工作,关键是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生身心特点,特别是精准把握他们的思想实际,想方设法将孝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重点可以抓住以下五个方面:
(一)设置孝文化研究课题,统筹推进孝文化教育工作
孝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抓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孝文化研究一定要放到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和强化。学校层面要将孝文化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板块,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对此,应当在教育发展规划、教学工作计划等方面充分体现,特别是要单独设置孝文化研究课题,将其单列出来加以高度重视。首先要完善孝文化研究的组织力量,应当明确分管领导牵头,相关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德育处、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充分整合校内研究力量,推动孝文化教育的研究深入开展。其次要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研究课题,除了向教育部门申报之外,宣传、共青团、民政等部门开展的一些项目研究也可以积极申报,争取工作经费和智力扶持。最后,在整个课题研究中,要细化相关职责和时间节点,对课题组的每一位同志所应当承担的工作职责予以明确,对各项研究的时间节点、成果展示方式、转化路径等也要进行充分的明确,进而在全校统筹推进孝文化工作。
(二)打造孝文化宣传阵地,致力营造孝文化浓厚氛围
开展孝文化德育工作,必须让学生身处浓厚的环境中,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孝文化的存在。对学校而言,首先要充分发挥固定阵地的作用,校园画廊、班级板报包括宣传标语等,这些固定的宣传阵地要充分融入孝文化的内容。除了要在平时的版面中安排专门的孝文化宣传栏,还要结合重阳节、感恩节等重要节日时机出刊专栏,在校园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大家时刻感受到孝文化的存在。其次,要充分运用好校园广播、校内闭路电视等宣传媒体,播放有关孝文化的先进典型,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学生看得见典型、听得到先进的声音,使他们能够自觉对照先进典型,反思自身存在不足,让孝文化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有孝心、有爱心的人物成为他们自己自觉对照的标杆。另外,还要运用好网站、博客等宣传媒体。学校网站中应当设置专门的孝文化专栏,宣扬传统美德,推荐模范人物,开展网络互动等,使学生深刻领悟孝文化的内涵,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三)推动孝文化进入课堂,全力推动孝文化入脑入心
在孝文化宣传教育中,课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教师要积极策应学校整体孝文化活动的安排,按照课程在各学科充分植入孝文化内涵。首先在学科教学中,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应首先植入丰富的孝文化教育内涵,其他学科也要积极策应。其次,在课堂范畴内开展各种主题班会、专题研讨等,这也是孝文化渗透的重要场所和载体。要通过开设专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懂得感恩长辈、感恩父母,让孝文化在他们脑海中扎根,这对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消除他们和家长之间的代沟,让其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家庭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且对引导青少年思想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结合各班级开展的团队日活动,也要渗透孝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動,每一位学生在其中都要受到深刻的洗礼,将孝文化与团队日活动主题结合起来,与团员等先进群体的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孝文化在课堂的渗透力、影响力,使学生受到更加深刻的教育引导。
(四)组织孝文化丰富活动,课外渲染孝文化优良传统
大力弘扬孝文化,除了抓住课堂契机进行渗透之外,更重要的环节是要进行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在课外活动组织中,首先要发挥好孝文化课外基地的作用,利用重阳节等契机,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送去温暖,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孝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孝敬老人是一种内心的操守,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孝文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课外与孝文化相关的展览活动,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参观学习,受到孝文化的深刻教育,这种直观形象的教育比起空洞的口头说教效果更为明显。其次,要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主旋律,在课外组织学生讲述搜集到的有关孝为主题的人物、事件,可以是报纸、杂志、网络中搜集的,还可以是生活中看到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谈一谈,在讲述的过程中感受主人翁孝的美德,使自己的思想意境得到升华。最后,在学校的活动安排中,各种文娱活动、庆典活动也是渗透孝文化的重要场所。班级组织的晚会、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活动等,在渗透孝文化方面也有着丰富的载体,可以在文娱表演中穿插有关孝文化的节目,在才艺展示中渗透孝文化的深厚内涵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孝文化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五)实施孝文化系列评选,努力培树孝文化先进楷模
在中学生的生活中,通过评选活动能够营造浓厚的竞争氛围,使孝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弘扬。首先,可以积极策应学校每学期的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增加有关孝这一美德的奖项,通过事迹展示、民主投票等环节,参与学校十大孝星评选活动。也可以开展班级类似的活动,使弘扬孝文化、宣传先进典型成为主旋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崇德向善、孝敬长辈的积极情感。其次,要通过孝文化相关的艺术创作评选,营造浓厚的氛围,可以是以孝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评选、以孝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等,这些都应当在营造校园浓厚孝文化氛围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学校和教师还应当策应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开展的各种评选活动,例如,地区知名人物评选也有涉及孝这一方面的,因此可以积极发掘身边的人物,参与网络投票评比活动等,进一步弘扬孝文化。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孝文化是重要板块,应当高度重视。学校和教师在推动孝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以教科和德育两条线牵头,教研组、课题组作为中间环节,相关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积极参与,构建层级分明、分工明确的协作推进机制。二是要充分整合德育资源,将学科资源、活动资源、校外活动资源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构建立体化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德育工作深入开展。三是要发挥校外基地作用,建立定期联系活动机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感受孝文化,实践孝文化,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得到陶冶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伟环.探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及其措施[J].学周刊,2017(22):173-174.
[2]马淑琴.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数字化用户,2018,24(4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