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域里的高职院校军训育人路径

2019-04-17 00:54刘颖
文教资料 2019年4期
关键词:供给侧

刘颖

摘    要: 学生军训作为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的战略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打破传统思维限制,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在供给侧背景下,通过对高职院校军训育人进行定位,从高职院校军训训练质量、军训活动安排及军训日常管理三个方面剖析高职院校军训育人的困境,并从方向引领、内涵培植和形式创新三个层面提出军训育人新路径,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 供给侧    军训育人    育人路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学生军训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的长远战略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2008年全军学生军训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军训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军训的政治育人功能。”[2]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挖掘大学生军训的育人功能,切实开展养成教育,增强国防教育的时效性,对于开展国防教育、军事训练、推动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热词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供给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角度出发,用改革的方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扩大市场的有效供给,以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和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军训育人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大变革、大发展中面临着改革的重任。“供给侧改革”为高校军训育人运行机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解决军训育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二、供给侧背景下高职院校军训育人定位

在供给侧改革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军训育人工作必须科学界定军训育人的角色功能。着力提升军训育人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等育人功能,保障学生在军训过程中接受思想文化教育。

1.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强思想引领。

高职院校通过部队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军事理论、军事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功能。军训是学生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评价和认识自己,在实践中感受军人优良的品质,了解中国军人为保卫领土完整做出的不懈努力。高职院校在军训中将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思想观念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内心培植以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观念,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目标。

2.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和团队意识,强化价值塑造。

现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强,讲究“个性”,容易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思想。在军训中,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各项活动,都以集体形式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比、正、创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逐渐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坚强堡垒。同时,铁的纪律让大学生懂得了“一切行动听指挥”、“令行禁止”的真正内涵意义。在军训中引领学生在教官的感染教育中提高价值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教育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智能素质,促进能力提升。

军训由军事理论及军事训练组成,涉及“军事思想”、“现代国防”等十几个理论实践内容,是集各门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军事课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还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军训,以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能素质。

三、供给侧背景下高职院校军训育人困境

1.训练内容“供小于求”。

目前,高职院校军训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在2周-3周,有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受制于承训部队自身硬件素质条件取消了部分非必须训练内容,部分高校“队列训练”课目占军事训练时间的80%以上[3],单调枯燥的训练与个性鲜明的新时代大学生的训练热情不匹配,让很多学生将军训定性为艰苦的身体训练,难以达到促使学生学习与自我提升的育人目的。

2.活动安排“供不应求”。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独特、实用色彩明显,外表高大成熟但心理调适能力不强,强调个人价值,具有较重的精神负担[4]。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军训活动局限于以往的主题项目,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军训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凝聚力不强,且活动缺乏主题性与引导性,活动内容对军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涉猎较少,学生难以在活动中加深对国防教育与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了解。

3.教育管理“供小于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的相关规定,学生接受军事理论课程不少于36学时。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专职专岗的国防教育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的育人目的。在学生军训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很难做到配备专职辅导员全天候负责军训工作,辅导员兼职从事军训思政教育工作往往“力不从心”。在军训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高職院校未将军训中积淀的育人成效加以巩固。

四、供给侧背景下高职院校军训育人路径研究

在供给侧背景下,根据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规律及高职院校军训育人困境和成因,科学探索军训育人路径,从方向引领、内涵培植和形式创新三个层面厚植军训育人优势。

1.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校准训练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社会精神风气。高职院校训练内容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校准训练方向,让学生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作风。在军事技能训练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体能及队列技巧的训练,还要在训练中以部队、军训的好传统、好作风、好习惯感染和影响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除常规技能训练外,军训中的理论课程也应与时俱进,既注重国防历史、经典案例的讲授,又积极引入前沿的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及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等内容。

2.以文化活动为依托,厚植军训内涵。

军训既肩负着高校育人的思想政治功能,又担负着国防教育的重要使命。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意识,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5],将校园文化融入军训活动是军训育人深入有效的必备法宝。

首先,营造弘扬社会主旋律及浓厚军事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通过校园、广播、报纸等渠道为军训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除常规技能训练外,可以通过班级党建活动、学校校史及承训部队事迹讲解等活动将校园文化活动融入军训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崇高理想。再次,通过开展国际形势讲座、紧急避险疏散演练等新颖有吸引力的训练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训练热情,增强国防观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创新与学习能力。最后,结合校园主题活动,开展新老生标兵事迹报告会、表彰先进、分列式演练等多项活动作为展示大学生精神风貌的有力载体,同时有助于巩固军训育人成果。

3.以新兴媒体平台为媒介,创新育人模式。

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平台日益成为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成為高职院校学生交流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充分运用新兴平台创新军训教育管理形式,延伸高职院校军训的育人手段。一方面,通过建立军事理论互联网交流及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多样化多形式的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依靠新媒体的检索和存储能力,建立全面的军训网络信息库。学生可以从中检索国防教育等相关信息,同时高校可以了解学生关注的焦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及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崔乃鑫.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全军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二0一四年学生军训工作要点[J].国防,2014(4).

[3]邱亚龙.高校大学生军训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J].文学教育,2018(02):140.

[4]李环宇.高校大学生军训育人功能现状与优化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09):141.

[5]李明.校园文化建设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254-256.

猜你喜欢
供给侧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