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龙龙
广东省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 (汕尾逸挥基金医院),广东汕尾 516600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重症,以早产儿为主要患病人群,主要是因为早产儿的肺合成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引起的以呼气性呻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以及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严重性呼吸系统病症。虽然病情稳定患儿可在患病后的3~4d好转,但部分病情危重者死亡率高[1-3]。以往临床采用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及呼吸支持治疗,已经能使得超过90%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存活。随着近些年来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方案的愈渐广泛,更是给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次研究旨在探究Bi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案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此次研究对象是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纳入时间为2014年10月~2017年10月。经伦理委员会通过,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28例、22例;胎龄27~33周,平均(30.15±1.05)周。观察组中:男女患儿27例、23例;胎龄28~34周,平均(30.47±1.13)周。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4-5]:(1)综合症状体征、胸片检查结果,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2)知情自愿参与,医院伦理部门批准。排除标准[6-8]:(1)先天性心肺发育异常;(2)宫内严重感染;(3)吸入性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清理呼吸道,行气管插管,给100mg/kg剂量预热至37℃固尔苏(进口药品,意大利 Chiesi Farmaceutici S.p.A.注册证号:H20080428),在10min内分三次经气管插管缓慢注射固尔苏混悬液。用药后6~12h,根据恢复情况选择重复治疗1~2次。
BiCPAP:使用费雪派克无创呼吸机,连接患儿鼻腔和呼吸机,氧气初始流量设定为4~6L/min,病情稳定后可调节到2~4L/min,吸入氧浓度为30%~50%。患儿病情稳定时,可停止使用BiCPAP,改用普通面罩吸氧。
(1)评估两组的治疗成功情况,若患儿病情未好转、恶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则表明治疗失败[9-11]。(2)统计两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3)对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24、48h的PaO2、PaCO2进行测定和比较。(4)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腹胀、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资料和对比数据分析处理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在两组比较过程中,涉及到的计量指标以(±s)的形式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对比中涉及到的计数指标以[n(%)]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6.0%,其余2例患儿病情无明显好转,接受有创呼吸辅助治疗;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84.0%。治疗失败的8例患儿中,4例患儿病情无明显好转,3例患儿病情出现恶化,另外1例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均需要接受有创辅助呼吸治疗。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比较[n(%)]
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显著要比对照组患儿呼吸困难缓解时间短,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比较(±s,h)
表2 两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比较(±s,h)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治疗后6、24、48h的PaO2较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PaCO2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6、24、48h,观察组患儿的PaCO2水平较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的50例患儿中,有1例患儿出现腹胀,1例出现气胸,1例患儿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的50例患儿中,有2例患儿出现腹胀症状,2例患儿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8.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P=0.695 > 0.05)。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PaO2比较(±s,mm Hg)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PaO2比较(±s,mm Hg)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6h 治疗后24h 治疗后48h观察组 50 40.15±5.26 65.23±8.58 69.69±8.54 73.65±10.12对照组 50 41.02±4.87 49.86±7.47 53.33±7.85 59.67±10.22 t 0.858 9.553 9.972 6.873 P 0.393 0.000 0.000 0.000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PaCO2比较(±s,mm Hg)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PaCO2比较(±s,mm Hg)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6h 治疗后24h 治疗后48h观察组 50 57.88±6.36 50.21±6.32 46.68±5.08 40.73±8.21对照组 50 57.89±6.15 57.48±5.99 58.78±5.21 53.32±7.46 t 0.007 5.904 11.758 8.025 P 0.994 0.000 0.000 0.000
BiCPA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创呼吸呼吸,可以让肺泡稳定扩张,以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增加肺功能的残气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分布在肺泡内表面、以磷脂和特异性蛋白质混合物为主要成分[12-14]。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肺表面的张力,使肺泡内压保持稳定,对肺泡扩张有利,同时可以维持通气循环,为气体交换起到促进性作用。采用Bi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的治疗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方案各自的优势,操作简单,使用安全,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体效果显著[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84.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不仅能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比率,而且还能通过气道扩张,增加潮气量与每分通气量,对塌陷的气管起到扩张作用,加强功能残气量,随着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提高气体交换、减少呼吸做功,继而降低机械通气有关的肺损伤、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本次实验数据结果提示:两组患儿治疗前的PaCO2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6、24、48h,观察组患儿的PaCO2水平较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分析数据,可见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肺泡氧合能力,纠正其组织缺氧、二氧化碳主流,随之pH值也会得以有显著改善,更能获得好的肺换气、通气功能。另外,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稍低于对照组的8.0%。可见,由于联合治疗方案更能改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因而降低了其氧中毒风险,因此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
总的来看,与单用BiCPAP治疗的患儿相比,采用Bi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成功率高,呼吸困难缓解时间短,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这说明采用Bi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案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本结果与以往报道中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相似性[16],这说明此次研究结果是具备科学性和可信性的。
综上,采用Bi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总体效果显著,成功率高,可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