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将创新意识引入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并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方式,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有着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两方面的内容。相比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完成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学也能更深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力度不足
实验教学是对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的补充。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更为直观的发现物理知识的内涵,增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物理教师受限于多种因素的不足,很少以实验教学的方式授课。这使得学生长期在理论教学的模式下很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进而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缺乏动手操作的经验。
(二)没有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导致学生的实验教学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相应的创新能力难以提升。因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强化对实验教学的侧重,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从而增进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融入效果,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三)实验设计安排不合理
物理实验并非学生的考試科目,因而在初中教学中往往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这使得教师在安排实验教学时往往没有经过细致的考虑,进而导致学生的实验安排缺乏规划性,与理论教学的联系也不紧密。同时,在繁重的学业压力的影响下,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验时间,致使实验教学的效果难以提升。学生在实验中常常会出现结果数据不准确,操作流程出现失误等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实验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二、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以提问的形式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全面培养,需要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在理论教学中的所学,从而促进对自己创新意识的培养,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向学生提问,促使学生对实验问题展开思考,并能让学生紧跟教学节奏的变化。同时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三种表面粗糙度不同的水平面,并让同一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观察木块最终的运动距离。随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木块在哪种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最长,为什么”?“假设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力),木块最终的运动情况会怎样”?通过这类问题引发学生对木块运动过程中思考,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通过创新实验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
初中物理教学尚处于基础阶段,相应的实验教学也以简单实验为主,并且实验中需要的理论基础也多是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学过的,相对较为简单。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教师很难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得到高效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加深实验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挂东西的吸盘等物件,并将两个吸盘对接,挤出盘内的空气,最后在将它们拉开,体会用力的大小。在这种实验方式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类似的物品,并重复进行实验,体会实验教学的乐趣,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以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吸引着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究。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获得相应的结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探究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测出石块和空杯的中立,随后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空杯中,测量此时石块的重量以及溢出的水的重量,观察数据之间的联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其他材料为实验对象,观察阿基米德原理是否适用,从而增进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总结
实验教学是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宇.探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0(19):7.
[2]于放.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20(16):67+69.
[3]唐朝霞.浅析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5):112.
谢直红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