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就业市场对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探索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例,在分析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出发,探讨了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对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并提出了保障措施:加快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强化实践型教师培养;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建设;改革考试制度与方法。
关键词:商务经济学;课程体系;创新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12-0087-04
一、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以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互联网衍生服务业,尤其是商业大数据分析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商务环境的变化对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商务经济学是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中的特设专业。2014年兰州财经大学第一个开办商务经济学专业。2015年哈爾滨商业大学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上海商学院、铜陵学院等高校第二批开办商务经济学专业。201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广西财经学院,2017年安徽新华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18年新乡学院、武汉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海南大学等高校先后开办商务经济学专业。商务经济学专业顺应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下经济社会对综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在强化商务经济理论和实务的基础上,培养适应现代服务经济要求,具备商务分析、商务运营与商务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人才。由于商务经济学是新开设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处于摸索和完善阶段。开展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成为中国16所已开设商务经济学专业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将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及时充实到商务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中去,多角度、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支撑和完善商务经济学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容,把培养商务经济学专业大学生创业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形成创新品格、提升专业能力当作目标,把培养商务经济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应用素质和能力作为发展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围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商务经济学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和创业就业水平的提升,使当代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高等院校办学的根本宗旨是培养人才,而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课程建设的质量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1]。商务经济学作为新开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课程设置的理论完整性与就业注重实践创新性的冲突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内容。高等教育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任意选修课等课堂教学课程及专业实验和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课程[2],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人才市场对商务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是按照企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来招聘,企业希望学校能够按照不同岗位需要的知识结构体系来设置课程,要求应聘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由于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求存在差异,使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课程设置与学校教授理论知识完整性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二)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我国高等院校商务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其他相关课程开设较少,大多没有结合行业发展特点或学校的强势学科进行设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商务经济学专业需要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中增加实务类课程的比重和学时。专业课程一般是在学生的大二阶段开始陆续开设,学生对专业或者就业方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目前的专业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不同就业方向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的设置应该更加广泛,增加选修课程的门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就业方向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三)实践环节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国内开设商务经济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教师绝大多数是国内各高校的毕业生,国外高端人才引进较少。由于商务经济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不仅要求教师需要掌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现阶段大多数教师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滞后于行业发展的情况。实践型教师匮乏已成为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发展的瓶颈之一。
(四)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滞后
商务经济学专业作为新开设专业,其建设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大多数高等院校非常重视新专业的建设和投入,但是支持实践教学的软硬件配备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从计划申报到建设完成需要一定的周期,适合商务经济学专业实训和实践软件的选择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受到了支持实践教学的软件硬件的制约。
(五)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开设商务经济学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较小,并且主要集中在实践环节,一些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很少。实践教学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认识、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不仅仅包括上机实验和实训,还应该包括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学年实习、毕业实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提升应对市场、企业环境等变化的能力。
三、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商务经济学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加快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围绕商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立课程体系,其指导思想是:强化基础课程,拓宽专业课程,增加实践课程,使课程设置做到系列化、层次化和系统化,充分体现注重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商务经济学专业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压缩了理论课学时,降低其所占学分比例;整合相关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状况,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了实验实训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并积极创造条件,保证该类课程的正常开设;加大了假期社会实践、公司创建与运营实习、创新创业实践和学科专业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比重。为突出办学特色,尤其是贯彻“经管法融合,商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按照“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科基础、把握专业核心知识、凝练专业方向、突出能力培养、注重个性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思路,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务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课堂教学包括通识教育平台(通识基础课、通识选修课)、学科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学科选修课)、专业教育平台(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包括通识教育实践环节、专业教育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
(二)构建多层次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1.增加课内实践的学时。商务经济学专业课内的实践涉及12门课程,合计课内实践共计178学时,折合学分为9.37学分,分别占本专业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平台合计总学时(2432)的7.32%,总学分(140)的6.69%。商务经济学专业课内的实践体现在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平台。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程涉及4门,合计5.69学分,102学时,分别占本专业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学分、学时(928+46)的9.33%和12.32%;学科教育平台涉及2门课程,合计1.2学分,32学时,分别占学科教育平台学分、学时的2.45%和3.9%;专业教育平台涉及6门课程,合计2.03学分,44学时,分别占专业教育平台学分、学时的8.46%和8.33%。详见表1。
2.加大单独实践环节的学时比重。为了满足商务经济学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体系中还增加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比重。商务经济学本科专业在第6学期暂停课堂教学3周,集中在经管实践中心进行公司创建与运营实习;第7学期暂停课堂教学2周,集中在经管实践中心进行专业综合实践;第8学期第1—7周用于毕业实习,第7学期第15—16周和第8学期8—13周用于毕业论文的撰写。商务经济学专业单独实践教育环节选修的4门选修课程中,学生至少选修3学分,学时3周。实践教育环节选修课程中应选修的最低学分占实践教育环节总学分(34)的8.82%,最低学时占总学时(41周)的14.63%。
(三)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不能仅以传授知识为主,还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3]。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商务经济学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部分是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辅助,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课程有:科研与经营管理实践、学科专业竞赛、创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类实训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内外相关竞赛,如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互联网大赛等多种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鼓励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关注学科前沿问题,开展相关第二课堂活动,认真学习专业课程,探究相关课题,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形成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等相关成果,直到毕业论文的撰写,形成系统化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把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外课堂,在大四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学年实习,通过实地参观、请相关企业管理者作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未来参加工作的适应性,为毕业就业做准备。在实习过程中,针对企业的具体需求,让大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实习实践切实感受自身的工作能力,充分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4]。同时,重视对实践环节的考核评价与总结,使学生能够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通过专业导论帮助学生明晰学习与就业方向
专业导论课能使大学生了解本专业内涵特点、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专业涉及的主要學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等,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较系统的专业认识。由于在选报专业时对专业没有清晰的了解,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或被动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育。例如,通过专业导论介绍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帮助新生了解今后的就业方向以及不同职位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介绍学习心得,帮助低年级学生加深对专业学习的认识和了解;在选课之前介绍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目的,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选修课。这些专业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就业方向,而且能够促进他们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累积,通过专业学习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
四、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综合配套环境和条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是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团队成员能形成优势互补,以团队合力推进教学改革。每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首要任务是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修订以学生为本、强化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实践、注重实效为原则,使之适应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之后,商务经济学教研室立即组织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修订之前,教研室进行了充分讨论,广泛听取来自教研室的意见。专业课程教师严格按照修订的教学大纲教学,保证教学大纲能够真正执行。同时,在教学团队中老教师要起带头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强化实践型教师培养
商务经济学专业的师资建设应本着“外引内培、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大教师的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内部培养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新引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培训,要求新引进教师在第一学年要去旁听教学名师的课,以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在正式授课之前在教研室和学院进行多次试讲,试讲合格后才允许上讲台。完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以教研室为依托,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在教研室内以结对的形式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帮扶活动。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学术会议,开阔学术视野。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和交流,使其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强得到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共享其他高校的优质教师资源和企业的高级商务人才,聘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授课或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同时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使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
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要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其中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依靠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来完成,因此,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专业特点、课程要求慎重选择实习基地,根据专业实习的特点与相关实习基地签订了协议、明确了实习组织和实施有关的协议内容,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工作,促进了实习质量的提高。加快支持商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软件、硬件的配套建设。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践平台。商务经济学专业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力推动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
(四)改革考试制度与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考试的方式也应该更加多元化。考核手段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开卷、闭卷、撰写小论文、口试等多种考试形式。在评价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加大过程管理力度,学生成绩评定时平时成绩至少占30%,平时成绩考核项目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自行确定,考核项目类型不少于3种,如课后作业、单元测验、期中考试、阶段性论文、课程论文、调研报告、出勤和课堂提问等。专业知识教育和素质能力教育并重,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五、结语
商务经济学作为教育部本科目录中的特设专业,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不断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社会对商务人才的需求为衡量标准,使得课程体系的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研究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快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对于培养合格商务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冰.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8,(2).
[2]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8-14.
[3]张如庆.基于KSAO模型构建商务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 体系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7,(4).
[4]杨潞霞.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J].计算机教育,2018,(1).
收稿日期:2019-04-15
作者簡介:赵英霞(1975—),女,山东招远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物流研究。
基金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项目“商务经济学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
课程建设研究” (SJGY20180234);2018年度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商务经济学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研究”(HSDJY201806(Z))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