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仲则对《文心雕龙?知音篇》的接受

2019-04-16 08:08王春翔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知音

摘 要:黄仲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文心雕龙·知音篇》的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知音观念。刘勰在《知音篇》中探讨的知音问题是就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批评而展开的,黄仲则的知音观则更进一步:知音概念不仅限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更是对作家人格的不自觉地高度认同。我们要想理解黄仲则表达不遇与愤懑的诗篇,也应当去了解《文心雕龙·知音篇》的意旨。另一方面,黄仲则在其诗歌中大量套用、化用《文心雕龙》的文意、语句的这种现象,也可以作为《文心雕龙》在清代的接受史研究的一个补充。

关键词:黄仲则;《文心雕龙》;知音

作者简介:王春翔(1994-),男,辽宁省大连市人,辽宁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诗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02

历代学者对黄仲则的研究基本都是关于其人、其诗、其词,而少有涉及黄仲则的文学观。本文则试图另辟蹊径,通过分析黄仲则诗中化用《文心雕龙·知音篇》的句意、文辞来提炼出黄仲则的知音观念,并以此对《文心雕龙》在清朝的接受史做出些许补充。

清初以降,研究《文心雕龙》的学者日益增多。黄叔琳作《文心雕龙辑注》,使得《文心雕龙》有了一个相对较好的通行注本。修四库全书时,纪昀又对《文心雕龙》大加褒扬,谓其“自汉以来,论文者罕能及此。”[1]并亲自评点《文心雕龙辑注》,足见其对《文心雕龙》之重视。

黄仲则生于乾隆十四年(1749),卒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所处时代,正是《文心雕龙》一书名声大噪之时。黄仲则博览群书,理应研读过在当时并不难求的《文心雕龙》。况且黄仲则后来入四库馆五年,为誊录生,受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纪昀管辖,私下亦有交游,很有可能受到纪昀的影响,更加重视《文心雕龙》这部旷世名著。

而实际上,化用《文心雕龙》语句的现象,在黄仲则的诗集中也是很常见的。由于本文着重要论述的是黄仲则对《文心雕龙·知音篇》的接受,因此在这里只能简单举几个例子。

《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原文:“悄焉动容,视通万里”,黄仲则在其诗《天都峰》中化用为:“孤心入卑视,八表何寥寥。”[2]133原文:“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黄仲则在其诗《屠清渠丈过饮醉后作山水幅见遗》中化用为:“意象独到无专师。”[2]59原文“言所不追”、“理郁者苦贫”,黄仲则在其诗《雨中过夹山》中化用为:“奇赏逝莫追,理境郁难拓。”[2]206再比如《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原文:“物色之动,心亦摇焉。”黄仲则在其诗《大造》中化用为:“触物感斯集。”[2]148原文:“且《诗》、《骚》所标,并据要害,故后进锐笔,怯于争锋。”黄仲则在其诗《写怀》中化用为:“如何辛苦为诗后,转盼前人总不如。”[2]138

黃仲则对于《文心雕龙》的借鉴与化用并不只局限于几处诗句,通观其诗集,化用《文心雕龙》语句、文意之处比比皆是,而又以《文心雕龙·知音篇》为最多。

黄仲则在其诗《润州道中》中感慨:“千古几知音?”[2]489乃是借用《文心雕龙·知音篇》的开篇语:“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来表达自己与刘勰一样,认为自古以来,真正的知音如凤毛麟角。由于坎坷的人生经历,黄仲则切实感受到了知音难遇的滋味。黄仲则以诗名立于当世,其思力不在制作时艺,很难从科举中脱颖而出,再加上其性格孤傲,为人所忌,故而他在生活中屡屡碰壁,受人白眼。因此,黄仲则接受了《文心雕龙·知音篇》对于知音何以如此难遇的解释。黄仲则在《杂诗》其二中写道:“流俗徇耳食,真赏难可遇。闻声或相思,日进反不御。”[2]81这首诗的前一句和《文心雕龙·知音篇》中的:“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语意相同。后一句套用了《文心雕龙·知音篇》的一句:“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黄仲则非常赞同刘勰“深废浅售”、“贱同思古”的观点,认为自己虽天才绝代,而知音绝少,世所不容的原因就在于此。

黄仲则一生五应江南、三应顺天府乡试,均名落孙山,而时人大都以功名出身论英雄,这对于以天才自诩的黄仲则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屈辱。然而黄仲则对于自己的才华依然是相当自信的,他把自己穷困潦倒的际遇归结为世人流俗,不辨珍宝。黄仲则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找到了完全符合他自我认知的观点,这令他大为感动,并将刘勰的这些观点在诗中加以抒发,以浇其胸中块垒。《文心雕龙·知音篇》有云:“夫麟凤与麏稚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稚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黄仲则在其诗中借刘勰之语以抒己怀,其诗《偕容甫登绛雪亭》云:“麟麏稚凤世莫别。”[2]73《杂诗》亦感慨道:“隨珠可照夜,胡为悲暗投。”[2]112这两句诗和《文心雕龙·知音篇》不单语意、事义相同,连语言上也极为相似。《文心雕龙·知音篇》这短短一段文字竟被黄仲则两次入诗,足可见黄仲则对《文心雕龙·知音篇》的喜爱与重视,更说明了黄仲则对于《文心雕龙·知音篇》观点的承认与接受。

其实,像上述这些套用、借用、化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理论、观点、语言的例子,在黄仲则的诗中还有很多。比如“此庄周所以笑《折杨》,宋玉所以伤《白雪》也。”以及全文最后的赞语中的“流郑淫人,无或失听”表达了曲高和寡的悲慨和对有识之士区分雅俗的期待。黄仲则对于刘勰的这种审美观念与理想是赞同的。他在其诗中应和刘勰:如其诗《和容甫》其二曰:“谁令黄钟节,掩以瓦釜鸣。”[2]75《贾礼耕用昌黎石鼓歌韵赠诗和赠一首》曰:“我生耳不别风节,而爱清庙明堂歌。夔襄子野不在世,奈此哇咬群声何?”[2]251《武昌杂诗》其一曰:“谁信曲高真和寡,至今《延露》总难闻。”[2]48如此频繁的在诗中以音乐之雅俗来阐发自己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正是黄仲则研习《文心雕龙·知音篇》并心领神会的结果。再如《杂咏》其六中,黄仲则自况于扬雄:“奇字世不识,不知读何书?”[2]6乃是化用了“酱瓿之议”之语等等。

虽然上述这些例子或有可能是黄仲则参照了古代文论的其他篇章而创作的,但是如此大量的诗句与《文心雕龙·知音篇》的文意相契合,也能够说明《文心雕龙·知音篇》对黄仲则的思想确实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黄仲则的知音观念相对于《文心雕龙·知音篇》来说有两个发展。

首先,刘勰在《知音篇》中所探讨的知音问题更多的是针对于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批评上,而黄仲则的知音观则更进一步,他认为,知音不只是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而言的,更是对于一个人的人格的不自觉地高度认同。所以知音者对黄仲则而言,不仅仅只是一个赏识者而已,更是在心灵上能够相通的挚友。黄仲则对待知音,颇有古人“国士遇我,国士报之”之风。因此,当十八岁的黄仲则遇到了亦师亦父的邵齐焘时,“亦感所知遇,遂守弗去。”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公卒,益无有知之者,乃为浪游。”[2]1乾隆三十九年冬,黄仲则与同窗好友洪亮吉共赴常熟,拜祭其师,“夕登虞山,游仲雍祠,北望先生墓,慨然久之,曰:‘知我者死矣。”[3]65黄仲则对知音之重视,在失去知音后的痛苦,由此可见一斑。

黄仲则在诗中则往往用“同袍”来代指知音。如其诗《明州客夜怀味辛稚存却寄》:“念我同袍人,按铗起叹息。悲欢共情愫,来往溯晨夕。各抱百年忧,念我更恻恻。”[2]28《哭叔宀先生兼怀仲游》其四:“为念同袍人,中感更纡塞。疾病俱颠连,关河况阻隔。良讌讵可期,庶几梦颜色。”[2]39《十三夜复饮左二斋头》:“转侧念同袍,燕晚共羁曲。”[2]60黄仲则与他的知音们悲欢与共,情志相契,更会为对方着想,为对方的生存而忧虑,这正是“知音”的至高境界。

其次,由于刘勰的知音范畴是针对于文学作品而言的,因此,刘勰对那些不知音的俗人虽然持否定态度,但是也仅仅限于点到为止的讽刺而已。而黄仲则的知音观不单包括对作品的认同,更涵盖了对作家人格的认同。这也就意味着,不知音者在人格上是相对卑劣的,因此黄仲则的知音观念里有着快意恩仇、讥笑怒骂的一面,这使得他在诗中极力贬斥俗士庸人、蝇营狗苟之辈。我们可以发现,黄仲则在诗中经常使用两个人物的典故,分别是阮籍、祢衡。阮籍遇人不同而作青白眼的典故就在黄仲则的诗中屡次出现,如《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2]16,《舟中再叠前韵》:“但逢狂客眼同青”[2]55,《嘉禾留别郑七药圃》:“陌路久看人眼白”[2]70,《一笑》:“白眼道旁春。”[2]71,说明的是,这里有些“白眼”是别人给予黄仲则的,而黄仲则自然也不会掩饰对这些人的“白眼”。再如《和容甫》:“三五读书策,结怀嵇阮俦。生身苦非时,不得同遨游”[2]75、《山店独饮苦无美酒薄醉题壁而去》:“他年倘有步兵轍”[2]519,则直接表达了对嵇康、阮籍等放怀恣肆,不合俗流的一种向往。相对于阮籍而言,历史上的祢衡对待俗世浊流要更加激愤,对抗的后果也更加惨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黄仲则为纪念祢衡所作之诗《鹦鹉洲》也是最为饱含激荡抑塞之气的:

朝发汉阳郭,言访鹦鹉洲。

沙浮草萋碧,中有万古愁。

我昔悲正平,怀刺无所投。

继复愧正平,随地成羁留。

依人而嫚骂,若与性命仇。

惜不死奸操,深计为所售。

士生处乱世,无才匪深忧。

竖子亦已矣,俯仰悲千秋![2]47

黄仲则在这首诗中既抒发了和祢衡一样的知音难觅之感,又用祢衡骂座之典对卑劣的不知音者进行唾骂,其诗《悲来行》:“悲来举目皆行尸”[2]193~194亦用此典。在其他诗句中,如《武昌杂诗》其四:“天涯谁识祢衡才”[2]49、《山寺偶题》:“十年怀刺侯门下”[2]102、《闻龚爱督从河南归》:“北海空劳荐祢书”[2]208,黄仲则亦将自己与难觅知音的祢衡相比,抒发寒士千古不遇之悲叹。

从阮籍的“白眼”到祢衡的“嫚骂”,黄仲则在他的诗中对不知音的卑劣之徒可谓是态度明确,不留情面。文如其人,在现实中,黄仲则也的确是这样做的。王昶在《黄仲则墓志铭》中记载:“(仲则)风仪玉立,俦人争慕与交,仲则或上视不顾,于是见者指以为狂……比贵人招之,拒不往也。”[3]9左辅在《黄县丞景仁行状》中也记载黄仲则:“然狂傲少谐,独与诗人曹以南交,余不通一语。”[3]97在那样一个“积百年之力,以振荡摧锄天下之廉耻”[4]的时代,黄仲则依然能够保持人格之独立,实属难得之至。

结论:综上所述,黄仲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文心雕龙·知音篇》的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知音观念。因此,我们要想理解黄仲则表达不遇与愤懑的诗篇,也应当去了解《文心雕龙·知音篇》的意旨。另一方面,黄仲则在其诗歌中大量套用、化用《文心雕龙》的文意、语句的这种现象,也可以作为《文心雕龙》在清代的接受史研究的一个补充。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6页。

[2]黄景仁《两当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3]许隽超、康锐《黄仲则资料汇编》,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龚自珍《龚自珍全集》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页。

[5]许隽超《黄仲则年谱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6]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詹瑛《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8]黄葆树《黄仲则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知音
知音
山水知音
知音少,便做一朵未开海棠
《文心雕龙》的易学思想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论《文心雕龙》象喻批评的逻辑建构特征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
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