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星 殷晓辉 邱建国
摘 要:如何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校外体育消费需求,构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是一个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分析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与服务模式内容,提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目标、路径、建议。建议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家校结合的方式,逐步完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实现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服务模式;体育需求;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 812.5 学科代码:04030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How to meet the diversified consumption needs of teenager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nd construct the service mode of teenagersextracurricular sport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 is a problem with practical value and theore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exper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and content of the service mode of teenagersoff-campus sports serv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goal, path and sugges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 mode of teenagers' off-campus sports servic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ervice system of off-campus sports for teenagers should be gradually improved by means of government guidance, social participation, market operation and home-school cooper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ff-campus sports service for teenager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physical fitness.
Keywords:teenagers;off-campus sports service;national fitness;public sports service;service mode;sports demand;physical fitness
青少年校外體育是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如何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校外体育消费需求,构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是一个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内涵和内容,梳理构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目标依据,提出构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路径及建议。
1 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的内涵及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内容
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一个方面,其内涵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具有一致性,既包括体育的基础设施、技能培训、信息服务,也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等的体育有形产品和无形的体育公共服务。经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的观点,本研究认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指为了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有组织、有目的地提供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以外的、满足青少年课外体育需求的体育活动、场馆和场地设施。
截至2017年3月,通过CNKI检索到关于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相关论文共有616篇,涉及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内容的文献较少,而公共体育服务模式的研究莫衷一是。例如:曹可强等[1]根据不同国家的差异,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由“政府主导型”“有限政府型”“市场主导型”和“有限市场型”4种模式组成;张红学[2]认为社会治理视域下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模式包括政企协作、政社协作和政企社合作3种模式;李燕领等[3]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是由“政府主导”“广覆盖、适度水平、兼顾公平与效率”和“公共财政为主,社会资金参与”组成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共体育服务模式。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从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教育学范畴构筑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模式,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服务目标、构建路径、运行方式。其中,服务目标具有指导性,是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的核心。构建路径与运行方式必须与服务目标保持一致[4]。构建路径是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纽带,决定着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目标能否有效实现和运行方式是否有效。有效的运行方式包括选择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环节,是促进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目标实现及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由此可见,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是解决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方式问题,是研究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怎么做”的问题。
2 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构建目标依据
青少年的健康事关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直以来倍受社会关注。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要实现有效供给,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目标,这是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中,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目标是基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共体育服务理论日渐成熟和对专家访谈分析后确定的,主要依据如下。
1)我国相关政策。《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5]《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到2020年青少年体育活动更加广泛,青少年训练基础更加坚实,青少年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城乡、区域更加协调。青少年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形成更加明晰和完善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格局。”[6]可见,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是普及和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和丰富青少年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途径。
2)政界和学界人士的倡议。《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6)》[7]蓝皮书中提到:在加强政府部门协同、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多样化和品牌化、完善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等9个方面寻求我国青少年体育的突破。蔡振华在2017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上强调[8]:“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推进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统筹和完善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强化青少年运动技能培训,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研究与普及。”钟秉枢[9]认为:把应该由社会和市场发挥作用的真正交给社会和市场,利用社会资本加快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有关政策、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构建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服务网络。李相如[10-11]认为:必须靠政府、社会、市场、大众的“四轮驱动”,青少年体育才能驶上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校外活动正在成为我国青少年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校外体育成为有待开发的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与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对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进行指导或辅导就显得迫切和重要。张守伟[12]认为: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缺乏专业的指导、正规有序的组织和制度化的保障是最大障碍。
3)公共供求关系理论。公共供求关系理论是研究社会公共需求与政府公共供给之间规律的理论,主张公共供给须适应公共需要的基本规律[13];因此,平衡公共供求关系,使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需求相适应,成为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青少年对校外体育活动在数量、内容等方面的需求出现了新变化。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所提供的体育活动与服务的类型及方式,应与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新变化相一致,这就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当前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公共供求关系理论为公共体育供给和公共体育需求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研究视角,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构建研究可基于公共供求关系理论,探讨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模式构建目标。
4)当前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需求。首先,“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比赛”“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夏(冬)令营”等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着青少年体育活动形式,针对青少年的校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也在快速推进,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但是,目前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保障能力有限,资源总量投入不足,均等化程度不高,人力资源和管理人员难以满足需求,成为困扰青少年体育开展的突出问题[7]。从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方式来看,青少年社会组织力量薄弱,体育资源供给不足,特别是青少年校外场地设施等资源比较匮乏,已有体育资源优化配置不足。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体系。其次,从2010年以来,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中,50 m跑速度素质、立定跳远爆发力素质、7~18岁青少年耐力素质等指标方面呈现较为平稳的上升趋势,但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居高不下,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14]。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仍然需要继续提高,青少年校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需继续推进。
3 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构建的目标设定
依据上述,为使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当前我国教育、体育领域工作战略目标和任务相互衔接、紧密联系,根据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笔者认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长期目标是通过调整体育资源的配置,实现对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健全青少年体育组织体系、丰富青少年体育活动内容,增强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功能,促进城乡、区域青少年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满足青少年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从而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近期目标是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公共体育服務体系,通过政策激励促进城乡、不同区域青少年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协调发展,形成供给主体多元、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高效、服务优良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并且服务能力和水平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较好地体现青少年体质健康目标、全民健身计划目标。由此,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构建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中国特色的具有时代性和地方特点的,由政府主导、青少年为需求主体、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家校结合的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2)在保障部分体育事业公益性和青少年基本体育权益的基础上,全面建设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微利性、均等性、惠民性原则,因地制宜地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体系;3)以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龙头,丰富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内容,加强青少年校外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完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信息管理与服务网络平台,使广大青少年享有免费或优惠的校外基本公共体育服务;4)理顺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组织机构与中小学学校及学生所属家庭的关系,健全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建立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5)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保障广大青少年参与校外体育活动时“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有活动”,完善覆盖城乡、架构合理、功能健全、运行高效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6)将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到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进行规划和设计,拓展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投资渠道,从税收和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7)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监管制度,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活动便利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吸引广大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提高身体素质。
4 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构建路径
4.1 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构建路径与目标的相互关系
构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满足广大青少年体育需求,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保障。没有可行的构建路径就难以实现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设定的目标。在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路径与目标设定中,两者存在显著的双向互动作用。一方面,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路径可以推动和加快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构建设定的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明确的目标又会对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路劲起到引导作用。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路径要在目标的引导下进行选择,寻找能够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
4.2 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路径
基于当前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种类、特点形成了多元供给主体,这就决定了要构建多元混合型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即地方各级政府、体育组织、中小学学校和家庭结合的混合型服务模式。
4.2.1 建立以地方各级政府供给为主,体育组织供给为辅,家校结合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随着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模式的转变,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供给模式也在发生转变[15]。地方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根据我国相关方针政策通过政策等和财政支持,规划、引导与调控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培育青少年校外体育组织,发挥领导、监督与宏观调控的职能。体育非营利性组织中的志愿者团体等,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相关政策与财政支持和社会力量参与下,拓宽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渠道。体育盈利性组织则依据市场需求,开发与经营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满足青少年不同的体育消费需求。而青少年参与校外体育活动则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结合,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支持青少年参与校外体育活动,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才能落地,因此,应构建以地方各级政府供给为主,体育组织供给为辅,家校结合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如图1所示。
4.2.2 建立以微利为主,非营利性和盈利性为辅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经营模式
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虽然以非营利性为主,但场馆设施建设、维修,人员培训等,在投入的公共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满足青少年校外体育需求。在当前,要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满足青少年的体育需求,“微利”应成为公共体育服务的“普遍准则”。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以微利为主,非營利性和盈利性为辅,发挥各供给主体的联动作用,保障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可持续运行,如图2所示。
4.2.3 构建社区、学校、家庭结合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模式
我国青少年活动空间主要范围在学校、家庭、社区。显然社区能够成为实施校外体育服务的主场地[16]。当前,我国城乡社区建设还存在差异,配套的体育场馆设施还不健全,提供体育专业服务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单一依靠社区力量开展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显然无法实现。现阶段我国主要的体育场馆、场地设施和体育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而青少年所属家庭在生活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对青少年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应结合学校、家庭、社区3个要素构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3者的优势和相互作用,形成以社区为基础,学校、家庭联合推进,才能使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有效运行。
5 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构建的建议
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是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和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家校结合的方式,逐步构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实现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
5.1 以体育运动项目为引领,推动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顶层设计
充裕的校外活动时间为培养青少年体育运动兴趣与技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时间保证。这也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提供了契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应以体育运动项目为引领,进行顶层设计,将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列入国家重大教育工程,制定详实、可操作、符合实际的“青少年校外体育促进计划”,划分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职能及服务内容、方式等,并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解决影响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准入、行业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建立以政府主导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立体”通道项目,在全社会营造青少年校外公共体育活动文化氛围,使青少年课余时间在校外能参与体育活动、有体育活动场地、有体育活动指导。
5.2 健全社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功能,打造青少年“社区健身圈”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显示,社会性组织化的体育活动和个体的自主体育参与得分分别仅为14.9分和22.3分,上海市学校体育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的体育参与空间的余地相对有限,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参与渠道有待拓宽,包括“家长表率”和“社区体育服务功能”等[17]。武汉市青山区“四点半学校”、上海徐汇区“30 min体育生活圈”等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城镇化发展,需要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18]。因此,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需要健全社区体育服务功能,创新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方式,使其功能由单一向综合、由粗放向集约转变,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居住区多功能运动场馆和体育健身步道等基础设施,开展符合社区规模和青少年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青少年社区健身圈,使青少年在居住社区就能参与体育活动和进行科学的健身锻炼。
5.3 整合体育场地、场馆设施资源,增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功能
充足的体育场地和场馆设施是开展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前提条件。目前,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场地与场馆设施的建设与青少年的体育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国家级数量多于省市级数量的倒金字塔结构,青少年在校外参与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的机会还较少。要整合现有各级各类体育俱乐部、户外体育营地、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等场地、场馆资源,合理规划布局。科学设计适合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年龄段的体育器材设施,挖掘公园绿地、山体湖(河)畔等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地提升改造适合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公共体育场地,形成与城市功能相匹配的体育服务综合体,例如:山东滨州在新立河两岸绿化带建设城市绿道、广东汕头把水仙园龙湖沟绿化带改造成体育健身公园、辽宁铁岭建设了龙首山健身广场等打造了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投资、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加大各类体育场地、场馆设施的社会开放力度,增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功能。
5.4 重视人力资源培养,建立青少年校外体育辅导长效机制
体育专业人力资源是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构建之本。据调查,有81.5%的受访家长认为丰富多彩而又专业的校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高于80%的受访青少年表达了需要校外专业体育辅导或指导[10]。由此可见,校外体育活动辅导或指导是当前青少年对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潜在需求。但是,当前现有的体育专业人力资源承担青少年校外体育辅导或指导还存在较多制度层面的限制,需要在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上进行制度设计,通过校外体育辅导员队伍建设项目、校外体育志愿者培训项目、退役运动员公共体育服务绿色通道项目等体育专业人力资源建设项目,对体育专业各类人力资源进行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人才数据库,形成面向社会的青少年校外体育专业辅导长效机制。
5.5 建立体育组织参与制度,调动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积极性
要发展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在政府主导的同时,还需要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体育组织参与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必须重视制度建设。首先,需培育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市场,建立体育组织参与制度。通过体育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资金扶持、人才培养、免税政策、公共体育服务购买等调动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积极性[19]。其次,从顶层设计层面,培育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市场,推进体育组织分类管理和重点扶持机制,优化体育组织功能布局;第三,完善青少年校外公共体育服务政府购买机制,形成公共财政专项投入购买由体育非营利性组织供给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的政策和保障体系,调动体育非营利性组织积极性,增强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的活力。
5.6 有效开发互联网+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创新青少年校外体育信息服务方式
湖北省的“去运动”、重庆市的“重庆体育生活”、浙江省的“西湖健身”等网络信息平台的运行,借助互联网整合场馆资源信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最终大幅提高了体育场馆与场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在“互联网+体育”时代,发挥科技与体育结合的方式促进青少年校外体育信息服务的作用,实现青少年校外體育公共服务供求信息对称。首先,基于O2O模式的运动健身软件或网络应用程序,有效开发智能化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信息与辅导网络平台,优化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信息资源配置,高度共享体育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提高供给主体运营效率。其次,以“互联网+体育”为契机,促进体育产业行业内部交流与对话,加强网络信息平台信息沟通功能,促进制定行业标准,扶持优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发挥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综合功能与价值。第三,以互联网与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创新为突破口,推动青少年校外体育知识与信息服务方式与模式创新,实现“一点接触、全面服务”的青少年校外体育知识与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5.7 建立校外体育服务多元立体调控机制,促进青少年校外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
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监管评价调控机制是促进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目标实现和有效运行的重要机制。国际经验表明,公共服务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与方式,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总量与效率[20]。本研究构建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要建立由地方各级政府、体育组织、家庭、学校组成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实施管理委员会,对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制定、组织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目标达成度、服务满意度等定期开展评估,从而形成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评估机制、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评价认证体系等,保障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的有效运行。而且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制定、供给主体之间协调、需求方各方面权益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体育非营利性组织和体育盈利性组织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拓展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渠道,使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形成合力,满足青少年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促进城乡与区域青少年校外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5.8 打造与全民健身计划目标相适配的“升级版”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
青少年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建立健全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既是实现我国公共服务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满足青少年体育需求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发展状况,在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模式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借鉴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图3主要从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来构建适配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目标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使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更加完善。如图3所示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青少年体育需求的变化,将不断增加新的服务内容,实现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向多功能、规范化方向发展。
6 结束语
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构建首先建立各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的联系,加强场馆、场地设施等硬件资源建设,并与体育专业人力资源、体育知识与服务信息网络等软件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其次,为满足青少年的体育要求,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参与部门、运行过程方面进行研究与周密布局,并创新体制机制,将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在供给者、执行者、参与者、志愿者进行有效协调,最终实现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的目标;第三,调动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组织、体育科研院所等机构,为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提供智力支持,建立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科学研究机制,开展多层次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促进青少年校外体育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可强,俞琳.国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及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1):43.
[2] 张红学.社会治理视域下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与优化策略的研究[J].沈陽体育学院学报,2016,35(4):43.
[3] 李燕领,王家宏,蒋玉红.中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模式选择与机制建设[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4):57.
[4] 杨桦.深化体育改革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1.
[5]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7-03-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23/content_
5084564.htm.
[6] 体育总局关于印发《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3-02].http://sports.people.com.cn/n1/2016/0909/c382934-287
04639.html.
[7] 刘扶民,杨桦.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13.
[8] 2017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EB/OL].[2017-03-02].http://fj.people.com.cn/n2/2017/0419/c181466-30057190.html.
[9] 钟秉枢.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写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成立一周年之际[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4):1.
[10] 青少年体育:“四轮驱动”才跑得快[EB/OL].[2017-03-0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1/c_128882439.htm.
[11]专家建议:应建立青少年校外体育辅导员制度[EB/OL].[2017-03-02].http://sports.people.com.cn/jianshen/n/2015/1204/c150
958-27892289.html.
[12] 佚名.加强校外体育师资“质”和“量”促进校外体育快速发展[J].青少年体育,2016(33):3.
[13] 李军鹏. 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9-22.
[14] 郭建军,杨桦.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2-29.
[15] 孔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J].体育与科学,2011,32(4):66.
[16] 场所·交流·时间:居住社区变化中的线索[EB/OL].[2017-03-02].http://wenku.baidu.com/view/b5d95e47336c1eb91a37
5db5.html.
[17]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首得62.9分[EB/OL].[2017-03-0
2].http://sports.people.com.cn/jianshen/n/2015/1129/c150958-278679
82.html.
[18] 张占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未来十年的大战略[N].学习时报,2013-01-08(4).
[1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EB/OL].[2017-03-02].http://www.gov.cn/xinwen/2017-04/13/cont-
ent_5185555.htm1.
[20] 郅伟勇,玉玺.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