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村:依山傍水见乡愁

2019-04-16 12:14胡宗仁郑星星
新农村(浙江) 2019年3期
关键词:自然村毛竹山林

胡宗仁 郑星星

茶山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举村乡,地处深山乌溪江库区,山清水秀。村民大多居住在海拔800米的山里,全村有5个自然村,区域面积16.95平方公里,距衢城60公里左右。

茶山村以茶为名,受海拔高度和乌溪江流域小气候影响,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现全村共190户401人,有耕地151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山林24613亩,其中竹林9357亩、板栗380亩、柑橘230亩、茶叶260亩。

54岁的谢爱清见证了村庄的大变化。“在大集体时,我家有7口人,人多,生活条件差。”谢爱清说,那个时候,从公社的所在地下东坑口到下东坑村,没有通公路,只有14排的木桥,大家是挑担走木桥进山的,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一直到了1988年,才建起一条3.7公里的公路,还是砂石路。1995年开通了班车,2006年又进行了水泥硬化,村民出行才真正方便了。

谢爱清1983年应征入伍,1987年退伍回家乡。2017年5月,他当选为村民主任。在山里,他一边忙着村里的事情,一边忙着管理200亩山林。

“村里的高山茶,茶叶柔软厚实,其味浓郁,香气纯正。”谢爱清介绍,村民采茶、制茶的工艺还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手工做法。这几年,随着高山茶销路打开,他与妻子加工春茶的毛收入有2万元;再加上毛竹收入、卖红豆杉果实的收入,全年收入超过4万元。如今,他儿子已成家,做电脑维修,每月工资6000多元。儿媳开理发店,一年有10余万元收入。全家人辛苦劳动,过上了小康的日子。

“近几年,村庄变化更大。”谢爱清说,通过村庄整治和小城镇建设,村里的“赤膊墙”已经粉刷一新,昔日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场景不见了。推行垃圾分类与长效管理,道路干干净净,还投入40万元绿化美化村庄。同时,茶山大桥至角坞自然村,一条长3公里的公路拓宽了。下东坑自然村到茶园自然村原先是一条泥路,也进行了硬化,于今年10月底完工。

“以前,路不通,出行难,现在公路通到了家门口。”48岁的村民罗红胜说,改革开放让村民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变,现在村民家家户户用上了洗衣机、电饭锅、电视机、电脑等,就连宽带也开通了。特别是近几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更美了。“山里空气好,是天然氧吧,最适合住人。”如今,他在村里种点茶叶,每年卖茶青的收入有3000元,毛竹林年收入几千元,空闲打零工也有四五千元收入,不愁吃不愁住不愁穿,日子过得美滋滋。

“40年的变化是看得见的。”村支书翁海祥告诉记者,因人文、地理、水库等客观原因,全村耕地少,但山林资源丰富,盛产毛竹、柑橘、茶叶等农产品。近年来,上级部门与村里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林区道路、毛竹丰产林、油茶基地、茶叶基地等,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户从中得实惠。

“目前,村里正利用好山好水,发展乡村旅游。”翁海祥介绍,因为地处深山,村里还有一些文化遗产。角坞自然村现有2栋100多年的古民宅,1栋民国年间古祠堂,村里正积极开展古民居修缮,保护原生态古村落环境和乡间民俗,保持原汁原味。为了扮靓家园,村里正在建文化礼堂、停车场,在建3个无障碍公厕,维修3个公厕,并安装了130盏路灯等,要把茶山村建成一个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小村庄,留住记忆中的乡愁。

猜你喜欢
自然村毛竹山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节骨草和毛竹苗
BAMBOO BOUNTY
寒 秋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城市山林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如果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