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花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产科并发症,近年来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已经对胎儿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关于产后患者的高血糖状况一般能够恢复正常,但是2型糖尿病发生率会增加。基于此,需要有效控制产妇血糖,做好血糖干预护理工作。现选取120例患者进行研究,详情研究如下。
选择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120例,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包括75例初产妇、45例经产妇。分组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60例中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3.31±3.60)岁,孕周34~40周,平均孕周(37.3±2.9)周;对照组60例中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21±1.79)岁,孕周35~39周,平均孕周(37.1±2.79)周;心率(74.5±6.1)次;体重指数(26.82±2.56)kg/m2。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病情得以确诊,均为单胎妊娠、孕龄确切;无糖尿病病史;身体健康;与相关药物治疗指征相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妊娠疾病、急性感染等应急反应、对使用药物过敏和妊娠期非首次出现糖尿病代谢异常。
对照组:常规护理,即按照妇幼保健院所制定的护理流程开展。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护理干预。
认真观察患者的血糖与产后新生儿并发症情况。
采用SPSS 22.0软件完成数据的分析与统计,P<0.05具统计差异。
观察组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并发症次数少,差异具有统计差异(P<0.05),如下表1。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可有效控制体内血糖,但是随着孕周体重的增加与行动不便,这项治疗方式不利于开展。而妊娠期糖尿病的存在会极大的影响患者妊娠,造成不良母婴结局,为此做好分阶段护理干预工作至关重要。
表1 两组患者血糖与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的对比
(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要询问其基本资料,将其个人档案资料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便于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知识进行充分了解。
(2)饮食护理:关于个性化饮食标准的制定需要严格围绕患者的饮食、自身身体情况,与此同时邀请营养科专家就控制饮食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阐述,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含糖量低的食物尽量多食用,确保营养均衡。
(3)运动护理:指导患者在餐后0.5h开展一些孕妇瑜伽等针对性锻炼,严格按照自身耐受性来控制运动量,对其心率进行科学的监测。
(4)心理护理:对于许多患者而言都是第一次怀孕,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一知半解,因此出现消极情绪的可能性较大,如紧张、焦虑等,为此需要做好心理干预工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致力于其心理负担的有效减轻;针对特别紧张的可采用一些方法来转移其注意力,如趣味游戏、舒缓音乐等。
值得一提的是,护理人员在干预时需要注意自己的表达、说法方式,对于患者提问需要认真、耐心的解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经研究发现,相比较于仅开展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经分阶段护理干预后餐后2h血糖明显降低,且新生儿并发症次数少,总体效果满意(P<0.05)。
综上所述,分阶段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新生儿并发症次数,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