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雪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本文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对照分析常规护理措施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差异,具体的内容如下。
将本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5~57岁,平均年龄(48.67±5.32)岁。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8.39±5.4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预防颈部悬空、协助翻身、佩戴颈围、伤口护理、更换引流袋、健康指导等内容,尽量满足患者的常规需求,保持患者舒适。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术前训练:在进行颈椎手术的过程中以及手术结束后对体位的要求较多,因此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帮助患者进行相关训练,主要有以下方面:(1)呼吸训练,引导患者先深吸气,然后再慢慢呼气,或者深吸气之后将声门关闭,在10到15秒之后打开声门,使气呼出,或让患者进行扩胸运动;(2)体位锻炼:在手术开始一个星期前,调整患者的体位成俯卧位,将患者的胸部垫高20到30cm,并将较硬的物品垫在其额部,使其颈部维持屈曲的姿势;(3)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排便训练,并协助其进行四肢训练。
(2)牵引护理:
对寰枢锥脱位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颅骨牵引。行牵引术时要对时间以及重量严格把控,并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进行牵引时的最佳体位,保证牵引的力线、体位、重量准确无误。同时对针孔进行充分的护理,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可以在主要受力点处垫上软物,如棉垫等,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皮肤的压力,注意对患者的局部皮肤进行清洁,保持皮肤的干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在患者睡眠时,也要定时观察其情况,避免发生牵引带压迫造成呼吸梗阻以及颈动脉窦受压致反射性心跳停止的情况。
(3)并发症护理:a.患者表现为颈部变粗,呼吸困难,发声沙哑时,可能是出现了颈深部血肿,这时要立刻为患者进行伤口拆线,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必要时可以切开气管。b.术中内固定一定要反复检查,确保牢固稳定,术后搬运过程中一定要尽量减少振动,术后早期要适合当延长食用流食的时间,避免植骨块脱出的情况放生。c.患者睡眠中要进行巡视,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呼吸不畅、呼吸暂停的情况,日常是否有心动过慢,疲惫、嗜睡的情况,预防睡眠性窒息的出现,一旦患者发生睡眠性窒息,要及时唤醒病人,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控[1]。d.如果患者的伤口有过多的液体渗出,引流管中的液体增多,颜色变浅,要注意加压包扎,适当抬高患者足部的高度,保持敷料和伤口的清洁,预防脑脊液漏。e.如果患者出现伤口疼痛,体温升高,身体不适的症状,提示出现伤口感染,应注意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切口处干净、干燥,必要是可以使用抗生素。
使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工具,对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别用t和x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出现了1例切口感染,1例植骨块脱出,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为4%;对照组患者出现了1例颈深部血肿,2例植骨块脱出,2例睡眠性窒息,2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为14%。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8%,而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为7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统计结果见下表 。
表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情况统计 [n(%)]
对于患有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疾病的患者,实施颈椎后路手术治疗是最常见的方式,后路手术术中视野更好,减压更加充分,但是由于手术操作复杂,创伤性大,手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在围手术期,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辅助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2]。
实施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下降,只有4%,而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8%,说明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对实施颈椎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能够辅助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