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忠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课前导入;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4—0108—01
当前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教学主体价值,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实效。本文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提出几点思考。
一、设计精彩的课前导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彩的课前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课前导入环节,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教师接下来的课程讲解就能自然而然地顺利开展。例如,在教学《迷人的夏天》一文时,教师面对的是二年级学生。对于他们來说,夏天可以吃冰凉的雪糕、吃甜甜的西瓜,夏天可以尽情地玩耍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较为随意的语气,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引领新课导入:“同学们,天气越来越热了,这证明了我们马上就要迎来炎热的夏天,那么我们在夏天可以吃到怎样的美食?做怎样的快乐运动?迎接什么假期呢?”这些愉快的话题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们的讨论兴趣,使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出自己对于夏天的理解。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能够活跃起来,学生也会相当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趣味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加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轻松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趣味。例如,在教授《望庐山瀑布》《咏柳》古诗词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首先,可以出示从不同角度与距离拍摄的景、物动图,让学生体会诗中对于这些景、物的描写词句,然后通过诗句与音乐、动画等形式的配合,为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展示,给予他们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感官刺激,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如,《包公审驴》这样故事性较强且层次感分明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文本内容后,分小组进行课本剧排演,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适当地增减人物语言,从而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更好地表达出文中人物心情。这样经过故事的还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到文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概括出文章核心。这样的教学过程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教学参与感与广泛度,并且通过良好的交流与互动,给予了学生自学自悟的学习空间,体现出了教师对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课本剧的创造排演,还激发出了他们灵活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心灵与意识的碰撞。这在极大程度上凸显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同时又提升了课堂教学趣味,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更新,从而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重视课堂教学深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其实是一门艺术。因为,教师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从根本上改变“教什么”,在实际中转化“怎样教”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围绕课本内容来组织学生进行深度理解,针对教学预设,实现环环相扣的教学容量与密度,从而将语文课堂变得活力十足、形态丰富。比如,教师要从传统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人文的、修养的内核本质,要将学科中的基础元素(字、词、句、段、篇的理解,逻辑、修辞、语法等手法的解读)融会在课堂教学当中,并将这些内容转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这样才能成为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强化教学深度时,不应让学生感觉到教学进程过快,这样会使他们产生教师赶场教学的误解,从而出现学习中的应接不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使教学活动能够以精彩纷呈的方式,迅速地吸引学生目光,从而激发出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树立起积极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