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珍 李明迪
摘 要:赤峰籍大学生普通话作为一种中介语,在理论实践与文化方面有其存在的价值。从索绪尔语言学共时和历时的两个重要层面进行探究,对赤峰籍大学生普通话目前语言态度及运用情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这有助于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进一步理清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认识方言对于中国大文化的存在价值,正确认识“推普”的意义,构造普通话与方言“双言”相结合的和谐语言生态。
关键词:普通话;推普;语言生态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2-0126-04
赤峰地处内蒙古东部的北方话方言区,具体来说属东北方言赤辽片。①赤峰距北京不足千里,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有着明显地文化优势、教育优势甚至是地域优势,这些都使得赤峰人对自己的普通话感觉良好。鉴于本人一直参加大学生普通话的辅导、培训与测试工作,多年来与同行共同评价得出赤峰籍大学生的普通话现状基本存在两种共性特征:第一是成系统、大量的语音缺陷。如韵母发音动程不够的问题,使得大多数赤峰籍大学生的普通话成绩不高且相对集中,多是二级甲等(87分)和二级乙等(80分)之间。二级甲等高分段(90分)的并不多。不容否认,赤峰汉语方言在语汇语法方面与普通话比较接近,但在语音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除了受东北、华北方言的影响外,还与哲盟的奈曼旗、开鲁县,辽宁的建平县,河北的平泉县等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药匣子”(小品演员范伟的语音风格)方言语音特点,突出表现是韵母高元音a、o发音不到位和声调调值音域不足。这些差异在测试中表现为大量的语音缺陷,具有潜隐性、普遍性和顽固性等特征,纠正起来很困难,且容易“回生”。②因此,研究赤峰籍大学生在学习与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的现状与语言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论价值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赤峰地区普通话作为一种自然的语言现象,它是最接近普通话却又顽固地保持与普通话的距离。作为一种“中介语言”,③严格意义上来讲,赤峰籍大学生的普通话是一种“地方普通话”。地方普通话是标准普通话的一种变体,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地方普通话是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语言现象,它既有方言成分,又有普通话成分,但基本摆脱了方言而进入到普通话的范畴,可以看作是低层次的普通话。④在国家语言文字的长河中,赤峰地方普通话因独特的地域发音特色,是国家语言文字长河中一个特例。赤峰籍大学生散布在全国各地的高校,因学缘地缘关系,普通话的状况更加复杂。通过近一年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赤峰籍大学生存在着“双言”现象(普通话与方言),二者间在不同场合的语码转换,也说明赤峰籍大学生在普通话与方言的掌握、认识、态度、使用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处理与调整,这对于某些研究者提出的推广普通话会导致方言消失这一误解提供一个说法,同时也有助于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进一步理清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认识方言对于中国大文化的存在价值。
从国家政策方面看,国家对于普通话的普及宣传是从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推广普通话的热潮在全国兴起,至今推广普通话已有62年。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第五款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有了宪法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⑤普通话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像其他所有课程一样,也是因人而异,并非学而优。虽然各个教育单位也都不同程度地投入了相应的教育培训考评,但普通话与方言依然作为两种语言现象各自存在,互有影响。尤其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在校大学生的普通话现状就是一个例证。这些年轻大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逐渐习得一种靠近标准普通话却又不是标准普通话的语言,这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从理论上看,被研究者划分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范畴。也就是说,这种现象可以且助于我们对第二语言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包括这种语言现象的本质、学习过程、学习规律等;有助于研究者制定相应的语言学习策略,提高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增加使用标准普通话人群的数量。
对赤峰籍大学生语言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东北方言区或者少数民族语言聚集的地方。对“赤峰地方普通话”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展开对其的研究,拓宽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丰富语言的多样性,为相关研究注入新鲜血液,并能提供鲜活的语言材料。
二、实用价值
语言是交际工具。方言虽然也能起到交际作用,但因内部差异大,并存在着分歧,人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通常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就赤峰地区来说,居住着多个民族,存在着多种方言和民族语言,这是赤峰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语言生生态现状。赤峰人用自己的方言或民族语言进行交流,也会引起交际困难,有时也不能顺畅交流。对外而言,赤峰方言虽与普通话差异不是很大,与赤峰人交流时很多人特别是北方人是能听懂的。只不过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人相遇时,交流语言的动听与否也是交流是否顺畅的一个条件与现代性要求。通过各种研究渠道提高赤峰人籍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是为方便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语言生态環境之下,赤峰籍大学生的先天地缘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仍说着一口不标准的地方普通话,为了促进标准普通话的学习,需要一个过渡,那这个过渡就集中在赤峰籍大学生的身上。他们代表着赤峰地方普通话的现代与未来,对于他们的语言现象的研究,也为本地区制定更趋近合理的语言政策提供借鉴。
三、文化价值
语言是文化载体。赤峰籍大学生普通话也体现了赤峰地区的文化特质,它随着经济、文化等变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记录了赤峰地区语言的历史变迁。赤峰籍大学生普通话水平体现着赤峰人的地方特质。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语言特点,表达了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性。赤峰籍大学生尽管散落在全国各地学习,接受正规的普通话辅导与培训,但“乡音不改”仍是赤峰籍大学生语言表达上带着的赤峰方音。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它只是全国若干种方言现象中一类,体现了赤峰人的浓郁北方地域风情或者说是现代草原风情,体现着赤峰人淳朴、幽默、乐观、宽阔、豪爽甚至是纵马草原上悠闲自在的性格。
赤峰籍大学生的普通话也体现着赤峰人的乡音情愫。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赤峰籍大学生在外地读书,很多时候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比如在交流时可以慢慢地说一字一板的字正腔圆的接近标准的普通话,也能获得良好的口碑,虽然有时你也能根据他的些微口音判断他是东北人。但在某种情况下,因情因地因人需要,他们更愿意保留自己的地方口音,既有对豪爽乡音的偏爱,用他们的话来说是“乡音聊天倍显亲切,而又不失尊重”;也有他们对地方色彩的语言那种强烈的亲切感和感染力,因为这一语言维系了乡情链接。
同时,在赤峰地区越来越多的喜闻乐见的方言节目也丰富着我们的现代多媒体时代生活,一改标准普通话“刷屏”的局面,比如当今的娱乐、生活、影视节目甚至是谈话节目。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如何评价用赤峰地区普通话娱乐节目”的调查,结果500份调查问卷中有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个节目,10%左右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仅有不足5%的大学生表示不喜欢。这说明了赤峰籍大学生对于赤峰地区普通话情有独钟,愿意接受这种方式的语言传递。赤峰地区普通话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会给人亲切感。
四、赤峰籍大学生普通话的未来发展趋势
共时和历时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两个重要层面。从赤峰籍大学生不同学段的共时研究可以推进历时探究,依据赤峰籍大学生普通话目前语言态度及运用情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在本课题调查问卷中,语言态度、语言能力、语言使用情况三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下面分别从三个方面加以评析。
(一)从语言态度来看
语言与人的意识密切相关,不同的语言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那么“语言态度”就是用广义的语言意识来评判人的语言或者语言行为。
在调查问卷中,“您对您方言的评价”和“您对普通话的评价”两个问题选项回答得最为集中,体现了赤峰籍大学生对方言和普通话的评价程度。问卷中对这两个问题设置了四个相同的选项:好听、亲切、有用、有影响力。统计中我们发现,所有赤峰籍大学生对普通话的评价最高,其中认为“有用”的得分最高;“亲切”则是赤峰方言中选项最高的。这说明在赤峰籍大学生们的心中普通话和方言差不多一样亲切。总体来说,赤峰籍大学生对普通话还是有较高的印象,高于方言,这便是赤峰籍大学生积极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源动力。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每个大学生对自己的地方语言还是有感情的,其中喜欢某种或某几种语言的主要因素竟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如“你最喜欢什么话?”就反应了赤峰籍大学生对赤峰方言的喜欢,甚至还有回答应该两种语言并驾齐驱。总体上来说,喜欢普通话的赤峰籍大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方言。这样的语言态度推动了普通话的使用。
(二)从语用能力来看
“语言能力”指语使用者根据需要选择的符合语法规则与社会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意愿或者意图的能力。概而言之就是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在调查中,选项中“能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占比例最小;“能熟练使用但有些韵母音不准”占比例最高;“能熟练使用但夹杂普通话”的大学生占中等。完全不会说普通话的大学生几乎没有。因此,通过调查发现,赤峰籍大学生普通话的语用能力提高很快,而赤峰方言的语用能力正在走向衰落。
(三)从语言使用情况来看
一般情况下,个体对语言的选择会根据场合、对象、时间等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在调查普通话语言在赤峰籍大学生群体中的具体使用情况进,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场合:家庭和公共场所、附近小商店、超市百货、乘公交、向陌生人问路、电影院、图书馆等。
相对来说,家庭使用普通话的比例最低,在500人中有百分之四十以下仍使用方言;公共场所则以使用普通话为主,所占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另外,在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中,也存在着普通话和方言共存的现象,很多大学生表示,在实际生活中其实大家都会面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也就是随机应变地依据对方的语言情况而定。
第一,赤峰籍大学生在面对普通话词汇与语法的语言变异,我们发现,使用普通话词汇和语法的比例和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小使用普通话词汇和语法的程度越高,也就是说赤峰籍大学生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因年龄呈现曲线上升的趋势。
第二,调查中发现赤峰籍大学生对普通话的评价高于对方言的评价;最喜欢的话和认为最重要的话都是普通话占绝对优势。语言态度影响语言使用,对普通话的态度会促进人们对普通话的进一步学习,以使自己达到对普通话学习的期待。
第三,在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中,赤峰籍大学生的普通话已经覆盖很多场所,而且使用的人群越来越大。
第四,赤峰籍大学生对普通话的发展趋势所持的态度更倾向于使用人数上升,更积极地向标准普通话靠拢,但同时也有的学生认为赤峰地方普通话可能会出现“石化”现象。
综上所述,赤峰籍大学生普通话现状是良好的上升趋势,他们将逐渐向标准普通话靠拢,同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其“石化”现象产生。赤峰籍大学生普通话在向标准普通话靠拢的同时,我们发现赤峰方言却在逐渐萎缩,根据问卷分析出这种现象很有可能退缩到狭小的生活范围之内,比如主要保留在家庭,从而失去“一统江山”的气势,蜕变成为一种难以和高层语言普通话相抗衡的弱势力量,成为低层次的符号系统。因此我们不得不担忧:在普通话日益推广的今天,方言将何以立足?是任其发展,还是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语言学专家詹伯慧先生提出“推广普通话,保留方言,普通话为主,方言为辅”,要正确处理好“主从”、“推广保留”的关系,“决不能因为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推动共同语的普及和推广就放弃了或忽略了对方言应用的研究。”⑥因此,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推普的同时应保护方言,推普不应该是“独普”。庆幸的是相关部门和专家及国家语言文字机构都已开始关注颠危语言的研究,以保证方言有一席之地,就像有关研究者指出,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推普”的意义,形成“以主题语言(即普通话)和多样性语言(即方言、民族语言)相结合,构造和谐的语言生态。
注 释:
①郑贵友.赤峰话中的“W+呢啊”是非问句及其在普通话中的对应形式[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3):22.
②王素珍.遵循漢语教学规律 提高普通话测试水平——赤峰地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回顾与思考[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语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70.
③吴萌.赤峰籍大学生普通话整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38.
④陈章太.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几个问题[J].语文建设,1990,(04).
⑤郑福田.推广普通话 圆梦大中华[J].民主,2018,(12):8.
⑥詹伯慧.试论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J].语文建设,1997,(04).
参考文献:
〔1〕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曹剑芬.普通话轻声音节特性分析[J].应用声学,1986,(04).
〔3〕晨萌.北京话轻声、儿化、清入字的变异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6.
〔4〕高晓虹.北京话入声字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J].语文研究,2001,(02).
〔5〕李如龙.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2).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