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宏标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其中初中的教育尤为重要,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从而塑造以学生为主的小学教育。因此,为了让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培养学生思品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思品教育一直深受教育界推崇,在教育部的指导要求下,通过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在实践中运用得也比较好,思品教育在小学教育的实践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思品教育理念?这个问题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探讨的,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正确有效的教育途径。
一、将教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注重思品教育,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情。这些对人的活动和思品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就代表着拥有直面生活和困难的勇气,不会轻易放弃,亦不会轻易被失败打败。而正确的价值观又是学生面对是非黑白时的指南针,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最基本的原则,更是创造现代和谐生活所必须具有的独特文化品格。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思品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对当代小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需要引起我们全体老师注意的。初中数学教育中必须贯彻思品教育,特别是如何综合利用课堂知识去培养中学生的现代公民思品和道德品质是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必须肩负的责任,更是对学生思品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品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在身心发展不平衡阶段面对的内心障碍和冲突,提高学生思品和心理适应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学思想,重视思品教育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最大的不足是过分强调“填塞”教育,通常都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写什么,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十分枯燥,缺少了一些生机和活力,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进行相应的互动。
老师不应该只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在考试时能取得成功,但是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发展。只强调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损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基础教育是教育本质的重要体现。换言之,基础教育的目的不是提高考试成绩,而是帮助所有学生在未来走向社会。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培养全体学生成为人才。因此,教师必须以自己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己任,彻底转变教育思想,增强思品教育意识,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圆”的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下面以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圆”的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班集体,学会合作,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以及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后,指出圆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就像一个和美的班集体,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班集体形象和荣誉与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不遵循集体纪律,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在“圓的周长”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用课件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及“周三径一”的意思,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明的发展,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和不易。
在揭示圆周率的概念时,教师介绍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让学生感受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师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懂得“换位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把圆分别等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128份……不同的扇形,拼成图形,学生直观地看到等分成的扇形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的边越来越直,形状越来越接近长方形。教师向学生展示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过程,渗透“转化”思想。学生在观察比较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相等,而且初步接触量变到质变、有限到无限的辩证思想。
此时,教师不失时机教育学生,看似很难理解的问题,只要我们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事物间的共性,就可以转化,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无法理解的事情,就不要钻牛角尖,转变一下自己考虑问题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或许就可以茅塞顿开。
(四)在“欣赏与设计”实践活动中渗透热爱生活教育
教师在活动前用课件出示一组图案,五环旗、商标、花纹、摩天轮、窗花,还有以花瓣为基本图形组成的紫荆花图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让学生边欣赏边观察,然后分析图案的构成。通过欣赏美丽的图案,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图案本身的美,还能感受到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美丽图案的欲望,唤起学生制作美丽图案的兴趣。接着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图案,然后确定选用的变换方法,重新描绘。
(五)通过数学练习和作业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圆”这一单元的练习和作业是和数字与图形打交道,数字不能有一点错,图形要力求完美,符合要求。教育者在培养学生养成优秀的数学思维模式时,可以借助一定的生活情景的创造。在合适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来学习数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教育情景模式,根据一定的日常生活经验交流督促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指导学生实践去解决数学问题。这不仅是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而且提高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理性分析的能力。
(六)把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给学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了解,关心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能让学生自主表达其思想,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要满怀信任、真诚、热情、耐心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帮助同学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让同学们融入集体,多为他人着想。
教师在教学中要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优秀的思想品德,重视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学习高尚的思想。教育的目的不是提高考试成绩,而是帮助所有学生在未来走向社会,彻底转变教育思想,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结束语
21世纪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要学好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最大的不足是过分强调“填塞”教育,通常都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十分枯燥,缺少一些生机和活力,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进行相应的互动。老师不应该只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在考试时能取得成功,但是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发展。只强调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损害。数学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要靠我们细心、用心去挖掘。数学教育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科学等方面的精神,要求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同时具有科學的态度,拥抱科学精神,采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树立对整个数学课程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不犯任何疏忽的严肃求索精神,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勇于创新,引导学生不断与理论交流。
【参考文献】
[1]陈建平.润物细无声——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认识与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1995(4):22-23.
[2]张金良.如何创建良好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7):219.
[3]胡芝英.追求水到渠成的圆满——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7(18):38.
[4]李明.小学思品课“主题教育”一例[J].四川教育,1993(4):35-36.
[5]兰加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8):91.
[6]丁多智.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0(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