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尿酸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2019-04-15 02:04:32刘兴高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血尿酸双向障碍

方 薇,刘兴高,金 韬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重庆 400036)

双向情感障碍属于一种精神方面的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该病属于一种心境障碍,患者首次发病均为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尚未明确病因[1]。通常情况下,患者还会合并其他的躯体性疾病或精神疾病。此病的早期症状不明确,因此在患病多年后才能确诊。但在疾病早期可通过体内指标的变化来发现疾病,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治疗结果。有研究发现,双向情感障碍早期可出现嘌呤功能紊乱,嘌呤最终会在体内代谢成为尿酸,因此嘌呤的变化可以通过测验血尿酸指标来进行判断[2]。本研究主要探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测量血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的就诊时间为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322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8例,女184例,年龄18~60岁,平均(37.85±11.64)岁。观察组患者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自愿加入本研究并在同意书上签字,所有患者无合并精神疾病。根据患者病历将躁狂发作且杨氏躁狂量表评分超过13分的194例患者纳为躁狂组,其中男91例,女103例;年龄19~58岁,平均(34.39±12.33)岁。将抑郁发作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在17分及以上的125例患者纳入抑郁组,其中男47例,女78例,年龄18~60岁,平均(34.71±10.65)岁。观察组按照患者使用精神科药物情况分为241例未用药组和81例用药组。241例未用药组患者为入院前1个月未使用其他治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其中男102例,女139例,年龄18~60岁,平均(33.86±9.88)岁。其中男36例,女45例,年龄18~57岁,平均(36.01±13.22)岁。另选取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首发患者77例为精神分裂组,男29例,女48例,年龄18~58岁,平均(33.89±8.50)岁。入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患病时间未超过5年的首次发并患者;(3)入院前半个月未服用其他治疗精神病药物;(4)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得分超过60分。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2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男178例,女144例,年龄18~60岁,平均(38.81±11.37)岁。入组患者及其家族无精神病史。所有入组成人均符合以下排除标准:(1)酗酒、滥用药物。(2)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或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3)孕期哺乳期女性。(4)正在使用改变血尿酸水平的药物。(5)6个月内接受经物理刺激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健康对照组知情同意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至医院进行采血。采血前1 d所有患者禁止食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海鲜、酵母、香菇、豆制品等。两组均抽取静脉血5 mL,并置于采血管中进行离心处理,将血清进行分离,将采血管保存在冰箱中,温度设置为20 ℃,待检。测量血清尿酸水平,使用的仪器为Hitachi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同一技师对每一个样本进行重复检测3次,最终结果为3次测量的平均值。

1.3观察指标 采用Hitachi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比色法测定血尿酸值,尿酸测定试剂由德赛诊断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对两组血尿酸水平的不同进行对比,并根据结果分析双向情感障碍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联性。

2 结 果

2.1观察组、精神分裂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尿酸水平为(349.44±106.21)μmol/L,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组的(318.81±85.5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精神分裂组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81.84±70.93)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躁狂组、抑郁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比较 躁狂组血尿酸水平为(365.54±103.11)μmol/L,明显高抑郁组患者(321.45±107.6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狂组及抑郁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81.84±70.93)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用药组、未用药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比较 用药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为(374.14±104.75)μmol/L,略高于未用药组的(339.42±107.1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未用药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81.84±70.93)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躁狂组和抑郁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组患者杨氏躁狂量表评分在21~50,中位数为36(31,39)分,血尿酸水平与躁狂发作的相关系数为r=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在17~45,中位数为32(23,38)分,血尿酸水平与抑郁发作的相关系数为r=-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观察组、精神分裂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比较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与精神分裂组比较,#P<0.05;-表示无数据

表2 躁狂组、抑郁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比较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与抑郁组比较,#P<0.05;-表示无数据

表3 用药组、未用药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比较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无数据

表4 躁狂组和抑郁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儿童或青年时期是双向情感障碍的萌发阶段,但由于早期症状较为隐晦,一般在患病短时间内患者仍不知晓,经过多年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双向情感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躁狂和抑郁,对发病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3]。有报道显示,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概率[4]。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的倾向,且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较高[5]。因此该病需要进行早期诊断,找到合适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多多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以达到降低危害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减少患者的自杀概率,使患者恢复到健康的生活状态。

许多因素都会导致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因此在进行本研究时制定了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其中饮食会影响血尿酸水平,因此在采血的前1 d所有人员的饮食都要进行注意,不要使用影响血尿酸水平的食物。其次根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了用药组和未用药组。结果发现使用精神分裂药物的患者与未使用者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避免了血尿酸受到药物的影响。本研究将精神分裂组和健康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尿酸水平相对比,结果更具有可靠性。各组间血尿酸水平比较发现,健康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最低,而观察组和精神分裂组血尿酸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原因可能与双向情感障碍的神经生化基础和高尿酸血症具有相似之处[6]。近几年来有许多研究发现,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生很快可能与嘌呤异常代谢和免疫力紊乱有关。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与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具有重要的关联[7-8]。氧化应激反应主要指氧化过程及抗氧化过程之间失衡的状态。血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9]。超氧化物自由基是黄嘌呤氧化酶消耗分子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能够使嘌呤的讲解速度加快和超氧化物自由基升高[10]。随着自由基的增加,与细胞膜磷脂层出现联锁氧化反应,进而生成具有不稳定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物,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造成细胞功能障碍,最终发生双相情感障碍[11-12]。研究结果显示,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中,抗氧化酶的表达异常,这表明血尿酸升高与双向情感障碍具有直接的联系。

各组间血尿酸水平比较发现,其中健康对照组的血尿酸水平最低,而另外两组血尿酸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研究结果基本接近[13-14]。躁狂组与抑郁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的原因在于被试人员存在异质性、样本容量存在差异。若针对同一患者不同临床相血尿酸水平变化随访记录,实验结论将更加客观。在对用药组、未用药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比较时发现,其中未用药组的血尿酸水平要低于用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健康对照组,另外两组血尿酸水平要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尿酸水平升高或许是双相情感障碍的生物标记物之一。

经过对本研究的分析发现狂躁和抑郁症状都会影响血尿酸水平,同时也说明双向情感障碍的严重程度和血尿酸升高没有直接的关联,因此不可作为状态标记物,这有待进一步探讨[15]。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可通过检查血尿酸水平可间接获取中枢嘌呤代谢情况,较早发现患者高尿酸血症风险,用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初筛作为其生物标记物,指导临床诊治。

猜你喜欢
血尿酸双向障碍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出版人(2022年11期)2022-11-15 04:30:18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52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2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益寿宝典(2018年5期)2018-01-28 09:59:49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电源技术(2015年9期)2015-06-05 09: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