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院校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基地构建研究

2019-04-15 06:22罗海英成宏峰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协同基地

□罗海英,成宏峰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近年来,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一批创造性、有特色、可复制的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新模式:一是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教材建设中,为红色文化的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红色文化融入实践育人过程,通过与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签订协议,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重要校外平台;三是在一些高等院校内建设校史展览馆、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博物馆等,展示红色革命历史或革命人物,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1]。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新形势下,红色旅游作为主流文化的载体,既是红色文化的主要宣传渠道,又是文化旅游的代表。红色旅游景点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是传承红色文化的主要实践活动基地,但是因远离校园,很难成为教学常态。建立校内红色文化传承实践基地,既可进行思政课程、红色文化课程教学工作,又可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职业训练场所。[2]

1 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目的

1.1 完善与实现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样,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呈现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污染着一些大学生的灵魂。他们对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感触不深, 部分大学生存在民族精神淡化、对红色文化认知偏差、理想信念模糊等现象[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要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需要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而这些在红色文化中都能找到根脉。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内容[4]。目前旅游类院校旅游专业群涉及古建、宗教、山水、民俗等内容,红色旅游是短板,不论是教材开发还是课程设置,都明显滞后。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将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摄取知识中升华思想境界,输出红色旅游知识和情感,成为德技兼修的人才。同时,培养全面熟知旅游资源的综合型人才,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研学路线的开发策划人才,对促进区域旅游新格局的形成和地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2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竞争力

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遵照国家和政府引导的教育发展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就业为导向,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竞争力。

1.2.1 坚持内涵发展,以人为本,长效培养

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4]。

高校内涵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着力关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能力等终极性问题,使培养出的毕业生在胜任一个岗位的同时,还要适应职业群集岗位,具备较强的转岗能力,真正成为职业道德高尚、职业技能高超的应用型人才。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是高职人才培养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和个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旅游类院校建立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合作的意识等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1.2.2 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发展,注重贡献

旅游类高校的改革发展要与国家和区域需求高度契合、紧密关联,要始终坚持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要从旅游人才匮乏为文旅经济发展的短板之现状出发,建立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增强为旅游行业输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的能力,推动区域旅游服务业向支柱性产业发展迈进,为区域旅游发展做出新贡献。

1.2.3 坚持特色发展,凝练思路,明确定位

旅游类高校要以导游、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景区规划、旅游外语传统专业为基点,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方向,抓住旅游业发展的好时代、新时代,延伸拓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交通旅游等新方向,重树“资源观”,尤其要重视文化、历史资源,不断夯实专业根基。凝练思路,明确定位,实现“一校一面”的特色强校之路。

1.3 发挥辐射功能,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除了为本校学生提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提供实训实习场所,还要发挥辐射功能,形成区域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首先,为旅游类院校筹建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提供范例。其他院校可借鉴其将红色文化传承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点,在不同专业进行探索,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课程体系,渗透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进取精神等现代职业精神,形成各自的红色文化传承特色。其次,为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学校进行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课本剧、情景剧的创作和演绎可以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深刻领悟红色文化有利于进一步进行理论探索研究,丰富提升红色文化内涵,增强国际话语权。再次,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能够促进社会企事业单位构建多种传承红色文化新模式。基地甄选红色文化典型,提炼红色文化精神,可开阔参观学习者视野,进一步拓展思路,逐步形成区域红色文化传承探索实践体验、培训学习、合作研究等多种模式。

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确保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孵化功能,推动区域统筹布局建设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的步伐,最终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见图1)

2 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的具体规划

2.1 基地硬件规划

拟建设红色文化之路展厅、红色文化分布展厅、红色文化精神展厅、互动体验剧展厅和新时代新征程展厅五大主要展厅,展现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的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及三晋红色文化的价值。

图1 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内容结构图

2.1.1 红色文化之路展厅

以时间为序,通过电子屏幕、展板等形式,选取典型事件和人物,重点展示三晋红色文化历程,同时兼顾国内其他重大红色文化资源。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山西作为建立党组织最早的省份之一,出现了高君宇、石评梅、彭真、徐向前等重点人物;土地革命时期,有红军东征、成立山西牺盟会历史事件;抗日战争时期,平型关大捷、忻口战役、晋绥边区、八路军总部等事件或遗址;解放战争时期,有“四八”烈士纪念馆、临县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习仲勋旧居)、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太原解放纪念馆、太原双塔陵园等。

2.1.2 红色文化分布展厅

通过沙盘和电子屏幕展示全国和省内重点红色文化资源分布、重点历史事件等,特别凸显以太原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大同煤矿遇害矿工“万人坑”展览馆、太原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黎城黄崖洞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品牌路线。同时,展示“太行风骨·民族脊梁”线路、“抗日先锋”红色旅游线路、“胜利之路”红色旅游线路、“中国军工寻根游”专题旅游路线、“追寻红色电码”新闻媒体专题旅游路线,为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开发进行知识铺垫。

2.1.3 红色文化精神展厅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浮雕像、展板、实物等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分主题重点展示包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寨精神等在内的山西红色文化精神,拓展介绍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

2.1.4 互动体验剧展厅

以红色遗址遗迹、红色军民故事、红色历史文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等为主题,重点打造长征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右玉精神情景剧,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观众可选择扮演其中人物,通过互动体验亲自感受红色文化。同时定时放映经典红色影片。

2.1.5 新时代新征程展厅

重点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创新发展,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扶贫精神、奋斗精神、深化改革精神等,激励广大观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2.2 基地软件规划

2.2.1 课程建设

根据基地建设规划,开设红色文化课程和区域红色旅游课程,和原有的思政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共同构建成为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的新格局,既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立德树人工程,又关注旅游专业特色育人工作。

2.2.2 内容构建

红色文化课程及基地配套建设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体现勇于探索、积极进步;深入群众、求真务实;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坚定信念、敢闯新路;国家第一、民族之上的红色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右玉精神、大寨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体现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同协力、勇于登攀;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精神。

区域红色旅游课程体现山西红色旅游资源。山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全省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有3 399处,相关联其他遗址383处,共3 782处。其中,近500处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成为红色旅游景区(点),31处成为“红色旅游”精品,15处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区域红色旅游课程详细体现红色旅游精品,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黄崖洞革命纪念地、太原解放纪念馆、平型关战役遗址、太行太岳烈士陵园、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上党战役旧址、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大同煤矿遇难工人“万人坑”展览馆、徐向前元帅故居、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娄烦高君宇故居、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平顺西沟展览馆。并根据《山西省“十三五”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规划》思路,为“太行风骨·民族脊梁”线路、“抗日先锋”红色旅游线路、“胜利之路”红色旅游线路、“中国军工寻根游”专题旅游路线、“追寻红色电码”新闻媒体专题旅游路线进行初步史料整理。

3 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的功能及创新

3.1 坚持科学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可供思政课程、红色文化课程、红色旅游课程教学使用,教师可利用基地的文字、视频、浮雕像、电子屏幕、展板、沙盘、实物等进行讲授式、展示式、参与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习的参与体验和创造力,突出其主体地位,把“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从而构建出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的新型教育模式。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红色文化的宏观体系、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域等知识需要具备较强的时空感。在基地使用讲授式,充分发挥各展厅的作用,通过教师全面系统的讲解,可以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较快地获得大量革命和建设知识,并在脑海中留下直观鲜活的深刻影响。展示式教学,其简单、清晰、明了的特征不仅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覆盖面,而且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学习者在基地被庄严、感动、激情、奋进的氛围所感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职业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高尚人格,从而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参与式和体验式教学是指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充分激发受教育者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在实践基地互动体验剧展厅,通过重设历史情境或机会,依据历史史料,以情景剧形式呈现长征精神、右玉精神等,把抽象的精神、文化、历史演绎出来。在学习、策划、协调、合作、表演、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也强化了对红色文化的延续。

3.2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文指出,要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在《纲要》指导下,基地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旅游专业群建设,改善实训条件,培养高素质红色旅游人才。因此,充分发挥旅游类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优势,将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是基地的创新之处。

将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灵丘县平型关战役遗址、吕梁市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等景区景点“搬进”基地,形成精华红色旅游资源。使学生在感悟红色文化的同时深刻的理解红色旅游的意义,在领略红色旅游、提升讲解能力的同时进一步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觉悟。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校内实训实习基地,推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3.3 坚持应用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职业院校实训中心要坚持“集约建设、开放共享”的理念,集教学、生产、技术研发、成果孵化、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为一体,与区域内院校、行业、企业共享。2017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之旅、研学旅行等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和问题解决、创意物化能力,深化文化自信,强化科技、艺术、道德等方面的内在整合。

面向基础教育学生开展研学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以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体验并举为特色,进一步提升了职业实训系统的高度,最终把学院打造成为高品质研学基地。

红色文化传承协同育人校内实践基地坚持开放性和推广性相结合,注重发挥辐射作用,以开展校园研学的形式,为职业院校、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学校进行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工作提供实实在在的阵地和新的思路方向。同时,以基地为研究载体,全面分析评价教育过程和效果,注重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进而推动一批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协同育人研究中心的成立,最终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协同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我的基地我的连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