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吉州窑陶瓷刻划花装饰的工艺特征

2019-04-15 05:35文/王
文物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蕉叶刻花吉州窑

文/王 琼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永和镇,吉安古称吉州,窑址所在地曾是古东昌县县城所在地,属吉州管辖,故称吉州窑。吉州窑是古代江南地区著名的民间综合性瓷窑,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宋时与定、磁、耀、建等窑齐名。

吉州窑陶瓷品种繁多,不仅在制作工艺上独树一帜,而且其装饰艺术特点鲜明,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间艺术特色。装饰技艺有木叶贴花、剪纸贴花、釉下彩绘、刻划花、印花、剔花、点彩、洒釉、捏塑等。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色彩斑斓、富于变化并创烧了木叶纹、剪纸贴花、玳瑁斑、虎斑纹等构思新颖、个性独特、雅俗相宜、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产品,在宋元时期的陶瓷装饰上独树一帜,从而也奠定了吉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特的地位。吉州窑陶瓷刻划花装饰工艺虽然比不上它的黑釉瓷和彩绘瓷装饰工艺那样的成就,但它学习当时北方窑场传来制瓷技术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刻划花装饰工艺,并具有一定的特征。吉州窑的刻划花装饰融会了磁州窑、定窑、耀州窑等产品的刻划装饰技艺,具有比较明显的个性特征和创造意识。

一、宋代陶瓷刻划花装饰艺术特点

刻划花装饰是用刀、竹签或铁针等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陶瓷坯体上刻划出纹样,经施釉或不施釉,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装饰方法,是陶瓷装饰的一种。陶瓷刻划花装饰早在古代社会就被人们所应用,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中,可以找到原始的刻划花装饰纹样,汉代和魏晋南北朝青釉瓷中都有刻划花纹装饰,不过这些花纹都十分简单,多为几何纹和浅纹,称为“工具纹”“刻划纹”,刻划装饰技艺并不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隋唐五代的不断改进,到了宋代刻划花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貌。宋代陶瓷刻划花装饰的表现手法比较丰富,其主要特点是使透明的色釉在线刻、片刻的纹理上呈现出色泽舒适的深浅变化来,达到以暗托亮,纹饰与色向相互映衬,丰富了刻划花装饰的艺术效果,在釉色的处理上,虽然单纯,但方法多样,既有刻胎后施釉,又有施釉后刻划,还有施釉刻划后再填色釉,使得釉色在统一中有变化,所以恰当运用釉料的流动、透明的特点去施以不同的刀法也很重要,所谓“远看釉色近看花”就是要求刀法与釉色相互映托,造型与纹饰浑然一体。[1]

宋代南北各窑都有运用刻划花装饰手法的著名窑口,其中北方的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南方的越窑、景德镇窑和吉州窑运用较为广泛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定窑刻划花构图清秀隽永,在形式表现上它不仅体现了装饰形象的外在美,而且多以艺术夸张的手法,赋予形象意象和抽象的形式美。耀州窑的刻划花主要装饰青瓷,题材以花卉为多,它的刻划花技法成就是宋代其他窑口所不能比拟的,当时南北各窑多有效仿者。磁州窑的刻划花风格洒脱奔放,这是民窑性质的特点,吉州窑的划花和梳篦纹与之有些相似,动感很强但显粗率。南方的越窑以生产“千峰翠色”“嫩荷涵露”的青瓷而独步一时,刻划花则是其主要的装饰手法。它大量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山水、人物为题材,纹饰繁缛瑰丽,刀法娴熟奔放。其画面往往采用团式结构。越窑刻划花的产生,有起始于五代和北宋两种认识,但它刻划花装饰的繁荣和成熟是在北宋。宋代南方景德镇影青刻划花别具一格,影青瓷的胎质由大量的琉璃镶基质的云母残骸和残留石英组成,这种结构是以瓷石为原料的中国南方精细瓷胎的典型代表。胎质细腻轻薄是景德镇影青刻划花个性特征的基础,景德镇影青刻划花一般采用一边深一边浅的所谓“半刀泥”的刻花法,刻划花线条有深有浅、有宽有窄。[2]

二、吉州窑刻划花装饰器物

吉州窑陶瓷刻划花装饰技艺的运用,《吉州窑陶瓷艺术》一书认为:(其运用)“主要是在宋代时期青瓷、乳白瓷、绿釉瓷枕和黄釉瓷烧造中,其装饰器形以炉、枕、缽、罐等器皿为多”[3]。但据笔者接触一些馆藏品、考古发掘实物,并参考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以为吉州窑陶瓷运用刻划花装饰技艺的器物还有绿釉瓶、建筑构件等。

(一)刻划花装饰绿釉瓷枕

北宋吉州窑绿釉刻花卷草纹枕(图一),吉安市博物馆藏。瓷枕长25.8、宽17、高8厘米,呈如意形。胎质粗松,施绿釉,低温烧成。枕面刻有卷草纹,四周刮有几圈梳篦纹,上下刻有一道圈纹,枕左边留有四个支烧痕,背面有一个小气孔,釉面少许剥落。线条流利,布局均衡。

宋吉州窑绿釉刻花波涛纹枕(图二),吉安市博物馆藏。瓷枕长29、宽18.2、高8.6厘米,呈如意形,胎质粗松,施绿釉,底无釉。枕面刻波涛纹,四周刮有几圈枕篦纹,上下刻有一道圈纹,背面有一个小气孔,釉面少许剥落。

图一 北宋吉州窑绿釉刻花卷草纹枕

图三 北宋吉州窑绿釉刻花花卉纹枕

图二 宋吉州窑绿釉刻花波涛纹枕

图四 南宋绿釉“刘家印号”蕉叶纹如意形枕

北宋吉州窑绿釉刻花花卉纹枕(图三),吉安市博物馆藏。瓷枕长25.5、宽20.5、高8.6厘米,呈如意形,胎质粗松,施绿釉,底无釉,为低温铅釉烧成。枕四周侧面排列不规则圆圈纹,枕面刻折枝菊花,周边划一圈篦纹,布局均衡,线条流畅,刀法简洁明快,左侧留四个无釉支烧痕,釉面少许剥落。

南宋绿釉“刘家印号”蕉叶纹如意形枕(图四),1982年吉水金滩乡南宋张宣义墓发掘出土,现藏江西省丰城市博物馆。瓷枕长26、宽19.7、高8.8厘米,呈如意形。除底部露灰白色胎外,通体施绿釉。枕面微内凹,刻蕉叶纹,外绕以弦纹数周,刻纹流畅,蕉叶舒展。枕腰墙刻圆圈纹,一侧有一个小圆孔,一侧有四个支烧痕。底部模印“刘家印号”款阳文楷书戳记,戳记方框上覆荷叶,下托以莲花,有意思的是,“号”字已是今天的简体字。

图五 南宋绿釉蕉叶纹如意形枕

图六 南宋绿釉莲荷纹如意形枕

南宋绿釉蕉叶纹如意形枕(图五),1980年永和窑址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瓷枕长26、宽20、高8.8厘米,呈八角形,枕面前低后高,微内凹,双线八角形开光内刻四片蕉叶。枕腰压印圆圈纹,一侧有一个小圆孔,一侧有四个支烧痕。施绿釉,局部剥釉底部露灰白色胎。此枕出土于窑址中,为鉴定同类的窑口提供了珍贵的标准器。

图七 南宋绿釉“严家记”蕉叶纹八角形枕

图八 南宋绿釉“舒家记”蕉叶纹八角形枕

南宋绿釉莲荷纹如意形枕(图六),1975年江西省丰城市袁渡公社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瓷枕长26、宽16、高9.1厘米,枕面呈如意形,前低后高,中间微凹,平底,一侧有一个小气孔。通体施绿釉,略有剥釉,枕底露灰白色胎,胎质细腻、粗松,近泥质,枕面刻划荷花一枝。

南宋绿釉“严家记”蕉叶纹八角形枕(图七),1988年江西省彭泽县南岭农业科技大楼基建工地出土,现藏彭泽县文物管理所。瓷枕长25、宽21、高9.5厘米,呈八角形,枕面微内凹,饰蕉叶纹。枕腰正面饰水波纹,背面饰钱纹,两侧面饰方格纹,底部露灰白色胎,模印“严家记”戳记。

南宋绿釉“舒家记”蕉叶纹八角形枕(图八),1984年江西省高安市征集,现藏高安市博物馆。瓷枕长37.2、宽18、高10.8厘米,呈八角形,枕面前低后高,微内凹,双线八角形开光内刻蕉叶纹。枕腰作竹节状棱柱,柱间八面双对应分别模印牡丹纹、织锦纹,一侧有一个小气孔,另一侧有四个支烧痕。底部露灰白色胎,模印“舒家记”戳记,戳记左侧,竖刻“有四十二个”五字,表明这种枕已经批量生产,产量可观。

图九绿釉兽面纹纹刻花香炉残足

(二)刻划花装饰黄釉香炉

黄釉牡丹纹刻花香炉,口残,最大口径约18、底径12、高约7厘米,刻划缠枝牡丹装饰。器形虽残,刻划图案仍清晰可辨,形态明确,现为吉安刘先生所收藏(详见张会安《吉州窑刻划花、印花装饰的工艺特征》,《中国陶瓷》2010年2月)。

绿釉兽面纹纹刻花香炉残足(图九),残高8厘米,灰白胎,釉色浓翠光亮。从残存的纹样上看,兽面造型清楚,纹饰粗犷。

(三)刻划花装饰绿釉瓶

绿釉牡丹纹刻瓶残底(详见张会安《吉州窑刻划花、印花装饰的工艺特征》一文),圈足底径为11.3、残高7.3厘米。米白色瓷胎,釉色莹润光亮。从残存的纹样上看,缠枝牡丹纹瓣处理均称,图形严谨、粗犷。

绿釉花瓣纹刻瓶残底(图十),圈足底径为7、残高13厘米。灰白色瓷胎,釉色莹润光亮显透出浅黄色。从残存的纹样上看,花瓣造型生动,依一定的大小规律刻划形成多层次图案,线条粗犷。

(四)刻划花装饰绿釉鳌鱼吻

宋吉州窑绿釉鳌鱼吻(图十一),吉安市博物馆藏。残高24.3厘米,为建筑构件。鳌鱼嘴巴、眼睛、头角等均以深刻划方法来突出,鳞片图案清晰,通体施绿釉。

图十绿釉花瓣纹刻瓶残底

三、吉州窑刻划花装饰特征及源流

吉州窑刻划花装饰内容主要体现在绿釉瓷枕、瓶,黄釉香炉,建筑构件等,其中以绿釉瓷枕相对较多。纹饰主要有莲花纹、牡丹、缠枝花草,以及弓弦线纹、梳篦纹、水波纹、兽面纹等,各种装饰纹饰贴近自然、生活,为民间喜闻乐见,反映了古代吉州窑民窑风格。刻划方法有浅刻、有深刻,浅刻的线条圆滑柔美,图案简洁清丽,正如陈定荣先生在《吉州窑瓷枕及早期窑口》一文中论述:“(不过)吉州窑的装饰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划花与彩绘线条明快秀美,构图精巧细致”[4]。而深刻的刀法则苍劲有力,层次分明,宛如浮雕。我们欣赏文中的图示器物也可以领略到吉州窑刻划技术风格。图六的南宋绿釉莲荷纹如意形枕,枕面开光中刻划莲荷纹一枝,荷花开放,布局得体,荷叶舒展多姿,线条婉转流畅,运笔潇洒,一气呵成。图四、图五、图七、图八南宋绿釉蕉叶纹如意形枕,枕面纹样即以刻划花手法完成,首先是以锯齿纹连续刻划出叶子的主脉纹,再以梳篦沿枕面外轮廓划上一圈,形成如意头形多线框开光,然后以四片肥大的蕉叶占据了整个枕面,突出了蕉叶纹的主体地位,十分醒目。枕的外周壁饰有散点状压圈纹,布局疏朗,作品装饰简单而又生动。画面在刻出大纹样后又以划花手法充实,以主纹走势,取其意韵,刀法磊落奔放,可以看出陶工的纯熟技艺,明显具有吉州窑简朴率真、创意较为独特的个性特征。绿釉牡丹纹刻瓶残底,釉色莹润光亮,缠枝牡丹造型生动,并依一定的均衡法则来使纹样保持一定的均衡状态。图形严谨、粗犷,富有韵律。缠枝牡丹纹刻花主要采用双线刀法雕刻而成,它的下刀深刻,刀法宽阔有力,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立体感强,具有一种独特的浅雕美感。图十一宋吉州窑绿釉鳌鱼吻,鳌鱼嘴巴大张,眼睛突出发亮,鳞片分明,头角峥嵘。

图十一 宋吉州窑绿釉鳌鱼吻

从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历史来看,吉州窑陶瓷刻划装饰技术有向北方各窑场学习的痕迹。吉州窑陶瓷刻划花装饰很多方面仿学于河北定窑。“吉州窑纹样及烧造技法与定窑有密切联系,两窑之印花、刻花,素材都取材于广阔的自然界和人类生活。”[5]“吉州窑印花、刻花与定窑一样,素材都取材于自然界,如植物中的莲花、牡丹、缠枝花草……以及回纹和六格布局等,结构严谨、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给人一种富丽、挺秀的感觉。”“1979年河北定县出土绿釉刻花枕与吉州窑绿釉枕风格多相近似。”[6]

吉州窑陶瓷刻划花装饰与河北磁州窑也有密切的关系。“(吉州窑和磁州窑)两窑所烧八角长方形瓷枕,形制和纹饰接近,多在边际绘宽窄线一周,枕面开光,内绘花卉图案,或书写诗词。尹家岭出土残枕,底印阳文楷书‘舒家记’,印框为长方形,上下饰蟠桃纹;肖家岭出土残枕,底书‘元祖郭家大枕记号’,上下饰枝叶纹。1976年清江县出土一件吉州窑绿枕,底印‘陈家印造’,上下饰蟠桃形纹,与河北保定所出磁州窑‘张家记’,和磁州窑彩绘‘张家枕’、‘张家造’瓷枕印纹,上下衬托花叶纹样的风格几近相同。”[7]梳篦纹是两窑传统划花中常用的手法,吉州窑的梳篦纹刻花纹样走势,取其意韵,粗率中显出与磁州窑刻划花风格的一致。[8]

吉州窑与河南临汝县汝窑、鹤壁集窑和禹县扒树窑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八角、腰圆形瓷枕纹样相近……,花纹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9]。

还有,从图十、图十一的纹样可以看出,它们的纹饰造型生动,图案的布局严谨而有规律,刻花手法用直角拐刀深刻,刀法宽阔有力,刀锋犀利洒脱,线角粗放流畅,立体感强,具有浅浮雕效果,这种风格很像北方耀州窑刻花。耀州窑瓷胎多杂质,色深胎厚,因此形成这种粗犷的刻花艺术风格。[10]

古代吉州窑生产品种众多,装饰技法多种多样,其中尤以窑变、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闻名于世。吉州窑刻划花装饰虽然没有窑变、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装饰著名成就,但它在学习运用与发展中仍有其工艺特点,吉州窑的刻划花装饰融会了磁州窑、定窑、耀州窑等产品的刻划装饰技艺,图案严谨,疏密有致,纤细活跃,自然率直,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比较明显的个性特征和创造意识,尤其是在吉州窑绿釉瓷枕上,这种特征更加突出。

古代吉州窑陶瓷产品的装饰艺术,是劳动人民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探索、借鉴、实践、总结和创新过程,运用多种装饰艺术手法相结合的产物,其使用价值与其审美价值的巧妙结合相得益彰。

[1]卢杰、熊荣:《论宋代陶瓷刻划花装饰的艺术特征》,《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4月。

[2] 王国本、刘杨、肖史牟:《吉州窑陶瓷艺术》,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3]同 [2]。

[4]陈定荣:《吉州窑瓷枕及早期窑口》,《江西历史文物》1983年第3期。

[5]余家栋、陈定荣:《吉州窑遗址发掘报告》,《景德镇陶瓷》1983年总21期。

[6]余家栋:《试论吉州窑》,《江西历史文物》1982年第3期。

[7]同 [6]。

[8]同 [2]。

[9]同 [6]。

[10]同 [2]。

猜你喜欢
蕉叶刻花吉州窑
浅谈青瓷刻花装饰艺术的现代表现形式与图案创新
西夏黑釉剔刻花瓷与宋元黑釉剔刻花瓷的对比研究*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宋代吉州窑窑变瓷的创新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耀州瓷刻花装饰手法与创新
寂静欢喜,像一抹蕉叶绿
寂静欢喜,像一抹蕉叶绿
钗头凤
浴火涅槃釉色凝 妙手幻形刻花魅